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姜洪溪 《科技通报》2015,(3):192-197
表面的纹理特征常被用于目标的识别。这种特征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比如基于纹理特征的人脸识别系统、监视、身份识别等。局部二值模式纹理特征方法(LBP)是最成功的基于纹理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由于LBP的巨大成功,出现了许多LBP的变异方法,比如多层LBP、中心对称LBP、主LBP等。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各种LBP的变异方法在人脸识别中的有用性。同时本文还评估了各种实际问题,比如光照变化、旋转、人脸图像表示的变化等在不同LBP人脸识别方法中的影响。基于实际人脸图像数据库的验证表明局部纹理模式(LTP)和局部衍生模式(LDP)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2.
李爽 《科技通报》2012,28(8):80-82
针对传统考生身份认证方法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考生身份认证系统。首先利用图像采集系统采集考生人脸图像,然后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并将人脸特征输入到人脸特征库进行匹配,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人脸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考生身份识别的正确率,减少了识别时间,能够很好满足实际考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9)
将人脸图像划分为互不相交的矩形块,提取各分块的LBP特征,并将各块LBP特征按序组合表征人脸图像。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对训练分类器,进行人脸识别。在YALE人脸库上进行的实验表明,基于局部LBP特征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3.33%。  相似文献   

4.
指纹识别算法与图像采集设备之间相互依赖的特点,是将来指纹身份认证在网络环境中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障碍。为推广基于指纹识别的网络认证方法,指纹识别系统必须解决指纹采集设备无关性。文章研究了适用多种采集器的匹配算法以及网络指纹身份认证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5.
指纹识别技术在身份认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秀霞 《现代情报》2005,25(5):217-218,214
指纹具有惟一性、稳定性的特征。利用指纹识别技术开发了身份认证系统.本文是将此技术应用于养老金领取者身份认证的一个实例.经过实践的证明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脸特征的提取问题,提出了在SVM的基础上结合局部二值模式(LBP)加权算法。首先首先描述了人脸图像的LBP和深度LBP特征,通过加权形成人脸特征向量,通过这些向量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依托人脸数据库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提高了人脸平均识别率以及识别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脸特征的提取问题,提出了在SVM的基础上结合局部二值模式(LBP)加权算法。首先描述了人脸图像的LBP和深度LBP特征,通过加权形成人脸特征向量,通过这些向量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依托人脸数据库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提高了人脸平均识别率以及识别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单一人脸识别身份的方法在遇到光线不明、粉尘附着、部分遮挡情况下,识别效果不佳.本文提出了多种生物特征相融合的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井下人员的人脸、虹膜、指纹的特征,对特征进行融合并产生新的特征向量,通过监督式学习训练,形成新的图像特征模板库.最后,用获取的人员新特征与模板库的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完成身份识别.在图像处理过程中,使用了霍特林变换,快速滤除大部分无用特征信息,通过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分类器(decision tre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DT-SVM)精准实现身份识别.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减少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提高了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增强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中读者身份的识别是智能化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的校园一卡通是针对物的识别,而基于指纹识别的身份鉴别的接触性和易破坏性,有悖于图书管理的人性化。采用Adaboost算法根据人脸面部的灰度分布的Haar-like特征进行人脸检测和采用主分量分析方法提取特征脸进行人脸识别,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图书馆借阅管理,使读者身份的识别从对物的识别提升为对人的识别,提高了借阅管理系统的人性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0.
