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英国高等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英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呈现三个特点:大学高度自治,社会机构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政府宏观调控。借鉴英国的经验,我国应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中介”作用。大学自主办学、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2.
1980年代以来,在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公立大学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模式发生了变化.政府将市场机制全方位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中,公立大学进一步确立了广泛的自治权,获得了高度自治.而实际上,在新的关系模式中,大学自治并未得到真正而实际的增强,这种自治的实质体现为公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市场本位、程序性自治.新的大学自治模式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作为国家层面推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正确处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是各方尤为关注的问题。从英国、德国、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中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异同来看,我国可借鉴英国、德国的经验,在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中实现政府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转变,引入公开竞争机制,探索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组织实施,以切实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达成政府干预与大学自治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英国高等教育经过800余年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已经在自主、自治的独立体系下形成了自主运行机制。而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告诉我们:处理好政府与学校责权关系:拥有优秀管理团队与杰出学术带头人;明确学校的合理定位,制定高校发展规划是大学运行的重要保证。这种观点对我们高等教育改革不无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国高等教育经过800余年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已经在自主、自治的独立体系下形成了自主运行机制。而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研究告诉我们:处理好政府与学校责权关系:拥有优秀管理团队与杰出学术带头人;明确学校的合理定位,制定高校发展规划是大学运行的重要保证。这种观点对我们高等教育改革不无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中的核心问题。它们之间关系的实质是权力均衡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调控和监督高校,高校能在多大程度上有独立自主的权力取决于政府和大学权力均衡的程度和政府的管理方式。所以,政府控制和高校自治的平衡问题是文章的研究重点。文章从我国政府与高校关系的现状分析入手,并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教育语境中的“政府悖论”——兼论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高校和政府的关系始终是一个社会的核心问题,一方面大学的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经济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又成为大学自治中的绊脚石,即"政府悖论".因此,合理界定政府与学校之间的权力关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顺利与否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政府与大学的关系问题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大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现代政治治理下,高校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强调政府控制又强调大学自治的同时,寻找到政府与大学关系的“黄金分割点”。由于历史渊源和现实经济转型的相似性,研究俄罗斯大学与政府关系,对中国建构大学与政府关系理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兴起、知识社会的出现和全球竞争的需要、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和现代化的转变改变了英国传统的大学——国家关系的社会基础,使大学与国家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政府通过加强政府掌控、改变传统的大学自治理念,以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取代大学拨款委员会,运用市场工具等举措,实现了大学——国家关系的转变。在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下,中央集权与权力下放的双向过程、大学自治从实质性转向程序性、强大的协商机制为大学提供了博弈空间,是英国大学与国家关系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英国在宏观大学制度改革的历程中,大学和政府之间围绕大学自治和国家控制展开了长期的利益博弈。最终政府一步步介入大学之中,而大学在保留适度的自治权的同时,也接受了政府宏观政策和市场法则的调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坚决捍卫大学自治权;加快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正确处理制度创新和继承传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德国、英国和日本是高等教育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国家,这种管理体制的特征在于中央、地方政府、高校能够协调各主体共同行使高等教育管理权。我国实施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了"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基本格局。如何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大地方省一级政府的自主权,协调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仍然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通过论述德国、英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高等教育集权与分权协调管理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Sri Lanka in modern times has a short history of just over six decades. From 1921 to 1959 there was one University College (1921–1942) or University on the island.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wo other universities in 1959, the need for co-ordin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ctivity through a 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 (UGC) or similar body arose.