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孩子抹着眼泪走进来.   一个说:“老师,他打我,“一个说:“不对!是他先打我的.“   我同往常一样,拿出一幅判官的样子:“怎么回事?““&;#215;&;#215;,你先说!“……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情境   师:出示尝试题--指导探究.   6&;#215;60 35&;#215;10 12&;#215;30   18&;#215;20 24&;#215;40 25&;#215;16   (反馈诊断--展示思维过程)   生:迅速口算,并口述口算过程.对“25&;#215;16“这道题口算提出质疑(不能口算或提出不同的口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晓光 《语文知识》2005,(11):28-28
本文拟对汉语中“……&;#215;就&;#215;在……”格式的结构特点、句法功能和语义语用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案例]   师:一段篱笆正好围出一个长9米、宽6米的长方形菜地.如果用它围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菜地,那么这个正方形菜地的边长是多少米?   生:我认为应该先求出长方形的周长“(9+6)&;#215;2=30(米)“,也就是围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30米,再求出正方形菜地的边长:30&;#247;4=7.5(米).   ……  相似文献   

5.
经过三年来使用&;lt;九年义务教育课程&;#183;数学&;gt;的实验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引自美国&;lt;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gt;)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许丽 《四川教育》2004,(2):93-93
两个年轻的女教师愉快地走进各自的教室,一个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215;&;#215;(老师的名字)遗像”四个大字;一个发现教室的墙被涂成了黑色。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lt;九年义务教育课程&;#183;数学&;gt;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lt;九年义务教育课程&;#183;数学&;gt;第四册第七单元“多位数加法(二)“第一节.……  相似文献   

9.
案例:   某学校的一个班级里,一个学生跑去找班主任,说他的一块手表丢了.这是他的父亲给他的澳门回归纪念手表,他把它拿到班里,同学们都争着借来看.到做课间操的时候,他把手表放在书桌的抽屉里,待回到教室时发现手表不见了.听了该生的汇报,老师来到班里,说:“同学们,&;#215;&;#215;同学的手表不知是哪位同学拿去玩了,玩够了就赶快还给他.“到下午上课的时候,这块手表并没有还回来.   ……  相似文献   

10.
还是在大学时候,一卷《诗&;#183;语言&;#183;思》让我长时期地将灵魂浸没在从《诗经》到龚自珍的古典诗词瀚海里。荷尔多林的那句“……人诗意地居住……”,让我由衷敬服刘小枫先生的观点:“自然人的生成,必然应是从伦理的人到审美的人,而不是从审美的人到伦理的人。”  相似文献   

11.
卢梭,是1 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他66年的人生中,曾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历史巨著,如&;lt;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gt;&;lt;新爱洛伊思&;gt;&;lt;社会契约论&;gt;&;lt;爱弥尔&;gt;和后来产生轰动的个人经历小说&;lt;忏悔录&;gt;等.在&;lt;忏悔录&;gt;一书的第一章中,他道出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我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  相似文献   

12.
一个晴朗的星期五,我刚走进办公室就听到李老师气急败坏地、大声地自言自语:“这还得了!反了!这样的学生让我怎么教!好心没得好报!真是气死了!”“怎么了?”我急忙问道。“你说气人不气人!刚才这节课,805班的学生居然把教室门关上,不让我进去,还在里面大声起哄垢来开了门,姚&;#215;&;#215;(注:据查是起哄的主要成员)和其他一些男同学还肆无忌惮地转着书(注:后来调查是《信息技术》课本)!太过分了!”李老师说道。“你还没吃饭PE?快去吃吧,食堂的饭菜都冷了。”我安慰她。“不想吃了!我这里还有点饼干。”她灰心丧气地说。  相似文献   

13.
在2000年7月参加天津举办的&;lt;九年义务教育课程&;#183;数学&;gt;教材培训中,我作为准实验教师了解到,开展实验的其他学校大部分实行小班化教学,便深为忧虑:由于社会环境因素,我所教的实验班级人数为60多人,怎样兼顾每一位学生,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带着这样的疑虑,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与其他教师切磋、研讨,逐渐摸索出一套符合“班情“、灵活实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来.……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lt;九年义务教育课程&;#183;数学&;gt;第一册第58~59页.……  相似文献   

15.
[案例]&;lt;我的战友邱少云&;gt;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   ……  相似文献   

16.
记得开学初.学校领导来听随堂课,我正好教到三拼音节。当我请个别学生认读三拼音“xia”、“hua”、“duo”时,学生也不管有没有老师听课,有的拿起笔在书上乱涂乱画.有的在滚橡皮,有的与同桌在窃窃私语,冷不丁传来“吧嗒”一声,一学生不小心把文具盒掉在了地上,更有爱表现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老师.&;#215;&;#215;的文具盒掉地上了。”也不管老师正在上课。这是一堂不成功的课。从学生做小动作深入地追究,原因还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在课堂中.  相似文献   

17.
对中考这个概念我一直感觉很模糊,我总想:“中考不就是考试嘛,考高中——考考而已。”四月份的某一天,教室的黑板上赫然出现了离中考还有&;#215;&;#215;天的字样。看着这几个大字,我意识到:中考,不管你是否愿意,已实实在在进入我们的生活了。  相似文献   

18.
我曾撰文批评现在某些“教育科研“:迷信权威,亦步亦趋;眼睛向上,追赶时髦;“课题“崇拜,华而不实;故作“特色“,“模式“泛滥;论著晦涩,不知所云;职称论文,虚假写作;虚张声势,热衷炒作;“科研“牟利,以饱私囊……并把这些现象不客气地斥之为“伪科学“(见&;lt;教师之友&;gt;2001年第3期&;lt;教育科研:警惕伪科学&;gt;).……  相似文献   

19.
文[1]中证明不等式n(n+1)/2&;lt;√1&;#215;2+√2&;#215;3+……+√n(n+1)&;lt;(n+1)^2/2n(n+1)/2与(n+1)^2/2作为和式的上下界是不理想的,因为  相似文献   

20.
[题目]在下列算式的九个方框中填入“&;#215;”号或“&;#247;”号,使等式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