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记与尺牍     
如果能从文章中表达出鲜明的作者的个性,那莫过于日记与尺牍了。 先说日记。一般而言,日记最能表露一个人的心声,无论是可公诸于世的,或只属一个人秘密心语的 所以,可以称作是文字之中最有趣味的东西罢。因为它比别的文字要更见性灵,更见鲜明的个性。如《清稗类钞》记曾国藩《求阙斋日记》有云:“湘乡曾氏藏有《求阙斋日记》真迹,装以册页,得数十巨册,皆文正所手书。宣统纪元,携至上海,将赴石印。中额有讥刺朝政、抑扬人物处,或见之喜曰:‘此信史也。’意欲摘录,以卷帙浩繁而罢。及印本出,重览一过,则讥刺朝政、抑扬人物之处,皆删除净尽矣”!因为要给人看,就掩盖了许多真实。  相似文献   

2.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唐浩明著,岳麓书社,2014年7月唐浩明为曾国藩研究第一人,名家评点名人之名著,通过点评曾氏日记,窥斑见豹探及其人文韬武略与生活态度,是一部熔文、史、哲为一炉的难得之作。20世纪80年代初,唐浩明的长篇小说《曾国藩》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学界研究曾氏的热潮。过去评价曾国藩。大抵支持过大于功,原因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死忠于清朝,清剿太平军、捻军过程中"残民以逞.杀人营野",并因此获得“曾剃头”“曾屠夫”的恶名;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评论》2020,(10):68-68
《拙诚》作者:谷园/著定价:35.00元,2020年8月现在研究曾国藩的人很多,书也很多,视频、音频的节目也很多。可是,真正能简要地梳理曾国藩的思想智慧体系,让人们能比较方便地学到一些真东西的,可以说没有。这本书会填补这个空白。本书把曾国藩作为一个人生的范本,作为一个参照系。参照着他的人生奋斗的过程,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方法论,他的思维模式,他对命运、对家庭,  相似文献   

4.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我想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一生收集档案达1500万字,其收藏内容包括奏稿、批牍、家书、日记、诗文、治兵语录、随记等,其中个人作品将近100万字,并藏书达30余万卷。据有关资料记载:位于双峰曾国藩老家的曾氏富厚堂是晚清时期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仅1950年湖南省文物局载去的就达500多箩筐,其收藏规模之庞大、保存质量之完好,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这么多家庭档案,当然不可能完全由曾国藩自己完成,关键是曾国藩重视了对档案人才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女孩的暖冬     
那时还不是冬天。 有个调皮的不懂规矩的家伙偷翻了女孩的日记,在日记里发现一个被女孩写做L的人,并且L是女孩日记里的主人公,经常出现在那些印制精美还扑着香气的花页上。这个家伙把这个发现向全班同学透露,L可能是李的缩写,L不就是咱班的音乐老师吗……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之于史档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 ,笔者认真拜读了唐浩明先生的新作《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以下简称《评点》)。唐浩明先生堪称曾国藩的异代知己 ,其费十年之功主持编辑出版《曾国藩全集》 ,穷八年之思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致使十余年人们对曾国藩关注的热情一直不衰。此次唐浩明先生从现存的千余封曾国藩家书中精选出约 3 64封书信加以评述议论 ,向人们展示了这位近代史上曾经叱咤风云 ,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人物的心灵世界 :有他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 ,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 ,对功名事业的奋斗经历。人们对曾国藩的关注与兴趣不仅是因为其个人经历的传奇 ,…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档案服务利用工作越来越快地发展,日记档案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日记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没有制度保证,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即使开展了,也是没有规范的盲目行动。根据当前日记档案的管理相对薄弱的情况,笔者认为全面加强日记档案制度建设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日记档案这个专门的档案系列,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符合实际需要的制度势在必行。为了建立完善的日记档案制度体系,在分析了辽宁省14个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世界文化出版公司,2011关于曾国藩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关于他个人经济生活的研究却是一个空白点。事实上,不但具体研究曾国藩个人经济生活的著作迄今未见,甚至专门以1911年以前某个中国人的个人经济生活为专题的研究也十分罕见。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史研究中有待开掘的一个领域。道光二十年初,曾国藩在翰林院散馆考试后,被授予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开始了他的京官生涯。清代京官之清贫,在时人日记、书信、笔记等  相似文献   

10.
《兰台世界》2019,(Z1):131-132
<正>日记是以日期为排列顺序、以第一人称记录当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事情的笔记,是我们成长、工作、学习、生活的忠实记录。一个人的日记记录了个人的成长历史,是留作将来的美好回忆;无数人的日记汇聚起来就是一部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日记可分为生活日记、工作日记(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日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专门日记(如南极科考日记、民情日记)、心情日记等。  相似文献   