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Higher Education (NCHE) in 1966 was part of a policy of bringing greater government influence to bear on universities and was therefore resented and resisted by the latter. However, the new body, while it lasted, served as a very effective buffer against undue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in university affairs. The six year period beginning in 1972 saw a process of centraliz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under strong government control. The UGC established in 1979 has much the same powers as the NCHE, a wider range in fact than those enjoyed by the British UGC, and much greater influence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than the British prototype.Universities in Sri Lanka have always depended on the state for almost all their funds. While this has naturally given government much influence in shaping the structure and expansion of universities,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ity autonomy was strongly entrenched between 1942 and 1966. There was a departure from this in 1966, but more particularly between 1972 and 1978. The Universities Act. No. 16 of 1978 re-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autonomous universities. The one area in which state influence has been the predominant factor is university admissions and this influence began in the mid-1950s long before the concept of university autonomy came under systematic attack from the government's Ministry of Education.The author has been a member of the 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79.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his own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ose of the 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 or the University of Peradeniya.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自治与大学生受教育权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大学生诉高校案件接连不断,这反映出高校自治与大学生受教育权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关系。这种紧张的关系主要是立法的缺陷尤其是空白性授权、高校内部管理失范、行政体制的缺陷以及回应型司法的缺失造成的。高校自治与大学生受教育权从紧张走向和谐,需要准确认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从立法上保证高校自治的能动性,加快高校的良法自治进程,并完善受教育权的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西方文化中的消极价值观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和高校改革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产生着一定的冲击。在这种复杂的条件下,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新形势下培养品德高尚的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始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应该是民主自治的、政府应该是有限的、社会应该是开放的。临沂师范学院的超常规发展关键在于理顺了大学、政府、社会的关系,构建起了大学和政府、社会的和谐发展局面,实现了大学和地方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美大学校长权力构成及其运行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大学校长是大学的灵魂,对大学的成功创建、平稳运行、革故鼎新、进步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由于各国高等教育国情的差异,导致各国大学校长在具体执掌大学时呈现不一样的特点。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排名世界项尖大学前列的大学多出自美国,比较中关两国大学校长权力构成与运行模式,对我国大学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In Malaysia,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s seen fit to stee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 a direction that is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This no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 is best exemplified by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market. Since the late 1960s, we saw the gradual but steady erosion of university autonomy with the increasing dominance of the State. The recently launched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 2020 and the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Action Plan, 2007–2010, which operationalised the Strategic Plan, promises greater autonomy for the universities. While this increased autonomy for universities could be regarded as Malaysia’s response to deal with emerging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the amendments to the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Colleges Act, 1995 have not resolved the issue of wider autonomy from the Malaysian treasury regulations for public universities. For the State, in the present climate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uncertainty, giving full autonomy to the public universities is seen to be inappropriate and untimely. The State considers public universities as still heavily dependent on the State for resources, and thus the need for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先后经历了大学主导的惰性治理体系、政府与大学合作的惯性治理体系以及政府主导的刚性治理体系三个阶段。每一次变革都是在一定政治或经济事件催化下,政府认识到必须让大学满足某种时代需求时开启改革,随后在政府与大学的磨合下完成转变。英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嬗变是大学理想退却而形式理性胜利的过程,而现代化带来的治理困境引发我们对当代高等教育治理的深思。  相似文献   

19.
一种合理的高等教育举办机制只存在于一种合理的政府、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之中.政府与高校、政府与社会之间都应是一种横向互动关系,而非纵向控制关系,而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则存在着更加直接和密切的相生相赖关系,高等教育应奠基于社会,而不是政府.公助民办是高等教育举办体制的应然选择.“公助”恰当地反映了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民办”则合理地顺应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公助民办”既符合高等教育自治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也是促进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保证.我国高等教育要从单一的政府主导体制走向公助民办的多元化体制,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教育中介组织、循序推进部分公立高校转制和大力提倡和推行教育家办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经济变化的影响,日本政府对科学技术政策、高等教育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且这些改革与产学研合作是紧密相连的。随着《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和国立大学法人化的实施.日本大学的产学合作呈现出了新的形势:向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即以大学为单位的、更加广泛的合作交流发展。包括产学研合作在内的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倾向是,逐渐偏离大学应该遵守的“学问自由、大学自治”的基本准则,趋向经济效益的追求。从文部科学省分离出来的国立大学因此就可能成为经济界、产业界的附庸,这正是所有倡导学问自由、追求大学自治的人士所担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