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笔者始终认为只有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才是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一、课本与课程资源的辩证关系课本是一课之“本”,是教材的核心,它担负着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使命。不过正如叶圣陶所说“课本就是例子”,语文课本不是语文学习的唯一凭借。只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是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拿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的首联注释有误,正确理解应是“一旦遭遇到元军入侵,生活就变得这般漂泊辛劳,在荒凉残酷的战争环境里,已经度过四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作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就是文章写作训练中应着眼的关键之处,就是写作者所应具备的思想情感、眼界心胸、生活阅历、文化修养。陆游叮嘱他的儿子说:“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个诗外,我认为指的就是以上四个方面。要使学生具备“诗外的功夫”,就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一、在生活中学习写作的意义1.生活化高扬“生活即语文”的旗帜,让学生置身于当前的生活中,让他们懂得,学习,要面对生活,了解生活,才能认识语文学习的实质。面对生活,要有开放的心胸,脱离生活的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2.开放性一个广阔的世界开放在眼前,面对这…  相似文献   

4.
王秋菊 《广西教育》2004,(9A):25-25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教师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5.
教学构想:为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避免小说单元教学的单调和乏味,并充分利用《语文读本》这个教学资源,笔者把高中语文第四册课本的小说与高中语文第四册读本的小说一起进行了单元重组,把课本中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项链》《守财奴》与读本中的《泼留希金》重组为外国小说单元。具体教学上又分为若干个专题,本篇教学设计就是其中的“吝啬鬼”专题。其他几个专题分别是:套子———从有形到无形;虚荣———从消极到积极。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目的:1.了解中外文学史上人物画廊中的“吝啬鬼”形象系列;2.分析吝啬鬼…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在使用语文,生活处处都有语文,所以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是的,随着e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再不应“局限于一本教材,一间教室”,而教师再不应“把课本当成了本本”,再不应“即使课堂上补充些课外材料,可由于未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起不到增加兴趣、促进学习的作用。”本文作者针对“伪学习环境”提出了基于网络的“‘真实’的语文学习环境”这一课题,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研究。———编者  相似文献   

7.
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所以,如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必须解决认识上的问题。  一、树立大语文观念,增强改革意识1.转变观念,全面启动,加强大语文教学。为规范语文教学、统一教学内容,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正确的。正如叶老所说:“语文教材是学生举一反三的范例,例子尚且不会,何以反三?”语文教学,首先要学好课本,但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只靠课本,只靠例子是不够的。仅凭教师在课内的讲授,也是不够的。“语文教学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把学生放到“大语文学习环…  相似文献   

8.
生活就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语文课堂应和现代儿童的社会生活相融,语文教学应和现代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语文活动应和现代儿童的心灵相通,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使语文真正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化的语文”。赋于语文教育以生活情趣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国安 《教师博览》2012,(11):56-57
这首诗被“腰斩”后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只剩下前四句,基本上就是一则“看图说话”的材料了,根本看不出是一首送别诗。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李唐王朝在他生活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即便是少年,也带有时代的忧郁,所以他的送别诗不会写得像李白那样昂扬,反而充满了凄婉的神情。  相似文献   

10.
咸高军 《辅导员》2009,(19):28-28
杨再隋教授曾写道:“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最终使我们的语文教育成为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生机勃勃的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牵手同行,相信多姿多彩的生活源泉,将会赋予语文教学以生命与活力,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精彩。观察生活——让语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的心灵放飞提供空间。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识字2》时,在学生认识了“太、小、鸟、下、早、牙、上”这些字后,问学生:“你们见过这些字吗?在哪儿见到的呢?”学生纷纷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有的说在家里的牙膏上看到过“牙”字;…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应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一、“教”与“学”的关系生活的外延即是语文教学的外延。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把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引入语文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要把知识讲活、用活,多与学生的实际联系。例如笔者曾把“广告”列入了应用文写作中,让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框框,使语文教育不再是从课本到课堂又回到课本,而是从人到社会生活再回到人。整个教学活动是以人为本,从而凸现了一种教学方法,叫“自然而然”法。所谓“自然而然”,就是指事物正常的有序的有自身发展规律的过程。为什么语文教学要特别强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语文试题编制中,出现了一种“开放热”,即试卷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所谓“活题目”。这本是一种好现象,至少它向师生们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语文学习不应死抱课本,语文学习不能“死做题,做死题”,语文学习应面向生活、联系生活、服务生活。  相似文献   

15.
杨厚军 《陕西教育》2011,(12):37-37
语文.它充满灵气.洋溢着诗般的气息。诗中画,画中诗.尽在语文的课堂中酝酿。诗意是生活的灵魂,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美学的追求。是语文本色的回归。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意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6.
最近,关于金庸《射雕英雄传》节选将进语文课本的消息被众多报刊争相报道,我看后感到非常吃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承认中学语文教材有些弊端,比如“虚假文学”、“呆板文学”、“老朽文学”、“僵尸文学”成分过多,造成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没劲。语文课本应输入新鲜血液,要贴近生活,增加时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诈酚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广阔性,无论山川草木和风俗人情,还是乡土文化,都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的课本教学,而应树立“语文即是浓缩的生活,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本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陆游说:"汝果要学诗,工夫在诗外。"美国教育家怀特说:"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告诉我们说:"生活即教育。"这就提醒我们,"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  相似文献   

19.
一、语文教学应返朴归真,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20.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作诗功夫,陆游“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也是作诗的功夫。以此推论,许多老师认同语文教学的功夫也在课堂之外。这话对,但不全对。我个人认为,脚踏实地的立足课堂,立足课本,才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只脚要踩实在书本课文上(一)朗读是基础读,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培养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朗读,是读的典型形态,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之一。语文教学不能没有朗读,就像看画离不开眼睛,听音乐离不开耳朵一样。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朗读教学是进行语言基本知识教学,培养语文基本技能的必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