11.
在湖南省双峰县,有一座晚清时代建筑,这就是近几年才被人们关注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藏书楼".经确认,富厚堂藏书楼总计藏书达39万册,以藏书数量之多,内容之精博,成为清朝最负盛名的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江南最大的藏书楼.从对曾国藩家藏书籍史料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曾国藩在治军、治学、治家的同时终生致力于收藏的另面人生,可见曾国藩藏书思想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2.
《出版经济》2005,(4):47-47
想必人是这个世界主宰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人是地球上最复杂的东西的原由,能成为人物的人,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相关的人物图书出版总是图书市场的销售亮点。在大众化畅销书的榜单中,最最风光的就是人物传遍类图书了。  相似文献   

13.
章志宏 《声屏世界》2010,(12):56-56
电视头条新闻一般是最具新闻价值,最能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新闻,做好电视头条新闻对提高电视新闻质量.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心灵、身体、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的认知源于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在实践中,潜在的身体经验对认知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听书是时兴的阅读方式,与传统看书相比,即使阅读的文本相同,阅读效果也有差别.由于读者在与两种媒介进行交互时所处时空环境不同,身体姿态体验也不尽相同,最终会对阅读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我试着在《衡阳晚报》一版开设了一个个人言论专栏:《茶楼闲谈》。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专栏一开张,竟然引来了那么多关注的目光。晚报甫一出街,读者争相购阅。《茶楼闲谈》里所谈之事以及文章本身,都能引起相应的议论和品评。我常常能听到读者打来电话对我文章进行评论。有读者甚至把我所有的文章一一搜集下来,并装订成册。令我没想到的是:衡阳市的领导也非常关注这个专栏,有些文章甚至成了市委常委会的议论话题。市委书记对我说:我也是你文章的忠实读者。有些文章说出了我们不便说的话。希望你把这个专栏好好办下去……二一个小小的个人言…  相似文献   

16.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去做一轮灿烂的太阳,也不可能都去做一弯皎洁的月亮,但是,我们都可以做一颗闪光的星星。在茫茫环宇间,只要能忠诚地奉献着自己的生命之光,那么在浩瀚的银河系,也会有你一枚金灿灿的勋章”。这是南乐县人民广播电台女编辑孙桂芹日记扉页上的几句话。孙桂芹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最基层的新闻战线上的无名小卒。她平和,亲切。属于那种不是用笔写,而是让人透过各自的眼帘,用心去感受的人。20  相似文献   

17.
顾城 《出版参考》2014,(1):33-33
人的生命里有一种能量,它使你不安宁。说它是欲望也行,幻想也行,妄想也行,总之它不可能停下来,它需要一个表达形式.这个形式可能是个革命,也可能是个爱情;可能是搬一块石头,也可能是写一首诗,只要这个形式和生命里的这个能量吻合了,就有了一个完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徐伯凤 《浙江档案》2006,(11):43-43
中国人写日记的传统可谓久矣,最早的可上溯到唐代散家、哲学家李翱的《来南录》。日记属于传记学的范畴,日记作的性情、人格、见解等,都能通过日记予以反映。有一个人的日记,忠实地记录了中国三十年风云变幻,被选入“浙江档案献遗产工程”。这个人就是坚定的爱国民主人士宋云彬。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档案思想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由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立项,该院刘金元副研究馆员主持,王恬波、王泉初、刘胜初等专家合作,展开了专门研究。其在全国档案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曾国藩重视档案的思想及其根源》、《从曾国藩家府藏书看其档案思想及其影响》和《论曾国藩档案收藏的历史性文献》等文章,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在档案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曾国藩是湖南省双峰县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曾国藩研究热。有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术界有关对曾氏的政治、军事、人才、科技、经济等思想的研究,在海…  相似文献   

20.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辉煌。 3 0年代的上海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迈步最快的城市 ,有中国最为先进的市政管理模式 ,最为发达的工商都市经济 ,最具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文化 ,因而博得东方的纽约、东方的巴黎之美誉 ,其独特的魅力绵延至今 ,让人缅怀、让人感慨。同样 ,华丽辉煌的背面是腐朽堕落 ,无限的希望紧随着深深的绝望 ,畸形的繁荣饱含了苦力们的血泪。有关这个城市的一切 ,已经成为一个道不尽的话题。但是 ,老上海在每个人的心目中 ,又是各各不同的 ,就象一具多角的棱镜 ,你能感受到的是它折光的一个侧面 ,你能看到的是它的一个剪影。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