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①本教具把氧气的制备简化成试管实验 ,而且免去了加热操作 ,方便即需即制。②本教具在进行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时 ,突出了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但达到着火点而不与氧气接触 ,白磷仍不能燃烧。③本教具通过较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明显的实验现象 ,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④本教具在进行燃烧实验时 ,学生可观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的特殊现象 ,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⑤本教具中仪器通过专用仪器架固定成一整体 ,使实验能…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化学中,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设计是:如图1,把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盖上铜片并在铜片上各放一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从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很容易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①物质与氧气接触。②物质达到着火点。但该实验存在:①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环境;②实验不能说明要燃烧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为此我们进行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3.
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密度变大,即热胀冷缩。为了揭示这一物理规律,人教版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笔者实验后发现:把气球放在炉火旁和冷藏室几乎没什么变化。实验现象不明显,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况且这一实验不便于课堂演示,不利于课堂教学。以下是笔者设计的实验,效果较好。(1)实验器材铁架台及铁夹、玻璃管(长约40cm、口径约1cm)1根、吸管1支、红墨水少许、酒精灯1个、细铁丝或…  相似文献   

4.
流体由于各部份温度不同而引起流动并传递热量的现象,称为对流。对流是一种宏观现象,然而一些流体,象空气无色无味,其对流的过程不易观察。为此,我们设计了空气对流实验器。现简介如下,供参考。 一、仪器的结构 首先应将不易观察的对流现象转换成便于观察的具体现象。因此,我们是采用蜡烛的燃烧与熄灭这一具体现象来进行的。其次,还应通过不同的条件组合,造成不同的对流条件,让学生来观察对流现象。 仪器结构,如图所示。玻璃管的直径约  相似文献   

5.
1 强化参与意识 ,启发学生思维思维能力的获得和提高 ,必须通过思维活动。在实验教学中 ,教者需精心安排 ,全面构造 ,多设计启发性实验 ,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鼓励学生质疑 ,帮助其以科学的态度参与整个教学之中 ,使之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如在教学阿基米德定律后 ,教者可出示一道例题 ,一粗细均匀长 1 0cm的蜡烛 (密度 0 9g cm3 ) ,蜡烛的底部插有一铁钉 ,使蜡烛直立浮于水中 ,上端露出水面 0 5cm ,点燃蜡烛后 ,蜡烛燃烧多少cm后熄灭 ?不少学生会不加思考答出 :蜡烛燃烧 0 5cm就熄灭。教者不必急于纠正学生的错…  相似文献   

6.
1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1)原实验的缺陷 人教版教材中采用加热水至沸腾与铁反应的实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用烧瓶产生水蒸气时,蒸气流速太快,从而导致喷灯处加热的温度不易达到反应所需温度;  相似文献   

7.
正1关于"氧气性质"的实验创新设计(1)设计背景在探究氧气的性质时,一般会安排C、S、Fe三种可燃物燃烧的实验,通过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的对比,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通常的做法是在三个集气瓶中依次完成,现象短暂且不具有连续性,对比不明显,而且Fe燃烧时对操作要求较高,容易失败,硫的燃烧也会产生污染。是否可以在一个装置中完成课本中有关氧气助燃性的相关实验,并且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操  相似文献   

8.
以酒精棉球为载体来做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及焰色反应的实验,效果明显,操作简单,堪称妙用。一、酒精棉球的制做取一小块脱脂棉搓成豆粒大小的棉球,然后用盐酸处理过的干净镊子夹起,蘸取少量的无水酒精或95%的分析纯酒精,至棉球刚好湿润,使得所用之物。要注意酒精切不可蘸多了,多余的酒精可用镊子挤出去。二、实验原理酒精棉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有三点:1.由于湿润作用,酒精棉球可沾附粉末状固体反应物成为载体,2.这种载体能扩大固体粉末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点增多,反应进行的快且充分。3.酒精棉球点燃后能放出大量的热,…  相似文献   

9.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八册《二氧化碳》教学中 ,做检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目的是要使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不能支持燃烧。由于二氧化碳和空气均为无色透明的气体 ,在实验中无法用肉眼判断得出结果 ,而只能从实验中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这一现象来推断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对于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障碍 ,因为学生无法感受到二氧化碳是如何“倒”入杯中的 ,对于二氧化碳是至下而上充满烧杯这一现象更是模糊。为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我对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1 谈话启发 ,铺桥引路做实验前 ,通过启发谈话 ,让学生回想把水倒入燃…  相似文献   

