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惠玲 《儿童音乐》2010,(12):45-48
20世纪20-30年代,黎锦晖创作的歌舞剧和表演曲风行全国,有的作品甚至家喻户晓。他从最简单的儿童行为特征出发,用最能上口的旋律创作了歌舞剧和表演曲这两种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形式。有专家评论说,黎锦晖的作品流行不仅对当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社会教育也有重要影响。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有如此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作品适应当时的时代思想倾向,具有深刻的美学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现代音乐教育及专业音乐创作有了初步的发展。儿童歌曲创作在经历了学堂乐歌的雏鸟初啼之后,也转入专业创作时期,音乐家用自己良好的音乐笔触和技法开始创作儿童歌曲。这一时期为儿童音乐的发展作出贡献的音乐家主要有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黄自等。黎锦晖最早开创了以培养儿童审美认知能力为主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他先后创作了24首优秀儿童歌舞表演曲和11部儿童歌舞剧等,如《可怜  相似文献   

3.
儿童歌舞剧     
儿童歌舞剧是将歌唱、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有特定主题、音乐舞蹈、情景情节、人物造型、角色扮演、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等多种表现元素,由儿童亲自参与实践的一种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是中国现代歌舞剧的开山之作,他也因此被称为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此外他还创作了20多部歌舞表演剧,11部儿童歌舞剧。  相似文献   

4.
黎锦晖是二、三十年代颇有名气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他首创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两种艺术体裁。作品中明朗向上的思想基调使黎锦晖的十二部儿童歌舞剧充满了艺术生命,同时黎锦晖为了普及儿童歌舞剧,创作上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注重把握与表现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以适应儿童的需要,体现了儿童为本的思想;随着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出现和普及,学校音乐教育由歌唱向多种艺术形式并存发展;由于黎锦晖采用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及其自身强烈的民族意识,使得作品极富民族特性并焕发着崭新的艺术魅力。这一集音乐、舞蹈、戏剧于一体的全新儿童歌舞剧的创立,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也画上了重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蓝霞  陈其射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2):63-65,73
黎锦晖是上个世纪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其儿童歌舞音乐的评价仍存有争议。因此,重拾历史遗留问题,将其抽象到音乐美学的高度来分析问题,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结合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和论著,分别从音乐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思想实质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此来解析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6.
黎锦晖是一位活跃于我国20世纪2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音乐家。"五四"时期的音乐思想受文化启蒙思潮的影响,开始着眼于中国儿童歌舞音乐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黎锦晖所创造的《葡萄仙子》这部儿童歌舞剧的主题思想是保护劳动果实,对儿童的美感教育有着积极意义。同时,黎锦晖把他所独创的儿童歌舞音乐赋予了教育功能,让儿童在学习音乐歌曲中感受美好的生活,这种教育功能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7.
杨穆 《教育》2012,(15):36
5月15日,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司一行来到天津参加中国儿童歌舞剧试点城市试点校调研活动。调研中,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小学的歌舞剧《三只小猪》代表和平区作了汇报演出。孩子们天真的表演,欢快的音乐旋律,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长河中,被誉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的黎锦晖的音乐思想,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个时代。他创作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通俗易懂,贴近儿童,富有儿童情趣。他注重贴近社会现实与平民大众,彰显了黎锦晖"平民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他主张在快乐的表演中培养儿童健康向上的品格,启发儿童的创造性,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美学,而且是一门古老且又活泼的美学。歌舞剧中的音乐创作,不同于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艺术,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规则。一歌舞剧中的音乐多为创作作品或改编曲目原创音乐和改编歌曲能根据晚会的主题和节目来进行具体的创作,更能体现整台晚会想要表达的思想与内容,能很好地诠释晚会的核心。例如,红色经典歌舞剧《赤色年代》中的音乐都是大家熟  相似文献   

