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滴眼瓶有玻璃和塑料制的两种。玻璃滴眼瓶透明度高,耐热,可放在热水里或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塑料滴眼瓶瓶体软而有弹性,不易破裂,容易加工。下面介绍利用滴眼瓶做实验器材进行的部分自然实验。 一、代替漏斗 将塑料滴眼瓶瓶底剪去,把玻璃滴眼瓶两端的橡皮帽和橡皮塞除去,都可以作为漏斗使用,如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中,测定空气不是单纯气体的实验装置,是在透明水槽中盛上水,然后在水面上浮上一支点燃的蜡烛,用玻璃钟罩或是用无底广口瓶加橡皮塞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是水液面在钟罩内上升约五分之一。从而证明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约占五分之一。然后用点燃的蜡烛进行燃烧实验,从而证明空气中只有氧气是助燃的。我们在这个实验中,发现有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钟罩本身是罩在水中,学生有一种不信任感;二是燃烧后液面上升,因玻璃与水都是无色透明的,不便于学生观察。因此,我们对此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在一个划分成五等分的集气瓶上,装上打有双孔的橡皮塞。一个孔穿过一根带钩的铁丝或是燃烧匙,另一个孔插入一根“厂”形玻璃管,并接上一根橡皮管伸入盛有红色液体的烧怀中,如图。实验时,拿起橡皮塞并点燃  相似文献   

3.
科教版三下《冷与热》中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是将加热前的铜球与加热后的铜球是否能套过铁环来说明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从而得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笔者认为,此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固定架的稳定性较差,且不能以铜球的一个实验来说明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我制作了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1制作方法如图1所示,先用木板搭成一个固定台,并在固定台上安装一个带有音乐和灯光的电路板;然后用两根35cm长的铁棒搭成一个固定架,固定架上装有螺丝,可固定铜棒、铁棒等可加热的固体,并在固定的两段固体之间留有一张纸条厚度的…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为使浓硫酸特性实验的实验现象明显,减少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逸散而污染教学环境,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有效的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 浓硫酸与铜反应装置其实验操作如下:往具支试管1中注入5mL98%硫酸,在其内侧贴一润湿的品红试纸条7,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待管内浓硫酸6沸腾,慢慢插入上端带有大、小橡皮塞4,内装长铜丝3,且内壁贴润湿蓝石蕊试纸5的玻璃管2,当预热的铜丝与沸腾的浓硫酸接触反应时(较为激烈,若采用铜片会更剧烈),立即塞紧橡皮塞,并把导气管插入盛加有3—5滴酚酞试液显红色的NaOH溶液8…  相似文献   

5.
利用废弃的玻璃瓶、圆珠笔芯等废物,很容易自制“空气温度计”。自制的空气温度计对温度变化反应的灵敏性,可以行之有效地做多种物理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勤俭求学意识、动手能力、实验技巧,本文就空气温度计的制做和几则热学学生实验简介如下。 一、空气温度计 1.器材:一个带软木塞的无色透明玻璃药瓶(100ml左右);两根较长、等粗、上端一侧不带气孔、半透明的空圆珠笔芯;一小条白纸(绘制刻度);一个小胶塞(粗端φ5mm左右、可用橡皮磨制);少许红水。 2.制法:(1)左手并排拿着两根空圆珠笔芯(去掉笔尖、洗净油色),端口向下,放在火柴上方加热(距火焰约15mm),端口软化(约几秒钟)时,迅速将两管的端口对接成一体(不能堵塞或有缝隙),再用火柴加热弯成图1所示S型曲管。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十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二 )》。教学重点是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引导学生利用平底烧瓶与带玻璃管的胶塞来做实验。以前的设计方案是将带胶塞的玻璃管上端蘸一下水 ,插入烧瓶口 ,拧紧胶塞 ,玻璃管内就有一小段液柱。把烧瓶放入热水中 ,使内部空气受热 ,慢慢地就会发现小液柱往上升。把烧瓶放入凉水中 ,使其内部空气受冷 ,发现小液柱会往下降 ,说明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利用水滴充当密封材料 ,并通过小液柱上升、下降 ,来判断空气的体积是否受热膨胀、受冷收缩 ,是这一实…  相似文献   

