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一、案例题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把握课程标准,立足课堂实践,从教与学的实际出发,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习作讲评是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习作讲评案例中,教师树立"讲评也是指导"的意识,坚持"让评价成为学生习作巨大动力"的理念,充分展示学生的习作成果,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多角度欣赏,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享  相似文献   

2.
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在习作中体会快乐,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感受社会生活,积累习作材料;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发表"学生"作品"。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但是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力量都花费在指导上。其实,习作的评价也很重要。下面我以一节习作讲评课为例,谈谈如何在评价修改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过程】1.出示习作中的例文:爸爸不仅在我脸画胡子,还在肚上画鬼脸。不过他的拿手还是编顺口溜,起绰号。有一天我午睡后在大床上跳来跳去,他马上就说:"身上穿件火黄背心,面孔象  相似文献   

4.
<正>一、"考试来访"学生"老师,给你吃个橘子。"这个会给老师带零食的学生叫小鹂,她长相甜美,很会聊天,让人觉得活泼、好相处。小鹂妈妈中专学历,在国企做化验员;爸爸硕士学历,与妈妈同单位,是中层干部。在家里,妈妈是小鹂的教育主力,惯常的做法是一边说不给孩子压力,一边又督促孩子考取名校。爸爸工作忙碌,对小鹂有过不够聪明的评  相似文献   

5.
正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很多学生愁眉苦脸,写作时抓耳挠腮。学生为何对习作不感兴趣,是他们天生讨厌这件事吗?当然不是。那么,如何让学生重拾习作兴趣,让他们乐于写作?一个有趣的题目,自由的表达空间,自主、合作的评改方式,就可以让习作有趣起来。一、让题目变得有趣类似于"我的爸爸(妈妈)""我的老师""我的同学"等等写人系列习作,还有"记一件有趣的事""记一件难忘的事"等等记一件事的习作,写来写去总是这些题目,怎么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呢?如果换一个题目呢?我们给常规的习作题目做了适当的改变。例如,我们常常会遇见介绍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对写作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落到实处呢?我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一"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追问。第一问:为什么选三年级上册"习作一"追问?这是我要解释的第一个问题。一、二年级都是写话,暑假一过,学生就要开始写习作了,不仅学生,就连家长都感  相似文献   

7.
我家三条虫     
告诉你个秘密,我家有三条"虫"!吓着你了吧!其实呀,那是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工作虫",妈妈是"忙碌虫",还有一条"贪玩虫",那就是我啦。爸爸是盖大房子的,工作非常忙,每天都是很早就去上班,很晚才能回来。爸爸有个"毛病",就是每次吃完饭,看一会儿电视就又去工作了,每天都在忙。所以爸爸是"工作虫"。妈妈呢?每天要买菜、做饭、洗衣服  相似文献   

8.
《我爸爸》,这是每一个学生在习作时都会遇到的题目吧?我们且看国际级图画书大师安东尼·布朗是如何交出他的"作文"的——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灰狼都不怕。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还会走高空绳索(还不会掉下去)。他敢跟大力士摔跤,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  相似文献   

9.
最后一道菜     
那天,是妈妈去世后我和爸爸给妈妈过的第一个生日。我和爸爸都感觉到了空气里的抑郁和紧张。整整一天了,我们谁都没有开口说第一句话,妈妈去世带给我们的悲伤彻底地"统治"了我们。爸爸从早晨开始就忙碌起来,到了晚上,他在饭桌上摆了  相似文献   

10.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指出了习作是一种表达,"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又说明了习作是一种情感活动的过程。作者会有"如量倾吐的快感。"读者会有"情感  相似文献   

