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新儒家对于传统和西方文化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读,加之社会参与性差,儒学的现代化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反而面。临着种种困境。新儒家现在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学理层面的儒学现代化上,其主张将制度化儒学从儒学中剔除出来,这使儒学的系统性大受影响,儒学面临被肢解的危险;由儒学开出民主、平等的努力,新儒家做的根本不成功。因此,现在的儒家面临两条路:一是进行将儒学融入现代性的尝试.一是在时代精神下重铸儒学系统。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极为重视教育问题,在音乐教育、学校教育,甚至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富于独创性的观点。尽管就内容而言,其间确实包含有不少封建性的糟粕,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之进行批评和扬弃;但先秦儒家热心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他们倡导的大教育理念,对今天的我们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被中国大陆根本唾弃了的儒家文化,这几年在西洋和亚东骤然热了起来。西洋人目之为救世良方,东方“五龙”当之为治国精髓。实际上远在70多年前中国大陆一小批学者已经预言有今天儒家文化的复兴了,70多年来他们一直为儒学的“现代化”努力“创造”着。这些人就叫“新儒家”,他们的创造文化叫“新儒学”。  相似文献   

4.
韦伯曾断言: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格极不入。然而随着东亚经济的崛起,韦伯的推断遇到了挑战。当代四位旅美新儒家余英时、成中英、杜维明、傅伟勋都对韦伯理论及韦伯式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都对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持肯定态度,并致力于儒家伦理现代化的研究,使之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都为人类的发展前途提供了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现代新儒家提出的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传统文化可以适应现代化、儒家伦理有助于人格现代化等观点在思想理论界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说,现代新儒学没有走出文化决定论的误区,未能摆脱文化保守主义的局限;恰当地估计现代新儒学的价值,它可以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助力;否则,它将成为一种阻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本质上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存在于社会关系中的,而且是变化不居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社会现代  相似文献   

7.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她6O岁的生日。在这6O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是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生动、鲜活、真切、感人至深。在教育信息化的实践领域,同样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从零做起,默默奉献,执着追求,用自己的行动变革着基础教育领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用信息化手段架起了通往教育现代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韦伯曾断言,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格格不入,然而随着东亚经济的崛起,韦伯的推断遇到的挑战,当代四位旅差新儒家余英时,成中英,杜维明,傅伟勋都对专俾理论及韦伯式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都对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持肯定态度,并致力于儒家化理现代化的研究,使之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都为人类的发展前途提供了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9.
回顾甘肃电大的发展的历程,令我们感慨万千;目睹电大20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则使人感到鼓舞和振奋。2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与省教委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中央电大的帮助指导下,甘肃电大历届领导和全校新老教职工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在甘肃电大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足迹,浸透了他们辛勤的汗水。当年,艰难起步办电大;如今,桃李芬芳满陇原。广大校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在我省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创下了赫赫业绩,为母校争得了荣誉,争得了光荣。1978年2月,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0.
关于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认识是伴随中国现代化运动面逐步深化的,我们现在进行的中国现代化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在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引发了许多新思路。如何挖掘儒家伦理中的潜能和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伦理道德重建的一个重要题。  相似文献   

11.
钱穆早年倾向于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角度解读“天人合一”,将儒家精神理解为道德人文精神。体现出他作为史学家注重经验事实、轻视形而上学的特点。就此而言,钱穆与新儒家之间的分歧较为明显。然而在晚年,钱穆对“天人合一”有了新认识,即从超越的、形而上的角度理解儒家精神。体现出浓厚的宗教内涵,这是他侧身新儒家之列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新亚书院的成立及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励、唐君毅四人联名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发表,象征着当代新儒家开始崛起,在很长一段时间为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牟宗三为核心,简要介绍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理论,从而了解当代新儒家是如何将中西方哲学文化思想高度融合,以及他们对中国儒家提出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新儒家对于传统和西方文化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读,加之社会参与性差,儒学的现代化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反而面临着种种困境.新儒家现在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学理层面的儒学现代化上,其主张将制度化儒学从儒学中剔除出来,这使儒学的系统性大受影响,儒学面临被肢解的危险;由儒学开出民主、平等的努力,新儒家做的根本不成功.因此,现在的儒家面临两条路一是进行将儒学融入现代性的尝试,一是在时代精神下重铸儒学系统.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概念,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必须发挥支撑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坚持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和核心在于人。培养世界中的现代中国人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教育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5.
陈洁丽 《教师》2010,(2):110-110
孟子、荀子二人皆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教育目的、教育作用、教育内容等方面对二者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分析,以供教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儒家立足教育,积极干政,提出了完整的社会管理思想。本文分析了儒家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中积极的一面,也指出了其消极的因素。认真研究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孟子与荀子同为战国中晚期的儒家大师,他们对孔子所奠定的儒家教育思想都有各自的继承和发展。本文试从教育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出发,就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及教学等几个方面,比较其两人观点的异同,并以此略窥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8.
陈蕾  陈勇 《思想教育研究》2023,(11):109-116
中国式现代化既明确了党和人民在新征程上的奋斗目标,也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意蕴,贯穿着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成为了新征程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主题。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想信念蕴意,挖掘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征程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代主题的价值意涵,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征程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代主题的教育进路,对于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贯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开拓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儒家和谐教育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儒家将人视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只有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会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在儒家和谐教育思想中体现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即使人成为“圣人”,成为“大人”。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儒家以接续传统儒学“道统”的方式整合西学以寻求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出路.作为舶来品的“法治”自然进入新儒家们的思考疆域,其中贺麟对法治关注尤甚.从“体用兼赅”、“儒表法里”出发,结合贺麟对其所处时代的法治期许,辅以其法治类型演化说,可以一窥新儒家们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法治图景想象,而深度挖掘新儒家法治思想的合理内涵亦对当下中国法治思想建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