7.
1制作背景在小学科学课四年级“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气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变化比较明显,学生也可以比较容易地观察到变化的现象,而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变化往往不明显,同时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老师们在做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时,一般采用两种实验方法。①“金属热胀球实验”,做这个实验要看到结果,约需一分钟的时间,同时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只是金属球加热以后不能通过金属圈,而金属球到底有没有变化,学生很难用眼睛观察到;②酒精槽加热金属棒的金属线胀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虽然学生可以看到金属棒的细小变化,但是实验需要十几分钟或更长的时…  相似文献   

8.
一、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热胀冷缩》一课教学中,在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笔者增设了一个对比实验:把两个塑料小瓶同时按入热水中,其中的一个盖着盖子并拧紧,另一个不盖盖,过一会儿将没盖盖的瓶子也盖盖并拧紧,然后取出观察有何不同的变化。学生会发现,事先拧紧盖的塑料小瓶比没有拧盖的瓶子鼓胀得多,这是空气受热膨胀的缘故。再做证明空气受冷体积缩小的实验;把两个都不拧盖的塑料小瓶按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把其中的一个瓶子拧紧盖子,然后同时取出,置于冷水中,冷却后再取出,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实验1—5是把红磷放在燃烧匙里,点燃后插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由于燃烧匙是铜质的,在插入瓶及红磷与氯气反应时都是热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小学自然教材第九册第九课设计了如图 1所示的实验 ,将其先后置于盛有热水和冷水的容器中 ,塑料管里的液面会发生变化 (上升和下降 ) ,从而证明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进而拓展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图 1这是一个容易操作的实验 ,多年的教学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可是 ,在一次推门课上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上课了 ,在简单地让学生了解该实验后 ,教师便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上述实验装置自己动手实验探究 ,随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满以为会很顺利地得出结论 ,没想到结果却出乎意外 ,有学生汇报说将该装置…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 ,当温度不变时 ,一定量的气体的压强与其体积成反比。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波意耳定律。在做“气体压强与体积关系”实验时 ,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八章第一节是这样叙述的 :取一个上下粗细一样的硬塑料瓶 ,去掉上口和下底做成一个塑料管 ,再用棉絮和布头做成一个活塞 ,用一根筛子做活塞杆 ,把做好的活塞杆插入塑料管中 ,并在塑料管下端蒙上一层橡胶膜 (可用废气球 )。然后上下移动活塞 ,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如果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实验 ,就会发现该方法有以下几点不足 :(1 )实验材料硬塑料管的软硬程度、直径大小难以把握 ,使实验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中师)化学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中,钠要在加热熔化状态下才能与氯气反应,会使学生认为钠与氯气反应的条件是加热。且反应所需的氯气要提前制备,结果是实验时氯气的浓度降低,影响实验效果。我们对实验进行了一点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验仪器 一个250毫升的锥形瓶(配两个橡皮塞,其中一个橡皮塞上固定一个用白铁皮自制的小燃烧匙,如图1所示),一个青霉素瓶,两块玻璃片。 二、实验步骤 1.在锥形瓶中放入一个盛有少量氯酸钾晶体的青霉素药瓶,用长滴管往青霉素瓶中加入适量浓盐酸,用橡皮塞轻轻塞住锥形瓶口,待整个锥形瓶呈  相似文献   

13.
比热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必做的重、难点实验。但长期以来这一实验的演示效果很难令人满意。“比热”这一概念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的 ,这一实验的成功与否 ,效果好坏 ,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比热”这一重要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理解 ,因此 ,要使该实验取得满意的演示效果 ,就必须改革这一沿用了几十年不变的陈旧实验方法 ,以提高实验效果。1 原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1)普通温度计可见度过小因该实验观察的主要实验现象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而普通温度计存在着刻度线过细 ,内部红液柱横截面又过小的毛病 ,其温度示数的变化只能近距离观察 ,对全班绝…  相似文献   

