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史家李景星上承清代乾嘉时期正史研究的遗韵,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为批评对象,撰成史学批评专书《四史评议》,在批评体系和评论重点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四史评议》对"前四史"逐篇评论,文字简要、篇幅适中,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研读"前四史"的教科书,在评史和读史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在史学批评上,李景星尤其重视评论史书叙事的生动之美、从容之美和跌宕之美,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史学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2.
《左传》与《史记》是两部地位崇高、影响深远的中国古代史学著作。作为记录春秋时代天下大事的史书,《左传》因长于记述分裂动荡的背景下各诸侯国之间的大小战争,又被称为"相斫书"。在《史记》所记载的三千余年中,随着时间的推进与朝代的更迭,数百次的战争成为《史记》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通过分析《左传》、《史记》两部史书中的具体篇章,对比两部史书的战争刻画,并试对二者描写战争的异同之处进行提炼与概括。  相似文献   

3.
《三国史记》史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史记》共有31篇史论,是《三国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史记》史论不仅效仿了春秋笔法,而且还学习《左传》、《史记》等史书中史论的写法。《三国史记》史论中所体现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史学成就的折射和补充,尤为重要的是,《三国史记》是站在中原王朝附属政权的角度去记载新罗、高句丽和百济历史的,因此,认真研究《三国史记》中的史论,对于厘清新罗、高句丽、百济的历史角色,估价《三国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史记》记载了众多经典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被后世所传诵和继承,成为历代文人作品中的重要素材。本文主要研究产生于《史记》本纪、世家的典故,将典故在运用中产生的多样的分散的意义给予分类、归纳,使之条理化。研究内容包括典故名称、典故的形式、典源义和常用派生义、典故的语境和典故的运用,以求进一步丰富典故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熟读史书者都承认,《汉书》是继《史记》之后唯一可与之媲美的体大思精的史学巨著,虽说从总体上看,比不上《史记》,但二者各有短长,不应任情轩轾。历代权衡班、马异同得失之论甚夥,刘知几加以归纳概括云:“《史》、《汉》继作,踵武相承,王充著书,既甲班而乙马;张辅持论,又劣固而优迁。然此二书,虽互有修短,递闻得失;而大抵同风,可为连类。”这个评价,不论从史学或文学看,都堪称通达持平之论。郭预衡教授在其新著《中国散文史》中指出:“这两部书毕竟产生于不同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初识经典《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我国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而成。《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史记"二字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史记》一书最初没有书名,有时被称为"太史公书",但随着它的影响逐渐增强,最后《史记》反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重视历史记载的国度,强烈的史学观念影响着上自史官下至小说家的创作与著述。中国古代小说与历史著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拾遗记》虽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但在其艺术审美特征上也表现出史学化的倾向。《拾遗记》的这种史学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史书式的结构体例、尚实的著录意识、以史为鉴的撰述目的和补正史遗阙的史料价值上。  相似文献   

