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概论”学科与教材的建构始于晚清政府的大学改革,经历了“文学研究法”这一准学科形态的初步实践后,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于20世纪20年代初取得了根本性的奠基。梅光迪、刘永济等早期“文学概论”教材实践者对其学科的性质都未曾进行思考与界定,王统照却在一篇书评文章《文学概论?》中首先对“文学概论”学科的任务与方法进行了规定,继而又在回应对该文的批评时明确地界定了“文学概论”作为“文学的综合研究”的学科性质,是为该学科立法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2.
文学理论又称“文学概论”,是大学中文系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又是师范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点基础理论课程。可是长期以来,师范专科学校文学理论课的教材建设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如何尽快编写出一种既具科学性、系统性,又适用于师专教学的文学概论教材,已成为教材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对于文学的基本特征,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我国文艺理论界普遍认为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比如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说“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以群主编的《文学的基本原理》也认为“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其他的很多文学理论教材也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只有极少数的教材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例如一九八六年六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概论新编》(林焕平主编)就提出了“文艺的表现感情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界对(《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涉及教材、教法诸多方面,就教材理论教学改革而言,目前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过于僵化教条,与文学现实发展脱节,并导致了教学中的枯燥乏味。这种对《文学概论》理论教学的认识,在理性批判层面上,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理论内容认识论上,把理论内容简单等价于教条,没有意识到文学理论既然是以“生气灌注”的艺术为客体,其理论阐释必然与艺术的审美、生气具有血脉纽带关系;二是在理论与实践关系论上,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平衡与张力关系,把文学宴跷活动堵氇干弹论之上,导致了人为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脱节。  相似文献   

5.
文学概论课程的知识框架面临诸多质疑,有必要进行一些调整。其方法之一就是把现在的文学概论课程分解为两门课程:"文学概论"与"文学理论"。新的"文学概论"课程侧重于文学知识、文学理论知识的介绍,而新的"文学理论"课程则侧重于讲授表明一定文学价值立场、知识立场的某种文学理论的一系列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文学概论是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文专业的文学理论基础课。文学概论教材作为进行文学理论教育,开展文学理论教学活动的重要蓝本,体现着一定历史时期党的要求,也反映着那一历史时期所应达到的文艺学的理论水平。建国以来,我国文学概论教材建设经历了曲折、艰辛的道路,从直接搬用苏联教本到对其模拟改造到改革探索,有所继承、有所借鉴、有所革新、有所突破。回顾这一过程,总结其历史经验,理清其体系、观念演变的踪迹,对  相似文献   

7.
《文学概论讲义》是老舍三十年代初教书时写的教材, 他以开放的眼光, 以西方文学理论为参照,指出了中国历代“文说”缺乏科学性。突出地表现在: 论说的主要对象不是“文学”, 而是大而泛之“文”; 主要目的不在“文学”, 而在如何利用“文学”; 论说的态度上有盲目崇古排外倾向, 不太注意语境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8.
一、“能动反映说”文学是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理论,《文学概论》教材、大纲称之为“能动反映说”,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关于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学说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一理论本身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关于文学本质的几个重大问题,诸如文学与生活;主体与客体;人...  相似文献   

9.
1 关于教材 本学期文学概论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是刘叔成教授主编的《新编文艺学概论》。与之相配套的有25节文学概论录像课、《〈新编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和《〈新编文艺学概论〉参考资料》。文学概论录像课不是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就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较为深入集中的阐释.与文字教材不即不离,相互配合。学习指导书提出教材各部分要求,提示要点,引导自学。参考资料包括人物、名词解释、经典作家论述和部分作品片断,是为学习教材扫除障碍,也使理论得以化解.与文学作品实际更好结合。将文字教材、录像课、学习指导书和参考资料结合起来学习,易使感性深入到理性,从现象追寻到本质,使理论和实际结合,做到对文学理论真正弄懂弄通。  相似文献   

