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热爱祖国,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是我国“五四”以后最有影响的、著名的进步教育家之一。他大力倡导普及教育、全面教育、创造教育、终身教育,并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道路。他以“人民第一”“教育为公”为自己的教育信条,忠实履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准则。2005年10月18日,正值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4周年。在此,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缅怀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应该给每个读者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18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在欢庆教师节之际召开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缅怀陶行知先生光辉的一生,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陶行知先生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大力倡导普及教育、全面教育、创造教育、终身教育,不断探索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道路。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忠实履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准则,是广大人民教师和知识分子的楷模。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一位争取民主教育,反对法西斯教育的坚强战士。他毕生为人民教育事业艰苦奋斗。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五岁。周恩来同志于当天给党中央发的电报中说:“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4.
戴荣华 《文教资料》2007,(14):139-140
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卓有成效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充分发挥了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变“死教育”为“活教育”,构建了改造社会的生活教育理论,走学校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立。陶行知先生从事普及教育事业,他推行过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战时教育、困难教育,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而他始终将普及劳苦大众的教育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的中心。今天我们党已把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所以进一步研究探讨陶行知先生的普及教育思想,对于丰富教育科学的理论宝库,全面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普…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的100周年诞辰。45年前他逝世的时候,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同志称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这就是党和人民对陶行知的评价。作为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和爱国民主人士,陶行知一生追求真理,为振兴中华和发展进步教育事业,不屈不挠,鞠躬尽瘁。他从中国国情出发,锐意改革,不断创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一生的教育实践中,一方面主张“知识为公”,用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去充实学生的头脑;另一方面又主张“以人教人”,以自己的道德品质去塑造学生的心灵。为了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愧为“万世师表”(宋庆龄语)。今天研究和继承陶行知先生的崇高的师德,对于振兴党的教育事业,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推动当前的教育改革,为四化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国各地陶行知研究的形势发展很快,湖北省成立陶行知研究会,是件极令人欣慰的事情。自从1927年陶行知先生创办南京晓庄学校,开创他的人民大众教育事业以来,就有人开始研究陶行知。到本世纪30、40年代,随着陶行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陶行知先生的声望愈来愈高,研究陶行知的人也愈来愈多。陶行知逝世后,中国共产党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毛泽东同志赞誉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同志称赞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遗憾的是,在1951年发起的对电影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以来最著名的、最有影响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为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现代价值。在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能够感受到陶行知这位伟大教育家站在教育之巅来指导语文教学的理论,而且还能够发现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进射出的智慧之花。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被毛泽东誉为“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致力乡村教育,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开创中国百年来平民教育的先河。陶先生又是伟大的“人民诗人”,他是现代白话诗歌的先驱。他用老百姓生动朴实语言为老百姓创作诗歌。陶先生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努力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诗歌。他特别爱读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他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 ,形成了一整套颇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和学校管理理论 ,思想极其丰富而深邃。值此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 110周年之际 ,本文试就“陶行知的校长观”作一些粗浅的整理和分析 ,挖掘其现代意蕴 ,以期给广大中小学校长加强素质修养、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有所启发和借鉴。一陶行知先生早在 192 6年就指出 :“整个的学校应当有整个的校长。”他认为 ,学校校长责任重大 ,其工作关系到千百学生的个人前途 ,关系到国家、学术之成败。“一所学校的好坏 ,和校长最…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在教育实践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科学、民主、创造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我们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精髓,追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和谐育人目标;从“教学做合一”探求教学新方法,构建和谐的教学模式;立足“生活即教育”,“爱满天下”着力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科学性强,且富有中国特色,对指导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园在学习陶行知时,着重学习了陶先生的奉献精神,用他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激励全园教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理解,幼教工作为人民多奉献,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4.
魏燕 《班主任》2003,(11):10-10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和大众诗人,安徽歙县人。他一生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在教育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927年3月,为了推行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改革理论,他在南京城郊和平门外的一个名叫“小庄”的村子里创建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著名学校——晓庄师范。开学之初,学校没有校舍,陶行知带领师生们共同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倾其一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有很大影响。学习、研究、实践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对当今推进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今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优秀的民主主义战士和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探索中国的教育新路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的崇高师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学  相似文献   

17.
《重庆陶研文史》2006,(3):27-28
陆定一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于追悼陶行知先生会上演辞如下: 我今天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来追悼陶行知先生,中共中央对于陶行知先生之死,异常悲痛,认为这是中国独立和平民主运动的重大损失,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重大损失。因为陶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与教育事业,他在教育方面对人民的贡献尤为巨大与不可磨灭,陶先生之死,对于中国民主运动与新教育运动是不可补偿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的创造教育思想可谓独树一帜,为此,他不仅在当时冲破了传统教育的羁绊,而且对“洋教条”也不屑一顾,单枪匹马地走上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荆棘之路。  相似文献   

19.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一生从事人民的普及教育事业,创生活教育理论。他的贡献一直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他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他逝世四周年(1950年)时,《人民教育》杂志还以《革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题发表社论表示纪念之情,并号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学习他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理论与实际相一致的教育方法,依靠群众克服困难为中国革命奋斗不止的坚定意志,歌颂他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的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