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个体人力,即作为个体的人所蕴含的各种力量.个体人力结构分为三大系统,即体力结构系统、智力结构系统和心力结构系统.人力的开发与提升的必要性在于个体人力是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人的未特定化和生成性特征则为个体人力的开发与提升提供了可能.以培养人为目的教育活动是人力提升的主要力量,教育以“文“化人的本性内在地包含了个体人力的开发与提升,为个体人力的开发与提升提供了文化与价值方向、文化资源和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2.
个体人力,即作为个体的人所蕴含的各种力量。人力的提升是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以培养人为目的教育活动是人力提升的主要力量。教育在个体人力提升中的作用应引起我们切实关注。  相似文献   

3.
论文化意识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在社会文化氛围中是以文化实践为参照,在对主体文化意识的确证中实现自身对时代文化精神的体认,使对象世界发生属人的转变,达到文化意识的拓展和深化,而发展深化了的文化意识通过文化教育主导着主体进行新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文化的进步在其核心价值取向上必然是人的自我实现,即人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化意识系统———文化认知、文化情感、文化意志连蒂关系的探讨,对体现个体文化人格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矛盾的文化无意识与文化意识进行教育的文化学和心理学的分析与思考,以文化实践为参照系,确认教育的人格心灵“唤醒”的价值核心,造就个体新的文化人格力量和现代文化意识,对社会文化进行再认识,再理解和再评价,体验自由与必然、个体与社会的矛盾统一,立足于现代文化意识的培植,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哲学内涵作了初步的探索与设定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理念引导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培养开创性个性、全面开发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个体生命质量,以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和竞争力的教育。开展创新教育,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关键是要抓住转变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培养创新型的体育师资力量、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和创新体育课堂教学四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基因,蕴藏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亦具有思政教育价值和功能。思政教育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是弘扬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更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目标共同之处是培养个体人道德品行与提升个体人道德水平。传统文化提倡道德教育,尤其是个体人道德理念发展。而思政教育根本目标在于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6.
幼儿早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是人一生中接受素质教育、锻造健全人格的起始点。幼儿阶段的教育影响着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人的终生发展至关重要。传统地域文化对幼儿早期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使教育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推动个体自身发展的力量。地域传统文化中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很丰富,包括语言、仪式、民间游戏、社会活动、民族文化传统等,这些都为早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体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力量。在后脱贫时代,探求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现状有助于优化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民生功能。民族地区教育扶贫面临与经济社会发展欠协调、民族文化内生力量被忽略、民生改善主体性待提升等现实困境。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困境源于教育扶贫目标窄化、教育扶贫制度不健全、学校教育职能单一、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不力。注重教育扶贫的民生价值取向,转变教育扶贫政策重心,优化学校教育类型结构,加强培养民族成员的文化主体性,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目标是为属于某种文化的人进行该文化的传承和更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为教育参与者提供方向指导。教师个体进行课程开发的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的期待,也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本文把理解课程的着眼点放在个体认识的独特性和经验的自我建构上,呈现教师个体如何实现从"再生"到"创生"的课程设计实施的转变,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本主义教育传承的是昨天的、线性的、凝固的知识,表现在教学中,就是关注知识的建构与掌握,以研究教材为主,过分强调知识对塑造人的作用,因而导致教育的丰富性被简单化为对个体的改造。在人的发展上,它常常只注重人力素质开发而忽视人本素质的开发,其要害是强化“文本”而淡化“人本”,忘却了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是教育的自觉使命。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是建基于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基础之上的以个体发展为本位的社会,市场经济在推动现代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人的个体发展.但社会个体在追求"独立"的"单向度"的发展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发展问题.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通过教育、文化和制度等的创新与建设构建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主体,实现个体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辩证统一,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以教育作先导、以文化作依托、以制度作保障,实现个体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构建我国个体主体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发展学生对社会、人与自然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为目的的教育.它重要的功能是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得教学不仅仅提供给学生以知识,而且给学生一种文化,使他们获取更多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从而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2.
文化资本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因家庭文化产品及人力教育资源的匮乏、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及基础设施的薄弱与落后和个体身心综合素质异化的现状,增加了他们的学业负担,阻碍了其学业成就的取得。农村留守儿童学业负担问题的解决,必须把提升农民工家庭教育质量、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及自学习惯结合起来,才能改善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文本主义教育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传宪 《教育导刊》2002,1(8):13-16
文本主义教育传承的是昨天的、线性的、凝固的知识,表现在教学中,就是关注知识的建构与掌握,以研究教材为主,过分强调知识对塑造人的作用,因而导致教育的丰富性被简单化为对个体的改造.在人的发展上,它常常只注重人力素质开发而忽视人本素质的开发,其要害是强化"文本"而淡化"人本",忘却了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是教育的自觉使命.  相似文献   

14.
小学是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涯教育与文化紧密相关,文化认同与自我认知相关,能为个体提供群体内支持,帮助个体构建积极心态,是生涯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小学生涯教育应基于文化认同,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从三个方面培育学生生涯规划能力:挖掘文化内涵,发展生涯认知;建构认同感,提升生涯发展动力;培养文化心理资本,助力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5.
人的存在是一种精神生成性存在。文化是人的精神生命的表达,人通过文化而生成精神,文化的意义显现于文化与人的精神生命的关联之中。教育作为价值引导,教育作为精神提升,指向的是理想个体的发展,其核心是指向人的精神的全面生成。而人的精神的全面生成是通过人对文化的意义理解来实现的。意义理解与精神生成是教育以文化人的内在机制,意义理解是教育通过文化实现人的精神生成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具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如果说,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自为,教育则凸现出对这个自觉自为生命体的不断生成与和谐完整发展的动力特性,这一特性要求我们今天的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必须"以人为本".具体到学校,就必须"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7.
让"文化"在学校发展中领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一切教育力量、教育因素的集合.优质教育品牌内蕴着高品质的学校文化.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正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以"培养现代城市人"为目标,精心打造学校文化,诠释学校文化价值,塑造学校文化精神,提升学校文化竞争力,使学校步入了新一轮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学质量,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力量是教师。学校是教育改革的现场,教师是行动的关键。教师个体的发展和团队优秀程度离不开学校支持,教师发展的智慧开启和高度构筑,离不开终极关怀的心灵点燃、智慧唤醒与人生点亮。营山金华希望学校根植激扬文化理念,回归教师发展本质,视教师发展为学校发展生命力,聚生释放了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品质提升无可阻遏的团队力量。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元智能教学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也是建立在多种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能提供并激活适合个体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协调发展的文化环境,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现代知识客观性以及建立其上的教育行为的批判和反思,这种教育价值观受到质疑,现代教育跨向新的转型期。其一,在教育价值追求上,从追求教育的工具价值转向重视教育的人本价值,在寻求通过教育使人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同时,强化教育对个体生命和文化提升的意义;其二,在人的发展上,从追求以知识记忆与应用为标志的外在发展转向以知识判断和批判为标志的内在发展,强调知识的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