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建立生态文明,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伟大宏图。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目前人与自然和谐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该文从分析人与自然和谐的现状入手,从树立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等方面来探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背景下构建体育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没有生态和谐就没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没有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因此,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就必须学会仁爱生命,加强体育健康教育,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休闲体育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休闲体育活动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主要方式。从哲学“和谐论”的视角探讨了休闲体育文化的人文价值,对这种社会现象兴起的哲学根源进行透析。认为休闲体育积极地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以及人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消解工业化进程给现实社会带来的诸多不和谐,运用文献法、逻辑方法、系统方法,就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当前存在的不和谐特征、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途径进行了研究.得出: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人文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资源价值、旅游资源价值等促进西部地区社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文明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从来都不是超然于自然界的统治者.而只是其生'态链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万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对生态环境,我们不能漠视、破坏,更不能毁灭.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破坏自然,毁灭自然,必然会遭受大自然的惩罚,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大自然才能够给人们更多更慷慨的回报.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就极为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的课题。当今世界,仍然存在人与自然不和谐,面临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条件恶化的问题。在步入二十一世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明确定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并遵循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不懈努力在实践中寻求做好人与自然和谐课题的答卷。  相似文献   

8.
巍山县彝族地区生态状况较好,这与彝族积淀深厚的生态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彝族生态文化主要表现在物质、宗教、制度三个层面,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应该大力弘扬彝族生态文化,为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基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维视角,从道生万物、自然无为和清静无为三方面内容入手.透视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的哲学内涵。人与自然是同根同源、和谐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坚持因顺自然、积极事功的思想和少私寡欲、功约事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警示人们必须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既相互统一 ,又相互区别 ,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的一致关系 ,是一种动态互动的关系。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共同发展。地球和环境是一体和互动的 ,全人类都要为保护自然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