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起“熟能生巧”,人们常常会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一般认为,数学学习只要多练、多做,弄得滚瓜烂熟,自然就会找到窍门,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但是,“熟能生巧”果真能作为一条数学学习的普遍规律吗?是否可以作为数学学习的经验来运用、推广呢?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都是有所偏颇的。对此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辩证地看待,科学地理解熟能生巧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意义。熟能生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此成语来源于《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  相似文献   

2.
由“熟能生巧”到自觉学习搞好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问题解决”的现代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如何帮助学生由被动意义上的“熟能生巧”过渡到“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3.
“理解是第一位”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李超老师一组关于熟能生巧的调查分析进行了再分析,重新肯定了数学教学中“理解是第一位”的观点.并对中国的练习观和西方的理解观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个非常有用的物理模型──“子弹打木块”安徽五河一中沈其任,董国平解答适量的习题是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的重要手段.如果偏信于“熟能生巧”而一味盲目地追求解题数量,就可能陷入茫茫题海而事倍功半.古人云:得一鱼仅可饱一餐,得一渔则受用终生...  相似文献   

5.
张蕾 《考试周刊》2010,(40):174-174
一提“放羊式”教学方式,就会让人觉得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而放任自流的教学行为。“放羊式教学”源于国外.在五四运动后传人我国.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一个流派。主要表现方式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兴趣和学习目的决定学习内容。教师只能在旁边指导,不能横加干涉。这种学说反映在体育教学中最突出的是“分组教学法”.  相似文献   

6.
今年署期,由于天降暴雨,大家在北京、天津等地都能“看海”了。其实,我每天都在“看海”啊,不过此“海”非彼“海”.我看的是“题海”!对于即将中考的我们来说,每天都在“题海”里“游泳”!当然,我也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但是作业那么多,老师又评讲不完,只好自己看答案纠正。可郁闷的是,有些题目单看后面的解析根本就弄不懂,这可不是...  相似文献   

7.
张莫宙先生在《数学教学》2013年6月刊上的“教育随笔”中,引用杨振宁、陈省身和华罗庚三位大师关于熟与巧的论述,指出中国古训“熟能生巧”关键在于一个“巧”字,若将该古训与机械训练或题海战术结合起来,则无巧可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烂熟”而非“巧熟”,同时,张先生也主张将练习与理解结合起来.方为中两数学新育可补乡道.  相似文献   

8.
有些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因观念上存在偏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走进了误区,或急功近利,或放任自流,或忽视交流,影响了阅读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提高课外阅读实效,必须做好“三个转变”:变“急功近利”为“培养兴趣”,变“放任自流”为“加强指导”,变“故步自封”为“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9.
杨振宁在清华上基础课和“双基”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13日,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给本科生讲《基础物理》,再次引发了学术界对“基础深’的重视.事实上,数学“双基”教学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很多,其中17日《文汇报》的报道中有句话“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要变为直觉”.这句话很有启发性.我国“熟能生巧”的教育古训,在此得到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珠心算教学中,通过大量的珠算训练,使学生在脑中形成映象,在脑中打算盘,提高计算速度。为此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进行脑算。这“熟能生巧”的过程是艰苦而漫长的。怎样使珠心算不再需要学生负担那么多的习题量就能达到脑算呢?经过几年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发现,“算珠图形”训练法使珠心算教学可以“不熟”也能“生巧”。  一、“算珠图形”训练法的内涵及特点  “算珠图形”:是模仿算盘珠在脑中形成的图像的图形。其特点是:(1)具有鲜明的色彩;(2)有具体的形状;(3)有可大可小的伸缩性。  “算珠图形”训…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熟能生巧是老师的指导思想之一,对于技能形成素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说法。那么,“熟”是不是只能生巧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两个与“熟能生巧”有关的现象。例一:学生做广播操。说到学生做操,每个体育老师都深有体会,学生刚学会的时候,动作到位,用力均匀,节奏合拍。可是,过一阶段,动作熟练后反  相似文献   

12.
高考试题之所以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是因为命题人对原题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经过加工创造后的试题,看起来熟悉,可做起来棘手.要想顺利解决此类问题,我们要找到这些题的原题, 就像找“孩子”的“父母”一样,弄清它姓啥名谁,来自何方.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常言说得好:“熟能生巧。”为了使学生的技能变得熟练,为师者往往选择大量的练习予以强化,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不过,千万不要忽略了,熟能生巧,同样也能生“笨”,因为机械重复式的练习做多了,学生会产生思维的惰性。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很常见,下面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14.
董淑珍 《班主任》2008,(11):11-12
优秀生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是班级中的“优势群体”,老师们往往很放心,对他们的一些小毛病、小缺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样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忧”点,不可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双差生”是指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这类学生.老师头痛,学校厌烦。因此.一直以来学校对这类学生要么一棍“打死”。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要么则干脆开除,把他们推向社会。孰不知.学校是教育场所,起教书育人作用,家长把子女送来.就是要我们教好他们.怎能轻易把他们推向社会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他们教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善待他们.才能把他们转化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常听人说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多做题,熟能生巧嘛!然而,仅靠“题海”战术未必能解决问题.要学好数学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历来是教师最头疼的事。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觉得作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在“予人规矩”的基础上使人“巧”。所谓的“予人规矩”是指使学生掌握语、修、逻、文等有关的知识。所谓使人“巧”就是使学生在掌握语、修、逻、文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熟练的写作技能。因为理论知识扎实的人不一定写作能力就强,这其中有个经常运用,熟能生巧的问题。现就如何使人“巧”谈些个人做法。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最近发现一种简便易行的解题新方法——“等叠法”.解题时,只须注意找到“相等”的量,相互“叠加”,解题的目的就实现了大半……  相似文献   

19.
马际娥 《山东教育》2004,(15):42-42
从小时候起,就非常同情二叔家的哥哥们,因为二叔娶了一个“懒婆娘”(人们对我二婶的称呼),他们便永远有干不完的活。说也奇怪,几个哥哥却出奇地勤快,干起活来个个精巧利落。父母就常对我们说:“懒娘指使勤孩子”。意思是说做娘的“懒”,把事情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由不会、不熟到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校大学生“淡恋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要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不能采取“放任自流”。但教育“观念”和“方法”上要更新,要坚持正面教育与耐心细致的“疏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