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校内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能力是人人具备的一种心理品质,它蕴藏在我们心底,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掘。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决定着我国科技发展的未来。因此,实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且也是我们从事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电子类专业的特点和我校现有的条件,我们抽出了建立校内创新教育基地的设想,其目的就是为我校电子类大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实践的平台。使学生在这个教育基地的支撑下,获得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来实现自己的创新思想。通过强化创新实践,建立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激情;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渐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在积极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的同时申报了2005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电子类大学生校内实习基地和创新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并以此为支撑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在阐述高校大学生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创新实践基地定位偏离,职能不清晰,激励机制缺乏;为此提出了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新举措,对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学、科研和示范推广的重要基地,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本文就动物医学本科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地位、作用及建设目标,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标准等进行了研究阐述,为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0):216-218
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关键性指标之一。构建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对于大学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增强,以及学习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基地的建设、运行概况、成效等方面,阐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如何建设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与其他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相比较,基地如何在功能上有所区分且凸显特色?围绕此问题,本文从加强通识教育、推动课程改革、支持学生科研、建设品牌活动和促进本硕衔接五个方面探讨了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校内创新实践训练基地是当前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中的重要探索内容,通过校内创新实践训练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公共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启迪智慧、提升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首都师范大学理科校内创新实践训练基地建设实践,阐述对校内创新实践训练基地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介绍中心采取"校内实践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模式,与校外实践基地协同培养材料类创新技术人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实践教学理念,通过进一步地优化教学方法,创新了实践教学内容,围绕能源材料和机械工程材料两个特色构建了校内、外实践创新体系,实现校内培养和校外岗位训练的高度融合。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实现实验室的开放运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室实践环境,突出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对校中厂商贸类校内生产性基地建设的体制机制、运行模式的分析探讨,提出校中厂校内生产性基地对搭建技能教学训练平台,实施职业化人才培养,强化就业创业意识,全面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中厂集校内生产性基地及教学、经营、服务于一体,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在于校企双方互惠共赢。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的主要场所,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建设模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对网络技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要求,提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五项原则,并给出了网络技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实践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整合校内实验资源,加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深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临终关怀实践共同体,探索实践共同体在临终关怀教育中的应用,使其成为学校教育、临床继续教育及普及教育的共同教育资源和平台,以促进本地区临终关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要求教育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社会需求和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尤其要打破分科教学的界限,享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本文所引述的活动课程虽不可能取代学科课程,但提高其在教育中的地位或许更有助于教育本质的复归,更有利于促进对课程本质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普通高等学校金工实习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根据该校金工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推动金工实习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导游实训,可使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培养学生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掌握并领会旅游服务业的精髓;熟悉导游工作程序;掌握旅游景点的导游内容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缩短从学生到导游员之间的过渡期。从而适应市场的需要,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必须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电子工艺实习的现状,指出其成本偏高、实习作品利用率不高且与后续课程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提出了一个电子工艺实习内容的优化设计方案——设计制作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该设计既可锻炼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其实习成果还可以为后续"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提供一个辅助的实验平台。现已用于后续"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课后实验,这对现有实验设备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且其成本低,可减轻学生购买专业实验设备的负担,有一定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发展事业进程也在快速前进,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被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在高校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也是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分析以往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毕业实习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针对思想教育、实习时间、实习方式、实习经费的投入、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总结等几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进出口实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为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出口实务》课程应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本文分析《进出口实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出口实务》实践教学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practice are available in the learning of simple information, test practice or study practice. Of these two methods of learning, research has generally shown that test practice is superior to study practice. However, this research has not considered the testing advantage with respect to the fact that test learning is uncertain (i.e. if recall fails, nothing appears to be learned) or with respect to the fact that study learning depends greatly on the duration of the study event. The following work clarifies these issues by presenting an integrated computational model of the relativ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esting compared to study presentation [based on the ACT-R theory of declarative memory; Anderson, J.R. & Schooler, L.J. (1991). Psychological Science 2: 396–408; Pavlik Jr., P.I.. & Anderson, J.R. (2005). Cognitive Science 29: 559–586]. 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how test and study practice can be optimally employed to improve learning and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mnemonic strategies in simple memory ta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