10.
黎锦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在于音乐教育事业.为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现代化进程所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开创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两种艺术形式;推行新的"惟美"的音乐教育理念;推行"平民"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学校音乐教育方式的成功探索;创新音乐教材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课中适当融入歌、舞、剧的元素,应用多种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小型化、戏剧化和歌舞化的处理,可以将音乐学习的领域扩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既可以让音乐学科成为歌舞剧进课堂的基础型学科,尽快将儿童歌舞剧融入课堂,也可以为儿童歌舞剧进校园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2.
1、通过((西波涅》、《小伙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等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热情奔放的拉丁美洲独特的歌舞音乐和奇特民俗文化,培养学生对多元化音乐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3.
黄丽香 《家长》2023,(20):141-143
<正>歌舞表演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幼儿歌唱和舞蹈的综合体,能使幼儿得到美的艺术的感染。同时,歌舞表演的形式生动、活跃,正符合学前儿童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征。因此,歌舞表演是激发学前儿童想象力、培养学前儿童审美情趣、丰富学前儿童情感的重要的途径。然而,当下幼儿园的歌舞表演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开展歌舞表演活动的策略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儿童歌舞剧是集音乐、诗歌、舞蹈、游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儿童歌舞剧进校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儿童歌舞剧应体现儿童性、音乐性和传承性。  相似文献   

15.
儿童歌舞很早就受到了音乐界人士的重视。音乐界老前辈黎锦晖先生早在二十年代就向教育界大力推崇,其儿童歌舞作品《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小小画家》等也曾在儿童中广为流传,至今仍还有较大影响。这种“载歌载舞”、“边唱边游”的歌舞形式之所以具有巨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在内容上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形式上又能满足儿童的兴  相似文献   

16.
《音乐表演艺术论》一书的作者高拂晓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研究员,现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他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美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去英国牛津大学(2011-2012)和美国芝加哥大学(2017-2018)做过访问学者,其出版的专著有《期待与风格--迈尔音乐美学思想研究》《音乐表演艺术论》《音乐表演专业论文写作基础》。此外,他还在各类中文音乐刊物发表了《中外音乐表演理论研究进展比较和评价》《音乐表演表现力的多维视野》《论音乐表演艺术接受的三个维度》等有关音乐美学、音乐评论以及音乐表演研究方面的论文几十篇。他还曾获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项目(2011)、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2012)、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17),主持并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近年来,他致力于音乐表演理论在国内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于2016年和2019年发起并组织了两届全国音乐表演研究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使他们在聆听、表演、创造中感受、理解、表现、创造、享受音乐的美,构建和谐的音乐课章是有效教学的綦本保证。和谐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要尽量采用综合性、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比如采用音乐游戏、师生接唱、歌舞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阜阳楚辞简两残片共十个字,与通行本异文的”猗”是记音的结果,表明歌唱时泛声部位只是摹音,故字有异,这样可进一步确定楚辞是音乐文本.《招魂》的特殊结构反映了古歌舞剧的表演特征,由于表演角色的区别,音乐呈现出丰富性和曲折多变性;由于“说白”的加入,音乐表达的叙事过渡和主题引导进一步加强;由于在“些”组段落中加入“魂兮归来”,“招魂曲”的音乐主题旋律得到了不断深化.楚辞中“兮”被统一标志着传唱到写本的固定.以四言为主的《橘颂》与《天问》的表演形式不同,前者是“唱”的艺术,后者是“说”而不唱的文本.  相似文献   

19.
梁昌辉 《师道》2011,(9):42-43
中学肄业却奇迹般成为北大教授的刘天华,1895年生于江苏江阴城西横街。后人对他常使用两个称号: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简单而深刻地揭示了他与音乐的一世情缘。他曾学习过各种西洋乐器,但他更爱中国的民族音乐,二胡、琵琶、箫笛、唢呐等乐器,都进行过专门的学习,他创作的二胡曲《良宵》《光明行》和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等,  相似文献   

20.
儿童动画音乐由于其在受众、内容、风格特点等方面与学前教育专业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可将儿童动画音乐引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课中。以《海绵宝宝》主题曲为例,探讨儿童动画音乐在学前教育音乐基础课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