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聊斋志异》中存在着不少残忍狠毒的悍妇形象,本文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概述了悍妇的行为表现,多角度论证了悍妇妒妻的形成与社会制度,作者个人的意识形态,男性本身的品质之间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中有关悍妇妒妻的篇章,不仅是蒲松龄封建正统意识、男权思想的流露,也是封建时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反映。悍妇妒妻的存在,源于不合理不道德的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是渴望平等不甘雌伏的有个性的女性不自觉的反抗。理想的婚姻生活呼唤真挚平等自然的两性关系,不以悍势压人,更无需以媚态悦人。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中的正面女性形象可分为人类女性与非人类女性,她们都具有“无妒”的共同点,同时她们之间又具有更大的不同点:人类女性形象并不一定美貌。但无妒、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坚决主动地守贞、严格遵循封建礼教,可以说是贞女贤妇;而非人类女性形象虽然也无妒,但她们美貌、向男性自荐枕席,与男性较自由地结合、几乎完全置封建礼教于不顾,可以称之为“自由”女性。这两类不同女性形象的产生,源于封建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德、色双重需求的外化。  相似文献   

4.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了一系列悍妇形象,她们一反传统社会中"夫为妻纲"的伦理道德,成为"丑"和"恶"的化身.这中间不乏现实因素,亦可视为男权制度下女子所进行的另类反抗.但是,从蒲氏对悍妇的变形描写中可看出其思想上的男权主义观念.他对笔下的悍妇们实行了批判与"挽救"的政策,体现出对夫权制度的崇尚与维护.  相似文献   

5.
老舍小说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传统女性系列,二是知识女性系列,三是悍妇系列。老舍把这几类女性形象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思潮的碰撞中,歌颂她们勤劳、善良、坚韧的品性,批判她们虚荣、乖戾、堕落的行为,在时代风云的变幻中探究人物的价值并给予她们历史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或人或鬼,或神或妖,大都鲜活靓丽,风情万种。她们或为贤妻良母,或为悍妇妒妇,或为红颜知己。从蒲松龄对她们的不同情感倾向和态度中可以透视出蒲松龄既否定片面的贞操观又不反对寡妇守节;既否定父母之命又不反对媒妁之言;既提倡妾为君贞,君为妻义又不反对一夫多妻;既尊重女性又不仇视无辜女性的婚恋观。这是一种在继承了传统婚恋观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7.
论劳伦斯笔下的叛逆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伦斯,在英国诸多作家中,是极富有才华而又颇具特色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大部分以女性为中心,如《虹》、《恋爱中的妇女》、《误入歧途的女人》、《可爱的夫人》等,数不胜数。因此,在他的笔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人形象,组成了一个丰富的女性世界,而且对女性的刻画是入木三分,颇见功底。众多的女性形象引来评论者们的各种分析评价.有从原型批评人手,认为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形象显现出男性本位神话中的女性原型:大母亲、悍妇和睡美人;亦有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探讨劳氏作品中的“恋母情结”、“恋父情结”等。另外,有一类是诸如“大母亲、悍妇和睡美人”所难以概括的形象,即叛逆女性,从她们身上,既体现了劳伦斯所理想的女性特征,同时,从对她们所安排的归宿看,也反映了劳伦斯的男  相似文献   