8.
《史记》是一部蒸腾着悲情美的著作,最大的特点是将文学与史学熔铸在一起,以诗人敏感的心灵来感受历史,文章就其产生悲情美的原因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是《史记》发扬光大的时代,俞樟华的《唐宋史记接受史》充分揭示了史记对唐宋史学和文学的影响。该论著将《史记》的接受史与学术史结合起来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唐宋人接受《史记》的重心所在,唐人侧重《史记》的作文之法、文字考证、注音释义、奉为史书之首等,宋人关注《史记》编纂体例、班马异同、史记选本、人物品评等方面。《史记》不仅影响了唐宋文学作品的本身,而且还影响了唐宋文人的文学观念等,唐宋史学和文学的繁荣与《史记》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颂《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涵义。首先,《史记》在史学上取得的空前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先秦时期的史学意识推进到自觉的发展阶段,使史学与经学分离,自成一家;二是多方面的开创性,为我国历史学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成为历代史家之“极则”。其次,《史记》和《离骚》都是“发愤之所为作也”,都是新的文学体裁,它们都为文学宝库增添了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1.
汉代名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名《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解放后所有科述教材,都对司马迁如《史记》作了高度评价,罕见有对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和《史记》的成就与不足作一分为二的认真评述的。如果对大量的史料加以分析,即可见《史记》既有重大成就,也有严重失误。《史记》诸多失误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撰《史记》,首创通史纪传体,百代而下不能易其法。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继《左传》之后,集宋代以前编年体史书体例之大成,创通史编年体,是当时史学上一个伟大的创举。《史记》和《通鉴》在历史编纂学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和卓越的贡献。因此,它们的作者被誉为史界“两司马”。本文专谈《通鉴》的编纂体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术界对《文心雕龙》之《史传》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从文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贬抑的观点,似嫌片面;从史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赞许的观点,则显得公允。这是因为,探讨史书编撰理论是刘勰撰写《史传》篇的初衷,总结"史传"的文体写作理论是《史传》篇的既定目标,适应我国古代史书编撰工作发展需要是《史传》篇的宗旨。《史传》篇作为一篇史学专论,它应当全面地论述历史著作的编撰问题,而不该仅仅"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来总结古代历史散文和传记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在史学和文学上都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不朽巨著,鲁迅先生曾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句肯定的是《史记》的史学价值,后句则是对《史记》文学价值的高度评价。文学上的《史记》以其特殊而丰厚的意蕴和无穷的魅力,成为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武库与土壤,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嬗变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唐传奇还是明清小说无不有着《史记》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是我国两汉时期著名的史书。司马迁和班固两人的家世、才学及遭遇都有许多共同之处,然而史学思想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这种差异,并从两汉统治者对史学的影响来探考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史学领域,虽然《春秋》褒贬特指孔子修订《春秋》的书法,但经由历代学者逐步阐发、深化后,《春秋》褒贬就不仅仅只是一种史书编纂过程中的写作方法,更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历史观念。作为一种普遍而又深层的历史观念,《春秋》褒贬左右着史家著史动机、良史标准、史书内容和形式,制约着史学的社会功能,从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史学发展的趋向和态势。  相似文献   

17.
唐朝刘知几所撰《史通》是中国古代一部划时代的史学评论著作,为历代学人所注目。在《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中,《史通》的史学价值、文献价值和《疑古》、《惑经》的思想倾向等都受到四库馆臣的高度重视。他们借助《史通》中的一些合理史学主张,来对一些史学问题和史书加以评判;引用一些内容记载作为理据,来对一些史书进行考证。这既体现了《史通》和“史部”在中国史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表现出四库馆臣具有相当的学术眼光和水准;而对《史通》中“疑惑”思想倾向的批评,又带有封建学人的明显局限。  相似文献   

18.
《论撰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篇史学批评的专文,《史通》则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卢奇安与刘知幾生活在相差5个世纪的不同国度,但是他们二人在历史真实、史书编纂以及史家素养等基本史学理念上却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并且都对西方与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将《论撰史》与《史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西方史学史上诸多理念的异同,有助于深化中外史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的史书产生非常早,而且极其繁富。然而,有史书并非就有了史学。“在战国前,古史的性质是宗教的,其主可论题是奇迹说;”而战国至秦汉之际,“立了许多应时的学说,就生出了许多证实这些学论而杜造史事。” (顾颉刚《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和辨伪》)直至司马迁《史记》问世,我国才有了史学。《隋书·经籍志》将《史记》列入“史部”之首。《史记》历来被奉为“史家之极则”。 (赵翼《廿二史剳记》)《五帝本纪》作为《史记》的首篇,对全书有着开宗明义的总序作用,在我国史学史上处于肇端地位。  相似文献   

20.
《〈史记〉选本丛书》同时推出了八部明清民国时期《史记》选本的代表作,反映了《史记》的传播史与接受史,展现了明代以来文学批评与史学批评的各种方法,为研究《史记》批评史及《史记》选本的发展史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