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将从小学体育课的课外作业内容的多样性、选择性、探究性、生活化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从机械单一型向多样型作业转变 1.回答法.是教师当堂提问,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情况.如在交给学生"起跑后转入途中跑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步不应出现哪些现象?""摆动腿应怎样做?""两臂怎样摆动?""你知道该怎样做了吗?"  相似文献   

2.
佘蓓蓓 《成才之路》2009,(33):35-36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位教授看到他的一个学生还在实验室里做试验.就问他:“上午你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做试验。”教授又问:“下午呢?”学生回答:“做试验。”没想到教授听后大发雷霆:“晚上你还在做试验,这一天当中你都在做试验。请问你什么时间思考?”勤奋的学生本以为会得到教授的夸奖,没想到却挨了一通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3.
马祥勇 《师道》2012,(5):30-30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街上,一位教师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朋友问:“现在在干什么?”这位教师说:“我在教书。”朋友又问:“干得怎么样?”“还不错,学生的平均成绩95分。”从这位教师的回答分析其职业定位,他将自己的职业关注到了书、分数这些狭小的空间。其实教育的空间天宽地厚,教育的田园卧虎藏龙.教育的事业彪炳千秋。今天,我应该怎样做教育?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学生观察不正确、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指导学生看图时,要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去看,如教学看图作文《好姐姐》,在指导学生看图时,要指导学生回答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问?文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从图中哪些什么地方看出姐姐“好”呢?学生根据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步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边想,怎样突出姐姐“好”呢?通过姐姐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现使学生明白。  相似文献   

5.
余琴珠 《家庭教育》2007,(10S):20-20
主持:同学们.如果你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们会怎样回答?也许你们都会大声地回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小时候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但是,除了这样的答案,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精彩的回答。杭州市娃哈哈小学的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发言非常踊跃,请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对数学理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数学教学,现今人们普遍认为只有理解才算学好了数学.然而什么是理解?达到了怎样的状况才能视为“理解”?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做才能帮助、推动或发展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7.
进行课堂教学时,每次上完新课学生练习做的都不错,心里也是暗自高兴.可是.第二天作业一收上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错误百出,还有的是上课练习过的、会的也出错.讲评作业时。学生也是后悔不已.“不该错”,“没审题”,“忘记了”等等理由,让我哭笑不得.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上课时会做.课后就不会做了,原因何在?怎样解决?  相似文献   

8.
我曾问过不少同行这样一个问题:每当测试完毕,试卷分析的工作应该由谁做?试卷分析的作用是什么?十有八九是这样回答:每当测试完毕,试卷分析的工作应由教师做;试卷分析深刻、全面,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情况,并吸取经验教训,改进今后的教学。但是,这种回答是不完整和不全面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它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二者既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又互相独立,不可代替。因此,我们的测试既会反映出教师“教”得怎样,也会反映出学生“学”得怎样,还会反映出教学活动中师生配合得…  相似文献   

9.
也谈怎样回答“为什么”●程昌远高考历史试题中的“为什么”,往往属于最高层次的问题,因而往往也成为最难回答的问题,颇受人关注。报刊上谈怎样回答“为什么”的文章不少,可谓见仁见智。本文试图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一、什么是“为什么”?要知道怎样回答...  相似文献   

10.
曾经在05年对上海市上南中学高一、高二学生做过一个《高中生恋爱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回答“你有过恋爱的经验吗?(包括正在恋爱)”男生比例是35.68%,女生比例是27.20%,高一学生比例是32.06%,高二学生比例是30.77%。回答“假设学校、家长允许谈恋爱,你会恋爱吗?”,男生比例是60.39%,女生比例是43.63%,高一学生比例是53.50%,高二学生比例是48.72%。  相似文献   

11.
区分     
学生:老师.我经常将“鬼鬼祟祟”写成“鬼鬼崇崇”.有什么办法让我分清“祟”和“崇”呢? 老师:警察看见鬼鬼祟祟的人会怎样做?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要学好数学,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怎样学好数学?”“怎样走出题海战术的困境?”“怎样让学生不厌学,不抄作业,不感觉数学枯燥?”是我们大多数老师共同研究的问题.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让学生从少量的数学训练中得到锻炼,那么教师就要利用一题多解的形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新学期.做怎样的教育人?我的回答是:做一个时尚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对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把少部分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座谈会。会上,我问学生“数学是什么?学数学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数学?”不少学生回答“数学是做题目”,“数学的用处是解答由老师或别人编好的题”,“学数学是为了考试”,“学数学太难了”。只有少数学生回答:“学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问卷及座谈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前学生学数学的心态。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完全不深刻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5.
梁全进 《广西教育》2010,(13):27-27
成功、幸福、美满的人生,是人的永恒追求。小学教育应为孩子们的人生追求做什么呢?韦武平校长的《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以下简称《韦文》)做了很好的回答:为学生的成功、幸福、美满“奠基”。怎样夯实小学教育的“奠基”工程?南宁市逸夫小学进行了可贵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老师问学生:“怎样量5分硬币的周长?”学生通过预习会回答:“用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便可知道此5分币的周长。”教师在肯定此方法后又提出:“怎样量啤酒厂的圆形大水池周长?”可能学生会说:“用皮尺绕水池一周.即可量出水池的周长。”教师继续提出:“用绳子绑住粉笔头旋转一周.形成的轨迹也是圆.又怎样量此圆的周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理论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做了回答;2.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的创造性回答;3.对三个规律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一、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曾经在杂志上读到这样一则小故事:在一个外国实验室里,导师问自己的学生:“白天,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道:“做实验。”导师又问:“那你晚上在干什么?”学生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做实验。”他的导师听到这儿,勃然大怒:“那你还有什么时间来思考?”  相似文献   

19.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金对全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全回答:“去掉自己的一点一撇,不炫耀自己是金子。”凸对凹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凹回答:“让突出的部分低下去。”夸对亏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亏回答:“丢掉自己的大,宁愿自亏。”这些“低调的高境界”的境界会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感慨?得到怎样的启示?你还知道哪些“低调的高境界”呢?请你以此材料的内涵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学论坛》2006,(2):80-80
“你有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吗?”“好像没有。”“父母有什么令你感动的事情?”“想不起来了。”某小学对四年级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出人意料的是.90%以上学生的回答非常淡漠。教师们深表忧虑:“现在的学生们最缺乏的就是情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