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攻击行为是对他人身体或心理实施或试图进行的有目的的伤害行为,或者破坏物品的行为。本能论观点认为,攻击性是人先天所固有的本能;挫折——攻击假说认为,攻击行为是攻击者受挫后的结果;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攻击行为是后天的学习经验,通过强化和模仿两种机制习得;信息加工理论认为,攻击行为的产生是在与人对信息加工各个环节的认知造成的。在消除与控制攻击行为问题上,家庭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基于以上理论对儿童攻击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智障儿童在情感发展上表现出发展迟缓、不稳定、自控力差、情感体验不深等特点,常常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通过对一位中度智障儿童情绪情感问题的个案研究,分析了生理、心理和外部三个方面的产生原因.提出以理育情提高认识,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和相应干预的解决措施,以期帮助智障儿童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生群体中,攻击性行为经常发生,常表现为打人、言语辱骂、抢占或破坏他人物品,人际孤立等。这些行为既会造成当事人自身发展不良,如人际关系紧张,还会带来班级秩序混乱,家校矛盾。一名二年级小学生经常对同学实施攻击行为,引起同学家长的不满,班主任多次教育不见效果。心理教师主动干预,联系班主任和家长配合,以行为疗法为主,辅助运用表达性心理疗法、家庭疗法加以辅导,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学会转移宣泄情绪的方式,逐步改善其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4.
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器官损伤以及不良环境和不合理教育,导致他们产生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种种缺陷和障碍.其中,自卑感、依赖心理、缺少自信心是最典型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父母、师长、社会的关爱以及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可以矫治智障儿童的不良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5.
孙洪波 《职业技术》2006,(24):155-155
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器官损伤以及不良环境和不合理教育,导致他们产生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种种缺陷和障碍。其中,自卑感、依赖心理、缺少自信心是最典型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父母、师长、社会的关爱以及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可以矫治智障儿童不良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攻击行为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击行为是指以口头的或身体的方式对他人身体、心理进行伤害的行为。用木棍、拳头打人是攻击行为,用言语直接伤害他人,侮辱他人人格,使人丢脸,也是攻击行为;捏造谣言,诬陷他人等间接攻击他人心理,同样属于攻击行为的范畴。在我国,由于良好的社会环境,小学生的攻击行为数量较少,不可能对社会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37名儿童及其父母、老师的问卷调查,考察了父母情绪教导、情绪表达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父母情绪教导对儿童攻击行为起抑制作用,而父母的情绪觉察和情绪接受对儿童攻击行为影响不明显;(2)父母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而父母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在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与儿童攻击行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即父母情绪表达、情绪教导通过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儿童攻击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学前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也有游戏的需要与权力。手指游戏是伴随儿歌或口令节奏,通过手部动作、言语去构造游戏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对学前智障儿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矫治其不良的情绪与行为、发展其精细动作和语言、开发其大脑、培养其交往合作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根据学前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教学规律等,开发了学前智障儿童的手指游戏课程,并将其应用到一日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超常儿童"尽管智力发展优于普通儿童,但有时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如孤僻固执、脆弱敏感、骄横任性.从其家庭教养情况和生活经验等方面分析,父母的高期望、过度保护以及他人给予的不正确的评价等,可能是导致他们产生不良心理状况的原因.研究者从心理疏导的角度提出五种策略,以帮助他们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调整不良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智障儿童在特殊教育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行为问题、心理问题、情绪问题等。当问题出现时,遵守矫治智障儿童问题的原则,并且注意智障儿童的情绪变化,只要方法得当最终会帮助他们解决克服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智障儿童在特殊教育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行为问题、心理问题、情绪问题等.当问题出现时,遵守矫治智障儿童问题的原则,并且注意智障儿童的情绪变化,只要方法得当最终会帮助他们解决克服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佘丽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165-166
情绪与行为问题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直接影响智障儿童的融合,同时对其身心健康也有明显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采用认知疗法、正向行为支持法、自我指导法等多种策略对一个中度智障学生情绪与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智障儿童的认知、心理、情绪、意志与人格特征等都不同于正常儿童,如何引领智障儿童更好地认知,提升他们的能力素质,是特珠教育的一道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以信息技术的吸引力激发学习兴趣,以信息技术的鲜活性引入生活化问题情境,借助信息技术的启迪力提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智障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障学生生理上的缺陷影响了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导致情绪、行为、人格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对三个智障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的典型案例,并提出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承载着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却经常出现攻击行为等反常表现。以一个经常表现出攻击行为的“好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现象学视角对其行为发生进行描述分析,导出攻击行为的动力刺激及行为过程的自我体验,揭示该现象背后是儿童的自我发展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压抑的家庭环境和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促使儿童通过攻击行为,寻求缺失的本体安全感的回归,寻求他人评价和自我看法的平衡。“好学生”发生攻击行为的教育学审思,要求教育者要用心看到、用心倾听以及用心爱护儿童,帮助其建立自我认同感、提升自尊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重建社会联结。  相似文献   

16.
以100名智力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数量判定任务调查智障儿童多少概念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智障儿童对多少概念的理解随着学龄的递增而提高;智障儿童在比较高表面相似物品数量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低表面相似物品的正确率;智障儿童对相同物品多少比较的理解显著优于相同物品的数量排序。  相似文献   

17.
如何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是指个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应。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都是严重困扰儿童的情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对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习得,而且可能会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何培中 《教育》2014,(3):64-64
每个人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承认的心理需求。当其行为得到他人肯定评价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这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是自信的风帆。跃跃欲试的创造欲望便油然而生,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心理境界。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促进儿童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相似文献   

19.
为智障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智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为智障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充分了解智障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新生入学时我们对每个学生进行医学检查、智力测定、教育评估及行为鉴定,对他们的病史、家族史、个人爱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学生人学不久,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习惯逐渐有所暴露,  相似文献   

20.
攻击行为是在幼儿阶段形成并对个体后续发展具有负面影响的不良社会行为.幼儿自身、社会环境及成人因素均可诱发幼儿的攻击行为.有效规避幼儿的攻击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该训练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教会他们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消除引发幼儿攻击行为的不良因素,并针对幼儿攻击行为进行合理的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