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一“、变化”中探究1.人物形象的变化。例如《范进中举》中人物形象的变化探究可围绕范进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身份的变化……地位的变化……家境的变化……对胡屠户态度的变化……学生通过对比进行深刻思考,分析人物形象有哪些变化,探究他们如此大变、巨变的根本原因。2.人物态度的变化。同样是《范进中举》,有关人物态度的变化可让学生从以下多方面进行突破:胡屠户对范进称呼的变化……胡屠户对范进长相评价的变化……胡屠户对范进才学认识的变化……胡屠户对范进的礼物评价的变化……胡屠户面对范进举动的变化……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后“…  相似文献   

2.
《范进中举》中除主角范进外,范进的岳丈胡屠户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重点人物。在作品中,作者通过细致描绘胡屠户的言语动作,塑造了一个既狂妄自大,又自卑怯懦的市侩之徒形象。通过分析胡屠户的性格特征,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范进中举》一文中的胡屠户这个艺术形象,被教学参考书定义为"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对此我想谈谈对胡屠户形象的一点不同看法。推敲教参对胡屠户定义的原因有三:一是对屠户的职业有成见,认为屠户满身腥臭,两手血淋淋的,叫人生厌;二是传统思想认为欺贫爱富是恶行,应该否定;三是胡屠户在城里谋生,又是卖肉的,使人很快想到市侩。  相似文献   

4.
小议胡屠户     
谈到《儒林外史》,许多人会联想到“范进中举”这个情节。通常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范进中举后如何发了疯,我以为最令人咀嚼的不是范进本人,而是他的丈人——胡屠户。胡屠户本人是个杀猪的,没文化,属于社会底层。但他完全通晓阿谀奉承之能事。作品描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先前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拿了“—副大肠和一瓶酒”,与其说是来贺喜,不如说是来训斥。他把范进称为“现世宝”(丢丑的家伙),说范进“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称范进是“烂忠厚没用的人”。还自以为是地“教导”范进:“看…  相似文献   

5.
胡屠户是《范进中举》中刻画极为生动的人物之一,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但细读课文,我却发现了胡屠户的另一面——他对女儿、女婿的特别的爱。其独特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范进中举前,胡屠户时常以教训和臭骂的独特方式来表现对女儿、女婿的特别的爱。胡屠户毕竟是屠夫,他根本没有所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他和中国大多数老百姓一样,有自己的生活逻辑,那就是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所以,当范进要向丈人借盘缠去参加考试时,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淋头,让他“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  相似文献   

6.
炼词举隅     
长军 《初中生》2012,(35):13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写范进中举前贫困落拓,乡试前向丈人借钱,被胡屠夫骂道:"……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了……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在胡屠户眼里,秀才女婿只是个癞蛤蟆,把其想中举定性为想吃"天鹅肉",这令范进毫无自尊可言。而一个"天鹅屁"更把侮辱推向极点。从"肉"到"屁",胡屠户  相似文献   

7.
范进中举     
<正>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做饭。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比如  相似文献   

8.
小说教学的几种课型山西/张信一、模拟型模拟分析,具有形象性和可感性,能用较少的言语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示在学生面前。我在教《范进中举》分析胡屠户这个人物时,就是抓住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胡屠户的语言、动作进行模拟分析的。范进去参加乡试,因没有盘费,便去找丈...  相似文献   

9.
《范进中举》节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是全书最精彩的片断之一。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本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范进这个人物形象体会封建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0.
《范进中举》中的细节描写是很成功的.其中尤以范进见报贴后发疯时的“一跌”和胡屠户治范进疯病的“一巴掌”最为精彩.这两处之所以独见功力,我以为这两个  相似文献   

