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修订本)的有关实验中用到了斐林试剂和班氏试剂,二者都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但两种试剂的配制、反应原理及使用方法均有所不同,教材只介绍了斐林试剂的配制和使用方法,对班氏试剂的配制和反应原理没做任何解释.  相似文献   

2.
<正>1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1)淀粉——碘液(蓝色)。(2)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现配)或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3)CO_2——Ca(OH)_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乳酸——pH试纸。(5)O_2——余烬复然。(6)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红色)。(7)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相似文献   

3.
对于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这个实验,书上介绍了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执笔者对于该方法的单一性产生怀疑,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探究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的加入顺序;水浴的温度;双缩脲试剂是否能取代斐林试剂三个问题逐一验证。  相似文献   

4.
谈谈斐林试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教版高中《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 [实验一 ]所用的试剂其中之一是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试剂 ,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检验是否有还原性糖的存在 ,以区别还原性糖和非还原糖。在医学上可用于检验人是否患有糖尿病。在生物学实验上 ,主要是用来检证生物组织中是否有可溶性还原性糖的存在。然而有些教师对它却比较陌生。1 配制方法常温下 ,在试管里注入质量浓度为 0 .1mg/mL的NaOH溶液 2mL ,然而再滴入质量浓度为 0 .0 5mg/mL的CuSO4溶液 4~ 5滴 ,振荡 ,配制而成的试剂即是斐林试剂 ,它…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选修本“血糖的调节”一节有一演示实验——尿糖的鉴定。该实验所用试剂为糖定性试剂——班氏试剂。由于该实验在现象和结果上与必修本“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完全一样,因此有的学生误认为该实验中的班氏试剂就是必修本中的斐林试剂。其实两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中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该实验中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相同,均为甲(A)液(NaOH)和乙(B)液(CuSO4)。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清楚它们参与的反应,混淆两者的反应原理和使用方法,甚至误认为  相似文献   

7.
基于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和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反应原理,按照不同的配方与反应条件设置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时间与水浴温度、水浴时间以及可溶性还原糖溶液的浓度均有关系;与配方中是否有酒石酸钾钠没有明显差异。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实验中,在碱性条件下,产生紫色的深浅与Cu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实验。可溶性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 ,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都是由甲液 (NaOH)和乙液 (CuSO4 )组成 ,但参加鉴定反应时 ,却是以不同的反应物出现。不明白它们参与的反应 ,很容易把两者混淆 ,甚至误认为就是同一种试剂。斐林试剂是指新制的Cu(OH) 2 悬浊溶液。还原性糖与新制的Cu(OH) 2 在加热煮沸条件下 ,能生成砖红色的Cu2 O沉淀。实验过程中 ,必须先把甲液(NaOH)和乙液 (CuSO4 )等量混合 ,让其反应生成Cu(O…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中 ,实验所占比例较大 ,所涉及试剂的种类较多 ,有不少生物教师由于工作忙 ,对试剂的配制及用法感到棘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及时开好实验课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我们总结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试剂的配制及用法 ,以供广大教师和学生参考。1 斐林试剂。由NaOH的质量浓度为0 1 g/ml的甲液和CuSO4的质量浓度为0 0 5g/ml的乙液组成 ,使用时二者等体积混合。2 本尼地试剂。配法如下 :无水Cu SO41 74 g溶于热水中 ,冷却后稀释至1 50ml。取柠檬酸钠 1 73g ,无水…  相似文献   

10.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物质相同,但二者从物质的浓度、实验原理、反应的条件以及实验结果方面又有很多区别;而斐林实际与班氏糖定性试剂虽都能进行还原糖的鉴定,二者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许多学生对于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存在着许多疑难问题 ,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现归纳总结如下 :1 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及蛋白质的鉴定原理不同1 1 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原理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半缩醛羟基 ,当与新配制的一定浓度的Cu(OH) 2 悬浊液混合后 ,在加热的条件下 ,将Cu(OH) 2 还原为砖红色的Cu2 O沉淀 ,而还原性糖本身则被氧化为相应的有机酸。以葡萄糖为例的反应式如下 :CH2 OH (CHOH) 4CHO +2Cu (OH ) 2△CH2…  相似文献   

12.
用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分别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本质都是利用碱性环境下Cu~(2+)的化学性质,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也可以鉴定还原糖,相互替代的关键都是CuSO_4溶液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对于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存在着许多疑难问题,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现归纳总结如下:1 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及蛋白质的鉴定原理不同1.1 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原理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半缩醛羟基,当与新配制的一定浓度的Cu(OH)_2悬浊液混合后,在加热的条件下,将氢氧化铜还原为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还原性  相似文献   

14.
苏宏鑫 《中学生物学》2005,21(2):36-36,54
1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第18页,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方法步骤中,特别强调"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加入生物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5.
Fehling试剂是有机化学教学与实验中测定糖的还原性的经典试剂.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显示:使用Fehling试剂存在操作麻烦、稳定性差和显色干扰严重三大缺点.鉴于此,文章介绍了可避免Fehling试剂诸多缺点的、改进后的新型试剂--Sandell试剂用于糖的还原性的发现、配比及使用.  相似文献   

16.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能否混用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教社编写的试验修订版新版高中《生物》教材,编入了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在该实验中所使用的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由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组成,因此学生感到很疑惑,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提出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能否颠倒顺序或同  相似文献   

17.
2004年通过审查并已经在全国四个省级实验区使用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中,有不少实验涉及到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检测,而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检测又是通过各种染色剂的呈色反应来进行判断的。现将新教材必修部分所涉及的各种染色剂作一粗略介绍:试剂名称配制试剂用途作用原理颜色变化斐林试剂甲液:质量分数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质量分数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使用时,将4~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混合后立即使用检测还原糖斐林试剂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  相似文献   

18.
解读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两个知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是"热水"还是"沸水"?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是一个重要实验。关于反应的条件,各个版本的教材提法不同。有的说"加热2min出现砖红色沉淀";有的说是"50℃-60℃的热水";  相似文献   

19.
以"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检测"实验为例,围绕斐林试剂的主要成分、作用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等展开讨论,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还原糖检测的实验。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使用的双缩脲试剂A即0.1g/mL NaOH溶液和试剂B即0.01g/mL CuSO4溶液,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物质相同浓度不同.学生实验时,一般特别强调双缩脲试剂加药顺序与斐林试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