10.
(1)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人教版(必修)高中化学第一册[实验2-6]用脱脂棉花包住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采用滴水的方法使温度降低,会导致实验成功率不高,石棉网易破损等不足。笔者在实践中对该实验进行了小改进,以供同行参考。图1①实验装置(如图1)②实验方法及现象。在250mL的烧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必修加选修 )化学第二册的 [实验 1-1]中 ,有“在长玻璃管的中部放少量红磷 ,玻璃管的一端用软木塞或湿纸团塞紧 ,另一端敞开。先均匀加热红磷周围的玻璃管、然后图 1 红磷转变成白磷在放红磷的地方加强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原图如图 1) ,其目的是演示红磷转变成白磷。我们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对此进行探索 ,改用V型管来制白磷 ,不但能使红磷转变为白磷 ,而且还能把化学概念用现象演示 ,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1 改制思路及化学反应(1)改制思路①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得多 ,由红磷转变为白磷 …  相似文献   

12.
正燃烧条件的实验(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图1)看似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但是实验过程中五氧化二磷在空气中扩散,不利于师生健康,不符合环保要求,而且给热水中白磷提供氧气(或空气)完成燃烧实际操作非常不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并实际操作,通过对各种改进实验设计的反复实践对比,设计了  相似文献   

13.
酒精灯是中学实验中使用非常频繁的实验器材,一般以95%的酒精作为燃料。但在实验中,我们常看到被加热器皿表面会发黑,极不易清洗。究其原因是因为加热过程中,酒精不能完全燃烧,造成器皿表面有碳颗粒附着。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酒精灯内酒精最适宜的浓度是多少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2014年沪教版教材中探究不同可燃物具有不同着火点实验的不足,利用铜片的优良导热性能制作了对比不同固体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装置,并重新确定了两种可用于实验的固体可燃物。按照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可燃物进行实验,操作简便、用时较少、现象明显、直观性强、对比性好。  相似文献   

15.
在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席’中,有一个关于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课文介绍的实验虽然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总的来说,该实验设计只能够说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气体,至于具体是什么气体,就无法说明了,也无法证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酒精,不能很好地让学生从直观的层面理解发酵的含义。对此,笔者特地改进了这个演示实验的装置,使得它的演示功能更加丰富。具体改进设计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实验现象的观察,直接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本文例谈了时间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影响。(1)时间,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化学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实验操作:点燃蜡烛,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其两端变黑,从而得出外焰温度最高的结论。如果时间短于1s,火柴梗上…  相似文献   

17.
初中化学沪教版上册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中,“观察与思考”(课本第6页)含硫火柴燃烧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①操作不是很方便,点燃火柴后两个烧杯要紧扣在一起并及时振荡,才会看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现象。②需要燃烧多根火柴,才会看到有较明显的现象。火柴燃烧时生成的  相似文献   

18.
图 1为在初中物理第一册教科书中大气的压强的教学内容 ,问“能够显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很多。如图1鸡蛋将怎样 ?为什么 ?”图 1 鸡蛋将怎样 ?为什么 ?答案 :鸡蛋将进入瓶内。当点燃酒精棉球后 ,瓶内温度升高 ,空气膨胀而排出一部分。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后 ,火熄灭 ,瓶内温度降低 ,压强减小 ,这时 ,瓶内的压强小于瓶外的大气压 ,大气压将鸡蛋压进瓶内。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每次布置这个课外实验操作的任务 ,检查时都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因器材条件不具备而未完成。少数学生虽完成 ,最后在整理器材时 ,都是将鸡蛋捣碎后倒出 ,或是连瓶扔…  相似文献   

19.
正氧气的氧化性是氧气的重要化学性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的重要知识点,也是检验和鉴别氧气的主要方法。但是,能否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的方法来检验氧气是否纯净或者判定氧气的浓度呢?对此笔者用以下的方法进行了探究、论证,同时帮助学生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验技术能力和科学素养。1实验用品纯净的氧气(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到储气瓶中备用)、125mL集气瓶7个、玻璃片、水槽、酒精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第115页,设计的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如下:你能描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吗?分别把铁片(或铁丝)、铝片(或铝丝)和铜片(或铜丝)的表面用砂纸擦亮,然后按表1所列的项目进行实验,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从中概括出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