ODF指纹技术即线上(Online)与数据库(Database)通信联络至线下(Offline)的一项指纹通信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是凭借着指纹的唯一性,通过对指纹的采样、特征提取来实现人工智能下模式识别的技术。与传统的身份认证技术作比较,指纹识别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具有安全性高、使用便捷,且识别标准的唯一性。而且指纹识别技术具有唯一及终生不变的特征,未来可能将会逐步地被加入到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运用到越来越多的不同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及发展前景,将对国际、国内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就第三方平台录入指纹至数据库,数据库与线下设备的通信联络应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李铁钢  马驷良  王春胜 《现代情报》2006,26(12):207-208,223
控制用户的重入网是移动运营商目前十分头疼的问题,由于重入网带来的卡号资源浪费、欠费等后果造成了运营商营销成本增加和业务收入下滑,因此控制用户的重入网是当前移动运营商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困扰这一问题的瓶颈在于现有重入网识别技术不够成熟.准确率低、识别时间过长,不能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对“呼叫指纹”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特征提取方法和匹配算法,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和识别速度。同时对外网用户建立了指纹档案,满足了实际生产中对转网、离网率分析和市场占有率估算的要求。Markov模型在经济市场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大多应用是在已知转移概率矩阵的情况,对于转移概率未知的情况相关的论述很少。本文指出了文献[1]提出的计算转移概率矩阵的错误之处,并根据“呼叫指纹”识别算法给出了转移概率矩阵.并根据它进行了市场占有率的测算.在实际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单一掌纹特征难以全面描述手掌信息,导致识别率较低.为了提高识别率,提出了一种基于Gabor滤波的掌形、掌纹、关节融合手掌识别方法.首先对手掌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提取手掌图像的特征,最后进行特征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多特征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在MATLAB环境下,取ORL人脸数据库的部分人脸样本集,基于PCA方法提取人脸特征,形成特征脸空间,然后将每个人脸样本投影到该空间得到一投影系数向量,该投影系数向量在一个低维空间表述了一个人脸样本,这样就得到了训练样本集。同时将另一部分ORL人脸数据库的人脸作同样处理得到测试样本集。然后基于最近邻算法进行分类,得到识别率,接下来使用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人脸识别,最后通过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和最近邻算法进行综合决策,对待识别的人脸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4.
基于SVM的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宇 《科技广场》2006,2(2):18-19
该文使用PCA来提取人脸的特征,克服了K-L算法计算量大,计算耗时长的缺点。实验表明该算法减少了特征提取时间。然后运用SVM来进行人脸识别。将两类分类问题的识别策略应用到多类分类问题,以ORL人脸库做的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5.
指纹识别技术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在指纹识别过程中,图像处理、特征提取、匹配等过程数据量庞大,计算比较烦琐。BP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自学习能力、强大的分类能力和容错能力,将其应用到指纹识别中是可行的。为改进BP神经网络计算速度较慢,梯度下降法不能处理一些不可微传递函数的问题,采用粒子群算法对BP算法进行优化,提高了指纹识别的速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面向信息检索的汉语同义词自动识别和挖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同义词自动挖掘的效率,本文提出了从词典释义中自动识别和挖掘同义词的方法,使用超链接分析算法和模式匹配算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取同义词:第一部分是把词汇之间注释与被注释的关系看成是一种链接关系。对给定的词汇进行分析,把与给定词汇具有链接关系的所有相关词汇构造一个词汇图,图中的每一个节点代表相关词,每条弧代表了词汇之间注释与被注释的关系。利用超链接分析方法并结合PageRank算法,计算词汇的PageRank值,把PageRank值看成是体现词汇之间语义相似性的衡量指标,最后为每一个词汇生成候选同义词集,并通过一定的筛选原则和方法,推荐出最佳的同义词。第二部分是利用词汇定义模式,对词汇的释义方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在词典释义中同义词出现的模式,进而利用模式匹配方法识别和挖掘同义词。此外,利用模式匹配方法对Web网页和期刊论文中的同义词也进行了挖掘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利用模式匹配和超链接分析方法来自动识别和挖掘同义词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廖正湘  陈元枝  李强 《大众科技》2011,(10):39-41,38
根据肤色在Ycrcb色彩空间中具有很好的聚类性,通过形态学算法对肤色建模之后的图像进行预处理,消除噪声,再对肤色进行分割,从而可以对人脸图像有一个大致的定位,并通过平均眼睛模板匹配法定位出人的眼睛,在此基础可以比较精确的定位出人脸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人脸检测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 output-error systems with unknown time-delays. Since the time-delays are unknown, an identification model with a high dimensional and sparse parameter vector is derived based on overparameterization. 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cannot get sparse solutions and require a large number of observations unless the time-delays are predetermined. Inspired by the sparse optimization and the greedy algorithms, an auxiliary model based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iterative (AM-OMPI) algorithm is proposed by using the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and then based on the gradient search, an auxiliary model based gradient pursuit iterative algorithm is proposed, which is computationally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AM-OMPI algorithm. The proposed methods can simultaneously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and time-delays from a small number of sampled data. A simulation example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9.
将红外技术与人脸识别技术相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对血流图的红外人脸识别研究越来越多,但它们均假定血流量保持稳定不变。事实上,外部环境温度、喝酒、发烧或运动等因素都会对血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识别性能。为此,本文针对非常态红外人脸识别,尝试开展有限元分析。初步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识别率,对于非常态下的鲁棒生物特征提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