8.
薛素姐以其悍妒的性格成为《醒世姻缘传》中的一个反面典型形象,也是中国古代悍妇形象系列中最具特征性、最富有性格的人物.她这种悍妒性格形成有着深层的精神心理因素的积淀.具体说来,她的男性化倾向和“希望具有重要性”的心理是其性格形成的内驱力.本文意欲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薛素姐悍妒性格的形成加以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在明清小说中,"悍妇"这类文学形象很多.文学作品中的"悍妇"之所以"悍妒",源于对丈夫的依恋,以及内心世界对法规礼教的束缚的强烈抗争.明朝"除恶欲,致良知"的心学兴起,使得当时的文人一反塑造才子佳人、孝子贤妇的传统,转向塑造反映人物本心、个性恶意膨胀、欲望恶意增大的人物形象.明清小说中"悍妇"形象的大量出现正是这种文化思潮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据统计,全书五百余篇,其中描述女性的作品,占一半以上。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妇女形象,她们或为人妻,或为人母,是作者笔下悍妇、妒妇、女强人、女豪杰以及善良贤惠、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在刻画男性士子形象的同时,塑造了不少女性形象,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本文试从人物身份、行为方式和观念等方面把书中的女性分为四类:母亲形象、妻妥形象、妓女形象和“才女”形象,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从传统文化和女性自身独特心理等角度对她们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几类女性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醋葫芦>是一部以"疗妒"为主旨的世情小说.作者用夸张的笔法极力刻画了都氏这一典型的悍妇形象,同时开出一系列"疗妒"的药方.作者对妒妇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女性妒忌的原因,有一定思想意义.但由于作者是站在男性立场上思考问题,因此,都氏被极度丑化,从而成为一个扭曲、变态的人物典型.  相似文献   

13.
郝思嘉与王熙凤分别是《飘》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她们的形象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她们的家庭出身相同,性格基本相似,命运却不相同。读者对她们的评价也相差甚大。本文试图分析其内在原由,并揭示其文化与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笔记和传奇婚恋故事中分别出现了"妒妇"和"贱妇"两类女性形象,她们因其社会地位的迥然之别尤其是有无士族的支持而有着不同的婚恋遭遇,产生了不同的心态与反抗方式。唐笔记中的妒妇与唐传奇中的贱妇在时间上以中唐为承接点,这恰是士族于唐代进一步衰亡的转捩点,文学作品中女性从"妒"到"贱",反映着唐代士族的渐衰。  相似文献   

15.
徐丹丹 《考试周刊》2012,(16):20-21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成功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品德的女性形象,并详细描绘了大卫与她们之间的关系。文章从大卫.科波菲尔的圣母——忠诚善良的保姆皮果提和怪僻善良的姨婆贝西,以及他的女神——天真善良的娃娃妻朵拉和温柔善良的妻子爱妮丝这两类突出的女性形象入手,比较分析了她们的善良给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功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醒世姻缘传》是清代百回本世情小说,以“两世姻缘,因果报应”为线索,塑造了薛素姐虐待丈夫、忤逆公婆的“悍妇”形象,颠覆了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家庭道德伦理体系。细读文本,通过女性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对男性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理解。通过分析薛素姐与其家庭成员的关系全面的把握其“悍妇”形象,并深入挖掘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词中塑造了众多闺阁女性形象,这些形象丰富多彩,摇曳生姿.在她们身上,折射出的是女词人最本真的灵魂与艺术世界.而相对于那些由男性代言完成的女性形象,她们显得更加栩栩如生、灵气逼人.  相似文献   

18.
在元代众多的杂剧作家中,女真族作家石君宝在以《秋胡戏妻》为代表的三部婚恋杂剧中塑造了三个追求爱情幸福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但有元代婚恋杂剧中一般女性身上所具有的美丽善良的特征,更可贵的是,在她们身上表现出了强烈的斗争精神和民主自由意识。这是时代赋予她们的特征,同时也与作者的思想、民族出身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9.
女性的无穷魅力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是作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无数诗人和作家笔下的完美女性形象,至今仍激荡着万千读者的心,其中就包括普屠格涅夫创作出的各种女性形象。屠格涅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有着深刻的心理特点,作者把她们描写得非常出色,成为展示主人公形象和小说整体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在小说中塑造了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容貌、智慧和心灵上,她们的死亡也在实践着一种美--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美".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爱伦·坡现实生活中亲人形象的再现,她们还寄托着作者对于母爱的强烈的心理渴望.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大都芳年早逝,但是她们的死却成就了"美"的永恒和爱伦·坡小说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