11.
<正>手抄报是一种开放的习作形式,它赋予了习作教学新的内涵,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习作中,相互间影响最大的是伙伴的习作,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伙伴效应"。教材上的佳作妙文固然好,但学生总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实际太远,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同伴的习作虽然稚嫩一些,但因为是伙伴,各方面都十分接近,他们更愿意从同伴的优秀习作中吸取营养。手抄报作为一种开放式的习作形式,为学生学习创造了喜闻乐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把习作hold住     
<正>当前传授习作策略的文章特别多,而且确实篇篇都有指导性,可为什么习作仍是老师们永久的难题呢?我个人认为关键是老师们的问题。试问问自己:是不是宁可讲5篇课文,也不愿讲1篇作文?老师们知道吗,正因为我们自身这种畏文情绪无形中传染给了学生,就有了"又写作文了,真烦!"的感觉,那么,我们能不能把习作这盘难得一吃的"鱼翅"变成学生天天都吃的"大米饭"?——让习作成为一种习惯。一、习作——"一切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13.
小雨的爸爸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曾经辅导学生在全国作文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上百篇习作。可能就因为这,今年一开学,小雨的爸爸便被深圳市一所挺有名气的小学聘过来当老师。小雨也跟着过来了,可小雨的妈妈由于工作的原因,暂时还不能过来,只好继续留在原地。一晃就快三个月了,小雨偶尔会想起妈妈,给妈妈打打电话,但大部分时间都被深圳这座迷人的现代化城市吸引住了。爸爸学校的对面是一座公园,公园里绿色的草坪像一块毛茸茸的大地毯,一排排棕榈树、荔枝树郁郁葱葱,微风拂来,传来一阵阵花香。小雨在草坪上打滚、奔跑、放风筝,开心极了。每天吃过晚…  相似文献   

14.
<正>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中高年级的老大难问题,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习作。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对这"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习作,一线老师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随波逐流型。这类老师只管照教学参考书上课,他们往往把教材上规定的习作内容往黑板上一写,请几个优秀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接着说说要注意的几个要求,然后一声令下,全班开始埋头习作。更有甚者,让学生回家习作,要求家长检查辅导或参考教辅用书。难怪有人说他们把"教"习作异化成"叫"习作。另一种是毅然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0月12日晴从小到大,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总是最忙碌的。每天,最早走的是爸爸,最晚回来的也是爸爸。小时候,每次见到爸爸总是爱问:"爸爸,你什么时候能待在家里一天呀?"爸爸却总是一脸神秘地回答:"等你读懂爸爸的时候就可以了。"渐渐长大,我也明白了生活的艰辛,也大概明白了爸爸早出晚归的原因,却依旧不懂爸爸。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在外的爸爸因为有事突然回到家  相似文献   

16.
正执教四(7)班三个多月来,我一直努力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效果还真不错。我们班的习作形式很自由,也很有趣,这些生动有趣的习作栏目都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撷取的。"生活万花筒""你我悄悄话""童话乐翻天""诗歌发烧友""故事连连看""词语麻辣串"……学生给这种习作形式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随手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两个习作栏目:"你我悄悄话"学生特别喜欢讲悄悄话,咬着耳朵,永远讲不完。如果你喜欢讲,那么,就在"你我悄悄话"栏目里尽情地讲吧!可以跟爸爸妈妈讲,可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通过观察向内看,让素材变得多彩;范文"组合拳",让形式变得多样;纵向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习作发表,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小学习作来说,描写人物是个重要方面。但是笔者在批改习作中却经常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人物往往没有特征,往往看谁都像;没有具体的动作、语言,神态乃至心理描写,等等。怎样让学生习作中的人物"活"起来?笔者认为,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重点就小学生习作中人物修改浅析其策略,以供参考。一、要彰显人物特征,凸显外貌特点对于人物外貌,也许与习作内  相似文献   

19.
彭民勇 《教师》2014,(7):77-78
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习作课却是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因为学生在习作课上"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几百字的习作练习,便成了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呢?湖南的张蕾老师,在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这次"送培上门"活动中,上的习作指导课《快乐传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且又便于操作的范本。一场快乐传递,张老师春风化雨般地将习作练习与指导的方法,悄无声息地传给了学生和在场的听课老师。学生和我们听课老师都在快乐的游戏中,深  相似文献   

20.
爸爸,我一直很想找个时间和您谈谈话,但是,我找您,您都不理我。现在,我只能通过习作跟您"聊"。爸爸,我想对您说:"爸爸,请您少一点上QQ,多一点陪我出去玩和多一点教我那些不会的问题,您还没有QQ的时候,我语文、数学和英语每次考试都平稳在九十分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