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研究不能从假定出发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天石研究员现在有一种保守主义思潮,这种保守主义思潮最初是从文化上,从对儒学的评价上表现出来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新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现在,这种“新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发展到历史学领域中来了,表现在对“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2.
文化保守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新世纪以来成为我国非常关注的文化派别和社会思想潮流。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当今社会文化既有其积极一面,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用客观的、全面的唯物史观来看待当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使其成为有益的力量,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的风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出于新启蒙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文化立场的学者,围绕对"五四"的历史价值评判,各执一端,针锋相对地对20世纪中国的激进与保守两股文化思潮的历史功过进行了阐发。对"五四"的重评,包含了学术界诊断中国历史文化症结和引导当下文化走向的强烈诉求;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界对如何化解启蒙与保守、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间隔,以及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取代80年代的“文化热”悄然升温,保守主义在经历了激进主义的狂风暴雨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温馨岁月。随着保守主义在现代中国思想谱系中的重新凸现,大陆学人们开始回眸、反思与检讨近代以来的保守主义。在此之前,港台与海外学者已注意到近代中国保守主义思潮的探讨,重要成果如傅乐诗的《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保守主义》、艾恺的《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文化上的新保守主义的风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价值受到一部分学者的质疑。分别出于新启蒙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文化立场的学者,围绕对"五四"的历史价值评判,各执一端,针锋相对地对20世纪中国的激进与保守两股文化思潮的历史功过进行了阐发。对"五四"的重评,包含了学术界诊断中国历史文化症结和引导当下文化走向的强烈诉求;体现了在全球化时代,学术界对如何化解启蒙与保守、西化与民族化之间的间隔,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热已走向新保守主义了吗高华平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第二次“西风东渐”势头的减弱,加之受海外兴起的新儒学思潮的影响,中国学术界出现了较多学者转而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的现象,这些学者们希望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提取对现代文明建设的有益养分,积极探求...  相似文献   

7.
保守主义、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是中国三大现代性思潮。保守主义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性主要思想资源 ,反对全盘西化 ,反对激进变革。保守主义作为激进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反拨和补充 ,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中国保守主义往往是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受挫之时兴起 ,因而又带有阻滞现代性的消极作用。保守主义的屡屡兴起 ,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它只有在充分接受现代性的前提下 ,才能成为健全的现代性思潮  相似文献   

8.
文化保守主义作为当代主要社会思潮之一,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对36名在校大学生关于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认知和态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最大之处在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提高及增加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同时,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传播在大学生思想上也产生了本土主义、复古主义和消解主流意识等负面影响,造成一部分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民族观、政治观产生变化,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据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应对: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等课程载体,对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进行讲授和评价;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将高校学生思想引导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上来。  相似文献   

9.
论21世纪之初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新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历经150余年的嬗变,现已成为中国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文化保守主义在思想与实践层面发生了新嬗变:读经运动风起云涌;祭孔活动不断升格;各种纪念峰会频频召开。新世纪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新嬗变引起了政府、学者乃至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末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提醒我们必须重视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这一思潮具有明显的西方背景,因而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世界意义”,不过,在中外的保守主义之间,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巨大 的差异,而中国的保守主义也未能在我们的现代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伴随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扩张而引起的一股以认同、回归和捍卫本民族文化传统为根本特征的世界性文化潮流,是对我国社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之一。如今文化保守主义已在高校进行传播,并对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并通过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适应新媒体环境、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应对不良思潮,进而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萌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主张在吸纳西方文化、巩固道统"的基础上,重塑中国的文化观念以解决中国问题,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现代新儒家学派标志着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体系化,它以复兴儒学为固守信仰和思想前提,以文化救国为理论使命,中体西用"仍是其基本框架;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在客观上为文化保守主义的重兴提供了条件,文化保守主义的阵地逐渐由海外向大陆漫延,其批判指向亦由文化激进主义转向政治激进主义,由此导致对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否定,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批判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隋文涛 《文教资料》2009,(33):102-103
中国近代的思想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的历史。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思想界始终处于西化思潮与反西化思潮的激烈争辩中。正是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成为了反西化思潮的一簇萌芽。在诸多的文化保守主义流派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作者通过对比分析阐述《青鹤》与国粹派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4.
保守主义文化观的典型范式──评陈立夫三四十年代的文化哲学周德丰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是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潮。其中,保守主义是既抵抗全盘西化,也反对共产主义的文化派别。但是细分起来,文化保守主义阵营的构成比较复杂。既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是西方文化向东方迁移的特有的生成物。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同时,西方的文化保守主义传入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有的价值,但也遭遇了一些困境。  相似文献   

16.
无政府主义是20世纪初在中国影响较大的政治思潮之一,在几十年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溢出了政治领域,向中国文化,文学渗透,以其激烈的反抗精神和乌托邦的理想引起了不少作家的兴趣,使这一思潮与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发生了密切联系.近些年来,许多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给予了一定关注,也取得了部分成果.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政府主义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类是无政府主义与作家思想的研究,以对巴金的研究最为突出,此外还有关于鲁迅与无政府主义、郭沫若与无政府主义、周作人与无政府主义的研究等等.系统梳理这些学术成果,并作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出现的反传统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两种文化思潮,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审视,才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试析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论争中的保守主义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论争中,持极端立场的保守主义者对多元文化主义的价值观多有批判和指斥。深入地剖析保守主义者的基本立场及其理论根据,有助于加深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出现于英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中国,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思潮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该思潮来源、归属、特征、研究内容及这一思潮的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在近些年的传统文化热或国学热中,始终有这样一股思潮,似乎中国文化一切都是好的,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决中国及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21世纪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等等,这种思潮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复古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我们弘扬、复兴“国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复古”,而是为了“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