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友兰不仅是近代以来少有的自成体系的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家。冯友兰哲学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理学体系就是他的教育哲学。冯友兰教育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主张新学代替旧学、系统地提出自己的大学理念并试图创办成功的大学、倡导教育应该"为学术而学术"和"为人民服务"、重实践行、提出"无形教育"的重要思想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的划分既有时序上的展开性,又有时间上的重叠性,具有各自明显的特色。影响冯友兰教育哲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过其自述的"若惊道术多迁变,请向兴亡事里寻"的社会原因外,还有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和西方现代的教育理念。探讨冯友兰教育哲学思想既是冯友兰思想研究不断深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对汉儒董仲舒的学说非常重视,在其三个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对董子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本文对冯友兰先生的董子学研究进行了阐述,并总结其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3.
胡适在老子、安吉尔和杜威等人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和平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以"力"为核心,强调通过力的培育、组织和运用来造福社会.造因论和和平渐进的改革是胡适以和平主义改造中国社会的基本方案.胡适和平主义的社会改造方案最终归于失败,主要原因在于和平主义不能为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提供有效的答案,在学理上也失之于简单.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道中庸"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的“道中庸”从在共相层面“中庸”诠释出发,获得贯通形上形下的基础,从而使其关于人生境界学说具有了不同前人的特色。他采纳将道德理念与价值观念相结合的思路,把中庸与群己之辩、义利之辩结合起来,体现出运用逻辑分析方法于中国哲学、结合中西方哲学等努力,具有方法论与理论观念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适是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对新文学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倡白话文,推动文学形式的革命,更在于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倡文学内容的革命,阐述了他的“历史进化的文学”、“平民文学”、“人的文学”、“写实主义文学”等新的文学观念。他创建新文学的努力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目前语文教育界对胡适语文学科性质观的认识有些偏颇,从胡适对语言性质的认识上,胡适的语文学科性质观非“工具性”可以涵盖。从胡适语文学科的目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及语文教学方式等方面具体分析,发现胡适的语文学科性质观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胡适其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20世纪初叶,首倡"文学革命",由此把中国文学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本文拟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探析其首倡"文学革命"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胡适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胡适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教育实践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而且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驱者之一的胡适,在新文学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上具有开拓之功.特别是其新诗理论与批评,其影响和贡献并不亚于他的白话诗创作.他为中国现代诗歌理论与批评提供了极富启发性和借鉴意义的课题与范式,是留给后人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诸子出于王官说"始见<汉书·艺文志>,盖本于刘歆<七略>.近世有关诸子是否出于王官的讨论,肯定者以章太炎为代表(信古),否定者以胡适为代表(疑古).冯友兰针对"信古"、"疑古"两派,另居为"释古"一派,并袭用黑格尔辩证法的疏解,以为总结"正"、"反"的"合"的观点.在此"释古"的观点中,就是将<汉志>的"诸子出于王官说"修正发展成为"诸子出于职业说".  相似文献   

12.
清末中国社会发生了近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家庭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新气象。本文通过对冯友兰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考察,指出这种变化适应了社会和儿童自身的变化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适应了转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从认识论上说,它重视以形上学的"负的方法"觉解不可言说的神秘的"大全",由此敬畏无限与自然,从而有效克服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创造了理论条件;从价值论上说,它认为"大全的自然具有最高的主体性",主张人应"事天",重新赋予了自然以内在价值;从审美体验上说,它欣赏程朱理学那样对自然和世事的坦然和顺应,同时又注重亲和和顺应的主体性,这些观点成为了抑制人类扩张性主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期属于社会转型期,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时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胡适的"好人政府"理论经过一番博弈,终在军阀吴佩孚的支持下,"好人"们的努力下变为实践。但最终由于直系军阀内部的争斗,"好人政府"昙花一现,72天即告破产。本文从"好人政府"建立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轨迹以及其思想体系出发来研究胡适的"好人政府"思想。虽然"好人政府"的建立和发展是军阀争斗的产物,具有空想性,但本文认为"好人政府"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对当时和现代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外国短篇小说的翻译是胡适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却鲜为人们注意,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探究。 胡适的外国短篇小说翻译可以一九一九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即一九一九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短篇小说第一集》,晚期即一九三三年由亚东图书馆出版的的《短篇小说第二集》。两个时期的翻译,虽然晚期比早期“谨严”①,但不管是就对新文学发展的作用及意义,还是就在民众中的传播和影响来说,都  相似文献   

16.
胡适是20世纪影响力极大的学者和思想家,他虽然不以考据见长,但他提出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法,影响了古史辨派,乃至整个学术界。钱玄同是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认为辨伪事远比辨伪书重要,将疑古风气引入了史学领域,可谓疑古辨伪的灵魂人物。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依据人对宇宙事物不同程度的"觉解",将人生境界分为横向的四大板块: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从自然境界到天地境界又展现了因"觉解"的不同程度而纵向递进的关系,本文旨在从"觉解"的维度探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论。  相似文献   

18.
胡适的文化思想中表现出了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并认同其主体地位和合理价值的现象,这种文化“保守倾向”主要表现在: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对中国本位文化的认同及其对整理国故的情有独钟。“保守倾向”的形成与胡适早年所受的传统教育有关,与胡适的文化使命感和新文化运动期间及其后的文化争论也有着密切联系。胡适的文化观可以概括为:形式上“激进”而内容上具有“保守倾向”。  相似文献   

19.
胡适诗学中具体的作法观念和他对传统言近旨远观念的阐释,内含着文体区分意识和对诗歌暗示性的追求。这与他前期作诗如作文观念表现出的文体模糊意识及明白易懂审美标准之间形成了内在矛盾。矛盾背后隐含的是诗体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表意追求与建构新的诗体规范之间的张力,体现了现代诗体发生、建设与时代需求间的复杂关系。这既是诗歌整体革新的动力,也是其必须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0.
胡适作为一位学者型作家,之所以在新文学上“创造无力”,佳作较少,乃是由于他从小情感和情感功能受压抑,美感欠锐敏,想象力亦未得到应有的发展;他的艺术心理稍嫌狭小、局促,结构欠协调,缺乏必要的生命活力与审美张力;主体从青年时代逐渐养成的“考据癖”,积久愈深,不可自拔,成为其艺术心理的强大对抗与消解力量,使之日益钝化,几近枯萎。对此,我们不应苛求,也不必回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