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曾华 《考试周刊》2013,(69):122-123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磨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我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曹宏 《考试周刊》2011,(41):125-12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遵守纪律、诚实正义、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正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一、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  相似文献   

5.
刁万超  杨媚 《新疆教育》2013,(14):149-149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德育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抓住体育的特点,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既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又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诚实、勇敢、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结合教师表率作用,结合体育课堂常规,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和特点,结合组织教法,结合环境条件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7.
王彩萍 《考试周刊》2013,(98):126-12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等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楚凤英 《考试周刊》2013,(22):127-128
<正>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磨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教学中,不能轻视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的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想行为、个人爱好、意志品质,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意志培养.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有机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施书琴 《成才之路》2011,(26):21-21
融合德育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从而能明辨是非,知晓大义。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各年级的必修课程。体育教学是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育者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利用体育独有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渗透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王璇 《成才之路》2010,(5):56-56
体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各年级的必修课程。体育教学是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育者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利用体育独有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渗透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体育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和进行教学手段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生熟练掌握训练他们的技能,而且要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意志、体育健美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那么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格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15.
张武生 《考试周刊》2008,(20):145-146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还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对于培养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相华 《农村教育》2005,(7):123-123
学校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进行现代人德育意思的培养。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下面就谈谈我在这几年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学能造就学生强健的体魄,丰富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耐力、技巧、速度、力量和灵敏性。体育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特别是意志心理的重要渠道,融意志心理训练与培养于体育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意志品质的培养方面,体育教学能融意志品质的教育、培养于体育活动之中,寓教于乐,内容的多样化,形式手段的灵活性,是其它学科更不具备的优势。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耐挫折力和心理承受力方面能产生独到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何德福 《教书育人》2001,(12):42-43
体育教学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各界头破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播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适应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86):106-107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勇敢精神,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渗透方法,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