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认知失败、无聊倾向和手机成瘾的关系。方法:使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认知失败问卷,无聊倾向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5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无聊倾向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和认知失败间起中介作用;(2)手机成瘾在核心自我评价和认知失败间起中介作用;(3)无聊内部倾向和手机成瘾在核心自我评价和认知失败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4)链式中介效应在性别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然联结量表、网络成瘾量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无聊倾向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自然联结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自然联结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自然联结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产生影响;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在自然联结和网络成瘾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加强与自然的联结是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采用孤独感量表、负性情绪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359名大学生进行测定,探讨三者关系.结果表明,手机成瘾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及生源地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负性情绪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孤独感和负性情绪是影响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可以从降低孤独感、改善负性情绪入手.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外表焦虑在同伴依恋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采用同伴依恋量表、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社交外表焦虑量表、网络人际关系成瘾量表对6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同伴依恋能负向预测网络人际关系成瘾(β=-0.51,t=-12.50,p<0.001);(2)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外表焦虑在同伴依恋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社交外表焦虑的中介作用、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外表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7.65%、7.84%、5.88%;(3)链式中介作用与社交外表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仅在女生中显著,负面评价恐惧的单独中介作用仅在男生中显著。结论:同伴依恋对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后疫情时期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孤独感与智能手机成瘾、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对728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的孤独感呈中等偏上程度;孤独感与智能手机成瘾倾向的相关呈正向显著、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相关呈负向显著,智能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呈负向显著相关;智能手机成瘾倾向、人际交往效能感均显著预测高职生的孤独感,人际交往效能感在智能手机成瘾倾向与孤独感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压力知觉、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使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无聊倾向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测查了336名大学生。结果:大学生压力知觉、无聊倾向与生活满意度状况呈显著负相关,压力知觉与无聊倾向显著正相关;无聊倾向在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当无聊进入回归方程时,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β=-0.110,p=0.061)。结论:压力知觉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水平的影响是通过无聊倾向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听力残疾者由于受听觉功能和语言功能限制,其生活、娱乐和社交等活动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通常高于普通人群,这往往会成为诱发智能手机成瘾的风险因素。为探讨听力残疾学生手机成瘾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本研究考查了安全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手机成瘾量表、歧视知觉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570名初高中及大学听力残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47.4%的听力残疾学生具有手机成瘾倾向;(2)女生手机成瘾程度显著高于男生;(3)和普通人完全能交流的听力残疾学生手机成瘾程度显著低于基本能交流和完全不能交流的残疾学生;(4)听力残疾学生的歧视知觉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5)安全感在听力残疾学生歧视知觉与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综上,未来可从降低听力残疾学生歧视知觉感知、强化其安全感体验,引导他们从虚拟社交转向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进而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论文考察大学新生学校生活感知(无聊倾向)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运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500名大学新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新生的无聊倾向内部刺激高于外部刺激;在学校适应中择业适应得分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适应,满意度得分最低;无聊倾向各维度与学校适应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无聊倾向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无聊倾向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大学生无聊倾向、焦虑和抑郁的关系。方法:对河南省某高校的320名学生进行无聊倾向量表(BP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在无聊倾向总分、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除无聊倾向量表的创造力因子外(分别为5.26±1.50,6.02±1.50,p〈0.05),其他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也不显著。焦虑、抑郁、无聊倾向得分显著相关,抑郁在焦虑和无聊倾向的作用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3.98%。结论:焦虑、抑郁、无聊倾向关系密切,焦虑通过抑郁影响无聊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中职生手机成瘾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及手机成瘾倾向高低分组在学习倦怠各因子上的差异,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238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职生手机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中学生群体时间管理倾向、正念水平和无聊倾向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问卷、正念五因素量表和无聊倾向问卷对214名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正念水平及无聊倾向在性别、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时间管理倾向与正念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无聊倾向与时间管理倾向、正念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正念水平在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无聊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为了改善中学生的无聊状态,应关注其时间管理的方式和效率,同时可通过提高其正念水平,如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正念训练或传授一些可运用于生活中的正念技巧,来降低无聊倾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自我控制在高职生手机成瘾倾向与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作用,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泉州某高职院校363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手机成瘾倾向越严重,其自我控制水平越差,社交焦虑水平越高。此外,在手机成瘾倾向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中,自我控制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317名青少年进行网络成瘾倾向测试,并从中选取高网络成瘾倾向组和低网络成瘾倾向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在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健康因子、其他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倾向和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受惩罚和其他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相对剥夺感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研究探讨了疫情多点爆发期间,抑郁在相对剥夺感和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手机成瘾量表以及抑郁量表,以210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相对剥夺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并检验了抑郁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可以正向预测抑郁情绪的手机成瘾;(2)抑郁在相对剥夺感和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相对剥夺感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及其内部作用机制,有助于为科学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南省两所普通高校随机抽取的48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Young网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来探讨认知情绪调节在生活事件和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提出生活事件既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又可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间接地影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职新生无聊倾向性、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对方便抽取的广东省某2所职业技术学院的527名高职新生进行测查。结果(1)高职新生的无聊倾向性总分在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内部刺激维度上性别和专业的交互作用显著,理科男生在内部刺激上具有更高的无聊倾向性;(2)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总分、时间监控观维度得分和时间效能感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文科生高于理科生;(3)学习适应量表的总分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文科生高于理科生,而且在学习态度维度上,农村学生得分高于城市学生,女生得分高于男生;(4)无聊倾向与学习适应呈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适应呈正相关,无聊倾向在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适应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3.9%。结论时间管理倾向既直接促进高职新生的学习适应,也可以通过降低无聊倾向性而提高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职校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现状,探讨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文章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770名职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职校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比例为18.21%,并在性别、学校、年级、生源地等因素上差异显著,网络成瘾倾向者和非网络成瘾倾向者自我和谐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知职校学生上网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现象,自我和谐对职校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对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采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和攻击行为倾向量表对77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指数、攻击行为倾向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言语攻击和敌意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二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2)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和攻击行为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对攻击行为倾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网络游戏成瘾得分越高,攻击行为倾向的总分就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与睡眠、抑郁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327名大学生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根据手机成瘾量表评分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析手机成瘾与睡眠障碍及抑郁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手机成瘾的预测变量.结果:高分组抑郁及睡眠不足导致的白天功能障碍评分高于低分组,抑郁、睡眠障碍得分与手机成瘾量表评分有一定相关性,年龄、性别、抑郁、睡眠状况是智能手机成瘾的预测变量.结论: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与抑郁、睡眠状况存在一定联系,三者之间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教育部门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以引导有抑郁或睡眠障碍的大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智能手机.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突显行为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心境改变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孤独水平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