11.
胡屠户是《范进中举》中刻画极为生动的人物之一,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但细读课,我却发现了胡屠户的另一面——他对女儿、女婿的特别的爱。其独特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第五册课文《孔乙己》和《范进中举》都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姊妹篇,人物塑造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将孔乙己和范进角色互换,设计了5个发散思维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深入思考之后讨论。下面作一简介,就教于同行。问题一:范进看了中举报帖,一时惊喜得疯了,如果孔乙己看了中举报帖,他的表现会如何呢?生1:孔乙己是个性格外露的人,自命清高,又常常被人欺凌、嘲笑,精神受到压抑。如果他突然知道自己中了举,那一刻,疯劲儿会更足,恐怕胡屠户打三巴掌他也醒不过来。(笑)生2:我…  相似文献   

13.
写读后感难在何处呢 ?难在选好感点上。有的不知从何处选感点,有的选不出感点,也有的选不出好感点。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思维受定势的影响,时常局限于一点,一条路走到黑而难于自拔。改变此种状况的办法,就是要运用发散思维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维渠道,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某一方面的深刻理解选出恰当的感点。例如写《〈范进中举〉读后感》,可以以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人物为基点向四周发散,从不同角度确定出不同的感点。由范进确立的感点有:①范进读书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功名利禄,一旦功名利禄到手,便喜极发疯,体现出…  相似文献   

14.
胡屠户是《范进中举》一文中着力刻画的人物。作者抓住胡屠户的语言特点,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一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形象勾画了出来,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仔细分析胡屠户的思想性格和语言特点,我们觉得胡屠户的最大特点是荒唐性,这着重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杨哲 《教书育人》2008,(5):11-11
最近,看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位在沈阳市和平区一所中学就读的初二学生小宇在日记中写到:上语文课学<范进中举>了,老师在讲课时,下面就隐隐传出哭泣声,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课文里说的那种世态炎凉现实中也存在,周围全是"胡屠户"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6.
《范进中举》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这种表现手法,使整篇文章平中生奇,妙趣横生。首先,这其中最有特色的一个人是胡屠户。对比手法主要运用于描写胡屠户,下面主  相似文献   

17.
请你猜谜     
第一幕话说范进科举落榜后,回到家,肚里十分饿,便到米缸拿米做饭,可是米缸中粒米无存,只好又厚着脸皮到岳父胡屠户家拿些米回家过日子。范进:(来到店门前,见顾客十分多,便在一旁等候,等了一个多时辰,顾客才纷纷离去,于是上前)岳父,我有事要对你说……(顿时满脸通红,不知从何说起)胡屠户:(五十多岁,满脸络腮胡子,正用刀刮肉砧上的碎渣子)俺么个贼小子,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俺还要干活呢!(到一旁干活,不理范进)范进:(鼓起勇气,挺起胸膛,可还是满脸通红)我……没事,我先走了。(范进碰了一鼻子灰,冲到大街上)第二幕范进走在大街上,肚子咕咕叫,又怕…  相似文献   

18.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开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先河。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范进、胡屠户的形象更让人领略到小说家高超的讽刺艺术。范进的中举发疯,引人深思;胡屠户的冷热嘴脸令人喷饭。小说成功的形象塑造,强烈的讽刺效果,深刻的主题表现,皆是小说家高超的语言艺术所致。《范进中举》一文集中表现了小说既鲜明生动又言简意丰的语言特色。一、鲜活灵动,闻声见人“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社消息,沈阳市和平区一所中学就读的初二学生小宇在日记里写道:“我们上语文课学《范进中举》了。老师在讲课时,下面就隐隐传出哭泣声,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课文里说的那种世态炎凉现实中也存在,周围全是‘胡屠户’这样的人。班上学习好的学生,老师爱护,同学也围着他们,犯了错老师也不批评。我呢,班里有什么坏事老师都赖我,同学还乱告状,全是‘胡屠户’,甚至包括家里人。我要是考第一,你看吧,他们全都变样!”小宇告诉记者,他深知分数就意味着能否从家长那里得到心仪的运动服,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位在沈阳市和平区一所中学就读的初二学生小宇在日记中写到:上语文课学《范进中举》了,老师在讲课时,下面就隐隐传出哭泣声,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哭了,课文里说的那种世态炎凉现实中也存在,周围全是"胡屠户"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