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周来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学家。他以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研究美学,提出了"美是和谐自由"的观点,建立了逻辑结构严密的"和谐美学"理论体系。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的提出有深厚的现实与理论依据,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也即就周来祥先生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做一研究。  相似文献   

2.
席勒美学旨在探求人性完善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审美的自由人。他依据人的现实生存和人的自由存在,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基础上来思索对人地教育、培养和改造,其思想给当代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诸多启示。本文通过探析造成人性分裂的历史及现实渊源,来思索美在塑造完善人性和对人自由精神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独特功能,以此彰显席勒美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嵇康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自律论"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以及音乐的功能等诸多问题。《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思想不但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当代音乐美学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美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东西方都是以和谐自由为主。西方经历了古希腊的美是数的和谐、理念的和谐、形式的和谐到德国古典美学的自由说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中国古代的思想主要以中和思想为主,中和的内涵也就是和谐自由,可以说和谐为美的思想同样成为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胡友峰著《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一书从自然与自由观念出发重构了康德美学体系,从自然观念出发建构了康德的先验美学体系,从自由观念出发建构了康德的本体论美学,并将康德美学的主旨概括为"自然与自由和谐论",这是新世纪以来康德美学研究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点是和谐,即追求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表现与再现、情与理、形与神、言与意的辩证统一。当代,在重新思考美学问题的大背景下,和谐论美学日趋彰显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美在和谐”一说更具包容性和学术的张力。和谐论美学这一开放的体系很好地完成了对于美的本质的阐释。对当下现实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和谐论美学的实践性和历史性。特别是在当下政治背景中。和谐论美学是和谐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审美的总结,也直接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代表。笔者从审美主体性角度对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开掘,认为无论是他对爱欲解放论的强调,还是对艺术审美革命论的坚持和新感性的张扬,都落实到他对异化现实的反对和自由人性和社会建立的期待上。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音乐美学人格论、心态论、修养论、范畴论一齐构成了他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而其艺术修养的境界论更是与其道论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子音乐美学思想对庄子、墨子的美学思想乃至现代审美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美学应该高扬人文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研究和建构应该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高度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倡导人的本性和人的解放的思想和态度,它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为了高扬人文精神,研究和建构中国当代美学,就应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精神的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体论和能动的反映论,走向“自由创造”的创造美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刘纲纪作为我国美学界坚持客观论美学体系的重要人物之一,在80年代客观论美学处于冷落的态势中,出版了他的《艺术哲学》一书。这部集中了刘纲纪美学思想的内容和观点的巨著(连同他的其他著作),从劳动与人类生活的创造、反映概念的广泛性、古代和谐向现代崇高的转换等不同方面,“可以看作是胡风美学思想的更高形态,它不仅展开和深化了胡风美学思想的基本命题,而且总结了胡风以来客观论美学的历史经验和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在体系形式的建构上呈现为一种严密的逻辑过程和有机的范畴联系”。因而“在客观论美学的历史发展上,这种具系统性和流动性的理论形态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1.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个从本体论到欣赏论的思辨性很强的完整体系。他以“和”论乐,同时又以“无”释和,用玄学的“无”的精神来进一步扩充传统的音乐本体“和”的内涵。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道家美学的逻辑发展与深化,也是魏晋玄学在美学上的完成与落实。  相似文献   

12.
颜之推身处文风多变的南北朝,又有由南至北的特殊经历,因此时当时的文风有着特别深刻而切实的感受,他提出的“调和古今、兼综南北”的文风改革论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别的意义。颜之推文风改革论是先秦儒家中和美学观在特殊时代的睿智创新,他在调和古今的同时也注意到南北兼综,从时间的纵深到空间的横贯,视野与内质都超出时人,并预示着“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大唐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册69章专论王国维,对王国维忠实输入西方哲学 ,美学,真正读懂康德并以之为自己的主要学术根基,对王国维的哲学,美学成就,给以充分 高度评价;精辟分析王国维的两个美学纲领之理论价值及其与柏拉图,康德,叔本华之关系;正确指出王国维自杀之因为殉清。  相似文献   

14.
朱熹对传统思想中的和谐理念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是一份值得研究的珍贵的思想遗产。朱熹从自然和谐、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等方面论证了和谐的普遍性;从公平性、公正性、和平性、包容性、多元性、适中性、和睦性等方面论证了和谐的原则和基本精神;从宣传教育、建立纲纪、减轻负担等方面论证了实现和谐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保罗·高更是 19世纪法国后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人物 ,他用感性的方法去观察自然、解释自然 ,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美学观。高更认为 :自然是和谐、统一和有序的 ;艺术能够促使人的感情升华 ,在艺术中是“激情第一 ,理智第二” ;艺术可以作为一种由感性通向理性、超越感性本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对服饰色彩有着敏锐的感知与自觉,在《聊斋》中他表达了对色彩的深刻理解,并在这种理解中容纳了心理学、民俗学、美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赋予了人物服饰色彩理智与观念的象征意义,揭示了不同的颜色进行服饰搭配的和谐感与节奏感,彰显了他的审美准则与审美价值取向。蒲松龄以其独特的时尚审美观传达了丰富色彩背后的价值与意蕴,拓展了人们对色彩与美的视域。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唐君毅,一生撰述,始终贯穿人生、中国、世界三个主题。他对建构具有民族特色与优势的中国美学理论,具有相当的理论自觉。他从民族文化立场上对西方美学进行批导,从中西美学的差异性上对西方美学理论进行反思,从混沌之中灵根再植,探讨中国美学的建构之道。他对西方美学理论的反思与批导,对今天建构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具有宝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玉是与屈原齐名的中国文学之祖和奠基人,他继承了屈原的遗志并发扬光大,是卓越的文学创新大师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中饱含着和谐思想。在处理上下、左右关系并平衡自身心态心理时,宋玉采取了儒家的讽谏、恕道和修身等和谐方式。宋玉积极地吸取了前代和同时代诸子百家的文化营养,在作品中蕴含着民本、德政,护才、任贤,重教、化民,怀农、重农,恢复法制和人与自然相协调等,并以独创的文学方式表达出了和谐理念与见解。对宋玉和谐思想的认识和评价,一定要坚持唯物史观,据实而论,公平公正;宋玉为国为民而勤于学习,善于继承,勇于创新,躬行和谐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办学实践美具有多重向度:在大学改制中具有崇高之美,在营造学术氛围中持有和谐自然之美,在办学过程中富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之美。蔡元培办学实践所蕴涵的美学价值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纾是中国近代一位少见的通才型文人,古文、翻译、绘画、书法均是其擅长的领域。林纾的书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宋人尚意书风影响,具有正大、温醇、流美的文化意趣,充满书卷气和抒情性。林纾书法审美趣尚、书法论述和书法实践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