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目的和方法:为探讨应对方式与运动心理疲劳的关系,以及2种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效应,采用问卷对208名在役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对运动员心理疲劳有显著性负向影响,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有显著性正向影响;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运动员采用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和集中处理情绪应对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实际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对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与心理疲劳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经常采用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的运动员获得越多的主观支持其心理疲劳反而越高。结论:社会支持在应对方式与运动心理疲劳之间起调节效应,其中主观支持维度起主要调节效应;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建议开展运动员实际支持量大小和领悟社会支持能力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2.
健美操运动员参赛成就动机应对策略与赛前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社会取向与个我取向运动成就动机量表”、“赛前情绪量表-T”、“中国运动员应对量表”对45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赛前调查,探讨运动成就动机、应对策略与赛前情绪的关系,以及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成就动机取向、运动应对策略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在成就动机的个我取向和应对的处理情绪、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方面的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运动成就动机、应对策略对运动员赛前情绪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是一种肌肉被快速、爆发的拉长,接着爆发性的缩短,同时利用肌腱弹性和牵张反射来发展力量的一种训练形式。作为一种有效提高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方法,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在许多运动项目中被采用。但它也存在一些潜在的运动风险,教练员和运动员频繁高强度地进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会导致损伤风险的增加。因此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进行相关文献收集与研究,让大家更加客观地了解不同界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效果,同时进行相关功能风险筛查,探讨导致损伤的潜在风险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以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是运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以202名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参与者,测量其应对方式及自我意识,探讨大学生运动员应对方式的特点,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自我意识间的典型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使用解决问题和处理情绪的应对显著多于回避和超越应对。其应对方式与自我意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提取两个典型相关变量对,分别将其命名为"自我提升"和"形象维护"维度。  相似文献   

5.
研究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问题,指导高水平运动员赛前训练、赛中风险处理,对实现竞技体育以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AHP)和数理统计法,对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估,并建立了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在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项群参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风险应对策略,以期为国内高水平运动员在参赛期间正确应对参赛风险,创造优异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损伤是严重影响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蹦床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蹦床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探索蹦床项目的技术特点对运动损伤的影响程度;掌握我国蹦床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的特征、易损伤的部位、导致损伤发生的时间、致伤动作以及影响损伤发生的因素,对于蹦床运动员预防损伤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袁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08-209,217
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中国女子柔道集训队的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的损伤部位,损伤性质,损伤的时间,创伤对训练的影响及损伤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详细分析探讨其致伤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的训练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运动员肩袖损伤病因学进行分析研究,指导运动员的专业训练。方法:结合近5年治疗肩袖损伤运动员1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出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病因学机理。结果:运动员肩袖损伤首先与其生理解剖结构有关,并与运动员所从事训练专项及训练强度及疲劳度有关。结论:制定相对合理的训练方式,减少肩袖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射箭运动员应对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运动员在应激情况下的应对策略。本文采用相关的心理量表对 3 9名射箭运动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射箭运动员与体院学生比较更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 ,而较少采用“自责”、“回避”应对方式 ;男女运动员在急难情况下采取的应对策略有所不同 ;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比较明显 ,外向性格者或情绪较稳定者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内向性格者或情绪不稳定者则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不同的应对方式对运动竞赛状态焦虑也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运动员应对量表》及《赛前情绪量表-T》对131名参加第六届全国武术馆校武术比赛的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进行测查,探讨其应对方式、赛前情绪特点及不同类型应对方式与赛前情绪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对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回避应对、超越应对均有较为普遍的运用,但运用率分别处于中、低等水平;赛前自信较高,个体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处于中等水平,躯体焦虑较低;4种应对方式分别能有效预测自信、社会期待焦虑或个体失败焦虑,但均不能有效预测躯体焦虑;4种应对方式对赛前情绪的预测力依次为:集中解决问题的应对最大,超越应对其次,集中处理情绪的应对第三,回避应对最小。  相似文献   

11.
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抗阻练习能提高肌肉力量、增强骨骼密度、减少受伤几率和改善心理状况。但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都还不够成熟,练习中容易出现风险。为规避风险,不仅需注重指导,还需注重准备活动、练习器材、练习强度与运动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健美操运动中易出现的损伤类别,较易受伤的部位,以及运动中产生损伤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做好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训练和比赛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3.
“脚斗士”运动安全性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脚斗士"运动的安全性、了解运动员所需的身体机能状态及可能带来的身体伤害和运动损伤发生的隐患,对福建省邵武市4所中学经过1~6个月训练的"脚斗士"运动员49人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机能测试,并对教练员进行访谈,以便"脚斗士"这一新兴体育运动能够顺利地开展起来。结果显示:"脚斗士"运动是较安全的运动形式,一般以轻度损伤(皮肤擦伤、撞击伤)较为多见,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损伤的发生率;属于次大强度运动,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内脏疾病的青少年来说属于安全的运动强度范围。  相似文献   

14.
体育人身伤害法律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容易造成人身伤害,我国现有法律有关人身伤害的规定没有区分一般人身伤害与体育伤害,不能有效解决体育伤害的纠纷,既不利于保护运动员的权益,也不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因而分析体育运动伤害的特殊性,根据运动员在运动中造成人身伤害的过错程度,采用不同的原则追究法律责任,可以减少法律纠纷,让运动员减少顾虑,提高全民的运动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中国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分值与潜在伤病风险之间关系。方法:运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乒乓球男女国家二队和全国优秀女子集训队队员共81名队员在赛季前进行FMS(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测试,用ROC曲线图与多元统计判别公式计算分析。结果:男女队员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受伤队员与非受伤队员之间得分有显著性差异;损伤风险阈值为12.5分;小于等于12分队员存在潜在伤病风险概率约是得分大于12分队员28.5倍;判别公式筛选出来4个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损伤紧密相连的测试动作:过顶深蹲、躯干旋转稳定性、跨栏步、主动直膝抬腿。结论:测试中的7个测试动作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和人群,判别公式和损伤阈值可互为补充,作为共同判断潜在运动损伤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风险表现在预期收益风险、教育服务风险、就业风险和教育过度风险四个方面。人们追求高学历、高回报的同时,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性也在随之加剧。为了规避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风险,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投资者个人、高校和政府都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占运动损伤的20%,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运动康复是运动员术后重返赛场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其对ACL重建术后的骨隧道的扩大产生影响,导致运动员在韧带二次翻修时需要植骨修复,并将病程延长至6个月以后,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负担。对ACL重建术后的骨隧道扩大情况及康复训练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给ACL受伤运动员提供适度康复训练参考,使其尽早重返赛场,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高校体育保险的困境出发,对在高校体育活动当中客观存在的体育活动主体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及风险,提供妥善处理的依据,为防范高校体育主体意外事故的发生,转移事故导致的损失,缓和家庭、社会与学校三方的矛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跆拳道运动损伤的特点,对广东省跆拳道队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发现,损伤部位以足部、膝关节、肘关节部位最为多见;损伤性质多为软组织挫伤、韧带撕伤、肌肉拉伤;损伤原因多为负荷过重,自我保护不当和准备运动不足。研究认不,从事跆拳道项目的运动若能完善动作技能,减少重复单一动作练习,以加强医务监督,可以大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