10.
一 理论背景 文学概论,作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必修的文学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历来为高校中文专业教学所重视,这一点从文学概论教材的大量编写和出版的情况中可以得到证实。据粗略统计,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有意识地组织编写文学概论教材以来至今,在仅仅三十几年的时间里就编写、出版了以《文学概论》、《文艺学概论》、《文学新论》、《文艺学新论》、《文学的基本原理》、《文艺理论教程》、《艺术生产原理》等各种命称命名的各类文学概论教材近百部。其中,仅从1980年到1986年的短短六年时间中,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文学概论教材就有20多部。此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各院校自行编写使用而未公开出版发行的文学  相似文献   

11.
由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三位学者合著的《文学概论》在“新时期”众多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独标一格,其最富于创造性的是对《文学概论》要讨论的对象——文学的本体,进行了多层建构,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文学本质的单一的解释,使文学本体呈现为立体构成,“文学”的形象因而由模糊变得清晰。由多重文学本质、多样文学功能、多种文学类型构成的文学本体论,在文学实践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开展文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这样的文学本体观,有利于我们根据社会和人的需要确定文学活动的取向。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生态不平衡的现象经常出现,文学专制时有发生,与缺乏科学的文学理论的指导,尤其在文学的本质功能方面缺乏理论自觉有很大关系。多重的文学本体论,为新世纪的文学修造了一座立交桥,严肃文学、通俗文学与纯文学可以各行其道,奔向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文学”内涵的模糊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热潮的到来,反映改革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就应运而生了,它被称作“改革文学”.当人们对新时期文学作历史回顾的时候,“改革文学”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名目一道,又作为文学史的概念而被表述着;当人们对文学与时代的美学关系作理论性探讨的时候,它又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被提了出来.这样,“改革文学”就在文学创作、文学史、文学理论等几个范畴被同时使用着了.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首先必须明确它的范畴,否则就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如今,“改革文学”的说法正由于缺乏范畴的明确规定性,因此在理论上也就表现为概念上的不周严、不确定、不科学.而且,它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践上,确也带来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学概论”课的教学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教学内容创新: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二、教学模式创新:以学生为本,构建教师指导下的师生共同研究型的良性互动的教学模式;三、教学方法创新:运用“文学现象——文学理论——文学现象”的回逆再构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学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是个“老、大、难”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应该从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教材建设和改革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努力改变文学理论教学的沉闷气氛,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文学概论课程由于理论的枯燥和学生知识储备的不足,致使学生难懂、老师难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直进行着的文学概论教学改革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往往侧重于增加作品赏析的分量,无意中偏离了文学理论教学的目标。从可操作性实践环节设计入手,改善文学概论课堂教学结构,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文学概论     
群峰 《中国考试》2005,(8):27-39
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更准确的叫法应是“文学学”)。文艺学包括三个相互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三个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文学概论》就是介绍其中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它与文学理论一样是长期的文学创作、文学鉴赏以及文学批评等具体文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源于生动具体而又丰富多样的文学实践,同时也能对具体的文学实践发挥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为例,探讨在“文学概论”课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运用,即将理论学习与文学实践结合起来、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理论学习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文学概论的自学与应试王宗玖文学概论是一门带有较强实践性的理论课程。作为理论课,它要求学员要准确地掌握文学概念,系统地掌握文学原理,较多地拥有文学知识。文学概论的实践性,又要求学员不仅了解文学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且要能运用这些理论剖析各种文学现象,指导文...  相似文献   

19.
“文学概论”是一门理论课,但“枯燥”不是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用活,把课讲活,把学生激活,那么“腐朽”的理论课可以焕发出“神奇”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讲授“文学概论”课,参考、使用了一些高校编写的《文学概论》教材。在参考、使用过程中,深深感到,许多教材在结构体例、例证闸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长处,但也无庸讳言,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这些“不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编写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下面以“典型化”一节为例,谈点粗浅看法。概念、定义不够明确,学生难以掌握。文学概论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掌握 1 文学的基本知识,为分析文学作品打下基础。基本知识主要是以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也是人们认识事物后的本质概括。一般说来,它在语言表述上都是精炼、明确的。教师传授文学基本知识主要是通过对概念含义的阐述、相反概念的对比、相邻概念的辨析等方法进行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作业练习以及反复记忆等环节来实现的,因此,概念、定义在文学概论的教和学中,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