14.
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 ,如果实验室内没有适用的钟罩 ,或市场上又无供应 ,我们可以用如下装置来完成此实验。制作材料 :广口瓶 大烧杯 单侧有孔橡皮塞 燃烧匙  90°玻璃管 软胶管 直玻璃管 弹簧夹 橡皮筋 5条等制作方法 :(1)在广口瓶内装入少量水 (最好是红色水 ) ,把剩余的容积用 5条橡皮筋均分成五等分。(2 )瓶口配一带有燃烧匙和 90°玻璃导管的橡皮塞。(3 )将 90°导管的另一端用软胶管与另一直玻璃管连接 ,并夹上弹簧夹。(4 )烧杯内装入水 (最好是红色水 )。(5 )如图 1连接装置。图 1实验方法及原理 :(1)在酒精灯上点…  相似文献   

15.
一、气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可通过易拉罐饮料筒的鼓、瘪现象,清晰、直观地显示出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本实验装置是利用废易拉罐饮料筒加工自制的。在常温下稍被压瘪的密封饮料筒内,装有空气,当把饮料筒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时,筒内空气被烧热,体积膨胀,筒壁被压瘪的部位被膨胀的空气顶起来,使饮料筒恢复圆筒状。当把胀圆的饮料筒放入冷水中时,筒内空气受冷收缩,筒内压力变小,在筒外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筒壁又被向内压瘪。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自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我根据饮料塑料瓶具有透明、密闭、易切割、易找到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饮料塑料瓶进行分组实验、个人实验和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下面举一些利用饮料瓶做实验的例子。 1.热胀冷缩实验 用500毫升饮料塑料瓶装满红水,盖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在玻璃管上水面处做好标记。先把饮料瓶放入热水里液柱就升高;再把饮料瓶放入冷水里,液柱下降。这个现  相似文献   

17.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制作简单 ,操作方便 ,现象明显。应用范围广 ,能一器多用。(2 )用途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及其溶液的导电性。②强、弱电解质在稀释过程中的导电性变化。③在化学反应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④电解氯化钠溶液。3 制作材料2 0mm× 2 0 0mm玻璃管、2号胶塞、5号电池的碳棒2根、6mm× 10 0mm带活塞的导管、导线、2 5V小灯泡。4 制作方法(1)用打孔器将橡皮塞打 3个6mm的孔。(2 )将碳棒电极和带活塞的导管图 2分别插入橡皮塞的孔中 ,橡皮塞塞在玻璃管口上 ,用导线连接带灯…  相似文献   

18.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 :直观性强、对比明显、形象生动、操作方便。(2 )用途 :本教具可演示 :①水有力量②水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a 水位相同 ,流量不同的比较。b 流量相同 ,水位不同的比较。c 流量大 ,水位高的比较。3 制作材料旧塑料瓶、口径不同的塑料管。4 制作方法(1)将塑料瓶底部固定上口径不同的塑料管 (流量不同 ) 2组 ,共 4个。(2 )制成 4个小水轮 ,分两组固定在支架上。(3 )安装支架 ,确定水流的位置。5 使用方法(1)塞紧塑料管 ,向瓶内倒水 (水量相同 )。(2 )拉出塞子 ,水从水管流出冲击…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教材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引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会伴随着能量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变化。演示实验结果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触摸到,普通的温度计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我设计制作的“热能变化显示仪”(如图1所示)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演示实验,只要不需指示具体温度而只需反应温度有变化量时,用此显示仪可增大灵敏度和可见度。  相似文献   

20.
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密度变大,即热胀冷缩。为了揭示这一物理规律,人教版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笔者实验后发现:把气球放在炉火旁和冷藏室几乎没什么变化。实验现象不明显,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况且这一实验不便于课堂演示,不利于课堂教学。以下是笔者设计的实验,效果较好。(1)实验器材铁架台及铁夹、玻璃管(长约40cm、口径约1cm)1根、吸管1支、红墨水少许、酒精灯1个、细铁丝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