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人道主义的一个原则或口号,“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曾被包括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的许多人议论过,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才把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制度进步紧密联系起来。“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了个人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等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都只能通过市场经济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和对社会制度的改革才能逐渐实现。马恩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精华集中表现于此。  相似文献   

2.
人的发展包括人性的复归和人道主义的实现。文艺创作是描述人性的历史变化和发展的,而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与社会关系对立统一的人性,其内在精神一般呈现为人文情怀与社会理性对立统一的个性形态。“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艺创作审美理想的内涵已经成为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歌颂人道主义美、人性美,鞭挞异化现象,在我国当代文艺中已经形成一种思潮。  相似文献   

3.
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反对人的片面发展;反对物的统治,确立人的价值;自我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挥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内容,它为人们提供了普遍的人文价值的标准和尺度.中国体育的发展需要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确立了现实人的主体地位,摆脱"金牌主义"对人的异化,自觉地以全面发展这一人类崇高理想为最高目标,重建体育制度,保持人性的尊严,保持体育文化的独立,树立崇高的体育理想,为中国体育寻找回自己的理想家园.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又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理论反思,又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就把我们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要实现社会发展和入的全面发展,不能不经过市场经济这一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双重效应,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互动的。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赋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以实践性的特点和现代的内涵,坚持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高标准 ,是从主体论、价值论的意义上而言的。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定位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上 ,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高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又是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克服人的异化的最高原则。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高标准 ,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全面、科学地阐述了人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确立的基本依据。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对人道主义长期漠视,而"反人道主义"的意识则占据统治地位。重返马克思论著,深入探讨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分析其与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成人教育内涵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出发,论述我国成人教育的变迁。从成人教育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来看,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始终要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8.
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解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性 ,即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全面生成、丰富和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本质和人性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活动、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与共同控制 ;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获得充分和最大限度的发展 ,由此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中获得最大的自由 ,并从自由中获得最大幸福。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理想性、现实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使得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当今时代 ,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 ,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 ,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涵丰富,特点鲜明。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本质上看是社会性的,从人的发展过程看是历史的、永无止境的。从人的发展内容看是具体的、实践的,从个人发展看是道德、智力、体力和才能等多方面的,从社会发展看既重“全面”更重“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钟嵘“滋味说”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嵘的滋味说是一个单纯而明确的文学审美概念,融汇了前代文论家的味论思想,其内涵是以“三义”为艺术手法,风力与丹彩相济,这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实际上,滋味说揭示了艺术美感的本质——情景交融的意境美、风力与丹采并茂的技巧美,触及到文学风格的领域,成为文学风格的构成元素。因此“滋味说”有广泛的适用性。不仅仅适用于五言诗这种诗歌形式,也适用于六言、七言律诗、绝句等额体诗和词体。  相似文献   

12.
《少年维特之烦恼》对20世纪中国作家有着明显的影响,而维特式“烦恼”或“忧怨”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更是感染了几代作家并成为一种忧郁型的创作症侯。在艺术审美层面上,维特式忧怨与中国文学的感伤传统在“现代性焦虑”中融结,体现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创作形态中便是感伤和哀怨。其次,20世纪中国忧怨类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是“舒郁”——心理倾诉和“解愠”——主观抒发。正是在东方化语境中,20世纪中国文学的忧怨类创作既有西方色调,也有本身的生成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应该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思考的立场上来看待古代文论,会觉得古代文论大有升值的可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够以真正的当代思维、当代视域看待古代文论。当代艺术许多种类都是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古代文论的底蕴是时时闪烁其中的。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流变性和贯通性,是当代文艺学吸纳古代文论以建构新框架的重要条件。古代文论的精髓,更多地内在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之中。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原型,潜移默化地在艺术家的头脑和艺术语言中存在并且不断地生发出来。古代文论并非与当代的文学艺术隔绝,确乎是活在当代的艺术创作之中的。  相似文献   

14.
《〈石头记〉交响曲》是胡风的文学创作生涯后期的一部作品。通过分析《〈石头记〉交响曲》中胡风的文艺思想,以及探讨胡风对于《石头记》的独特认识,试图能再现胡风终生坚持的文艺思想和展现胡风作为文艺批评家敏锐眼光与卓越才华。  相似文献   

15.
这篇文章以作者的亲身感受讲述了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如何演唱舒伯特的《小夜曲》,包括舒伯特创作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曲作者本人的介绍,也包括实际学习中的具体步骤。此篇文章,探讨了在学习演唱舒伯特《小夜曲》时,普遍存在的艺术表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钱钟书的“诗分唐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艺录》中,钱钟书摒弃旧有成见,结合中西文学现象和诗学话语,在否定社会造因说的基础上,对“诗分唐宋”的理论内涵做出了更为合理的阐释.认为与其将唐诗宋诗视为唐宋两个社会阶段的产物,不如将它们视为创作主体的不同性情心理所造就的两种创作倾向,性情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两种创作倾向往往交缠在一起.其具体见解对主张再现说的现代主流创作理论具有重要的纠偏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署名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和四首拟作构成了《胡笳十八拍》系列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五篇作品皆是关于战争、乱离题材,都是由十八拍合成的长诗,均表现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其在发展中体现出这些变化特点:从自言其事发展为他人代言,由“一人之悲”变为“家国之悲”,由个人创作发展为集句,诗体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艺术风格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虚静,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轴心范畴,指一种清虚、空明、宁静,不受任何主客观干扰的心态。庄子的“虚静”论是主观唯心的,但是它却给文艺创作以有益的启示,具有积极意义。在文艺创作中,虚静能使创作主体以一种超功利、非逻辑的审美心理状态获取艺术对象并对其进行审美构思;虚静能使创作主体的外在感觉与心灵相贯通,从而使创作主体产生灵感火花,进一步体察到艺术对象的生命精神;虚静能使创作主体提高艺术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现实主义被异化了。现实主义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它既指一种文艺创作方法,也指一种文艺流派、思潮,还指一种文艺创作精神。从创作方法来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艺术生产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真正确立这种创作方法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并且把它命名为"莎士比亚化"。从文艺流派和思潮来看,现实主义历经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初的革命现实主义,中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末期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等发展阶段,而只是在"现代实践转向"过程中现实主义流派和思潮才明确地发展起来,同时在"后现代实践转向"中逐步多元化,成为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和思潮相抗衡的强大流派和思潮。从文艺创作精神来看,现实主义是永恒的,因为文艺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永远在社会实践之中进行恒新恒异的创造。因此,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仍然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植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文学批评领域大放异彩,意境说更是影响深远.然意境之说由来已久,前人早有论及.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出发,联系古代文艺理论,我们可以在广阔的范围内总结古代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典诗歌表现意境的艺术规律,为今天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