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他一生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流传至今的散文和诗赋有六百余篇。他的诗文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且在艺术上也富有创造性。本文主要就他的传记散文的一些特点做一简析。首先,柳宗元作为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他的哲学观点充满了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具有比较进步的历史观和可贵的批判精神。在《送薛存义序》一文中充分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上的民本思想:“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奴仆,并指出人民“出其十一”雇佣官吏来为他们服务,而有些官吏不仅“受其直怠其事”,甚至还盗取人民的财富。(以上未注出处引语均引自《送薛存义序》)毫无疑问,这种思想在当时是站在时代的高峰,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的。正是由于这种对人民的历史作用的进步认识,使之能冲破旧袭,为决定历史发展的“生人”立传,为那些受命帝王的人立传。柳宗元用“传”的形式,庄重地象史官为帝王将相立传一样,记述被压迫的下层人物的事迹,歌颂他们的优秀品质、聪明才智;歌颂他们的善于斗争和反抗精神。这一点正是柳宗元大胆质疑、敢言当世之过;敢于挑战封建统治阶级正统观念的难得...  相似文献   

2.
古文今解     
[古文] 张耳、陈馀,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①陈,为里监门以自食.吏尝以过笞陈馀.馀怒欲起,张耳蹑②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馀之桑下,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③"  相似文献   

3.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结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如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晏子使楚的故事: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楚王、晏子的政治目的我们姑且不论,为什么又大又甜淮南橘,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又酸又小的枳呢?原因是环  相似文献   

5.
晏子使楚     
晏婴 《现代语文》2004,(4):10-10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zhǐ)。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於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  相似文献   

6.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相似文献   

7.
原文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博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  相似文献   

8.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10):1-1,10
【古文】张耳、陈馀,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①陈,为里监门以自食。吏尝以过笞陈馀。馀怒欲起,张耳蹑②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馀之桑下,数之日:“始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其哲学思想主要继承了先秦传统的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并且兼容了盛行于当时的佛教哲学.其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元气革化"的本体论,"无功无作"的自然观,"功者自功,祸者自祸"的无神论,"交焉而争"的国家起源论,因"势"而治的历史观,"受命不于天,于其人"的非天命论,"利于人,备于事"的为政思想,"立中道以示"的道德教育思想,"官为民役,民可黜官"的民主思想等九个方面.前三点是其自然哲学思想,后六点是其历史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谏阿扁书     
盖闻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故智者法天,其次不逆于天。天者,势也,非一人之驱使:民心者,非一己之私欲。语曰: “识时务者为俊杰。”《易》云: “顺乎天而应乎人。”顺天应人, 自然之理,为政者不可不明也。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7,(6):96-99
"天人不相预"的唯物论、重"势"的进步历史观、"官为民役,民可黜官"的民本思想、儒家的法治精神等是柳宗元法治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柳宗元法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德礼刑政"的统一观、"赏罚必当"的判案观、"赏罚务速"的执法观、"贤者居上"的保障观等方面,其法治思想在当今司法实践中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选文一:(十三年)冬,晋荐①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曰:“重施②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③,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④,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曰:“其君是恶⑤,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选文二:(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  相似文献   

13.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相似文献   

14.
泛舟之役     
(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日:“重施②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③,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日:“天灾流行,国家代有④,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日:“其君是恶⑤,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日泛舟之役。  相似文献   

15.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至何且死,所推贤惟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参子纜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欤?”乃谓纜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纜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  相似文献   

16.
螳臂当车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相似文献   

17.
孙叔敖纳言① 贾谊 孙叔敖为楚令尹②,一国③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④衣粗衣⑤,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⑥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⑦,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⑧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⑨。”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⑩,官益大而心益小(11),禄  相似文献   

18.
[原文] 崔武子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②之.庄公通焉.崔子弑③之. 晏子④立於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⑤,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⑥,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⑦也,舍⑧之得民.” (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删节)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①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②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  相似文献   

20.
鸡犬不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变革失败,被贬到永州,有一回采访了一位捕蛇人,并写成散文名篇<捕蛇者说>.<捕蛇者说>对官吏催逼钱粮,有这么一段描写:"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