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诗意电影重在造境,即营造意境。而费穆就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文艺特色的诗情结构,这也是对当时的世界电影艺术的重大贡献。其导演的《小城之春》作为中国早期诗意电影的代表映现在银幕上,随着情节流动、情境转移,营造作者心目中的诗情图景。本文以《小城之春》为例,论述了费穆对中国早期诗意电影的探索,重点介绍了《小城之春》诗化电影的特点,通过对此分析希望对中国诗意电影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以费穆为代表的人文电影创作者明确追求个性,注重电影本身艺术特性的追求,强调电影的中国化民族风格。本文通过对《小城之春》批评历程上的三个时期的梳理来探讨以《小城之春》为代表的中国人文电影的独特品格及其对当代电影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费穆导演的代表作《小城之春》以唯美、含蓄的艺术风格开启了电影诗化艺术的先河,同时也确立了中国民族电影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影片运用了大量的诗词表现手法,讲述了1946年发生在江南小城一个被战争摧残过的破落家庭的爱情悲剧。影片充分利用重章叠唱的手法与诗词意象的暗示.揭示人物内心的感受,有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的古典意蕴。《小城之春》对于今天的电影艺术创作,仍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影的萌芽与生长,始终面对着中国传统戏剧这一巨大的参照系,无论是对它的肯定、继承(“影戏说”),还是对它的突破、背离(“影像说”)。作为中国第二代电影导演,费穆以自己的创作探索、实践着电影在戏剧的提携与烛照下凸现自身独立艺术品格的可能性,其巅峰之作《小城之春》在艺术手法上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巧妙化用和超越为今人所赞叹、激赏。  相似文献   

5.
费穆的《小城之春》站在中国民族文化及其传统的一边,吸纳了现代电影的种种观念与技法,吸收了其他影片特别是戏曲片的长处,以其舒缓的节奏、富于变换的长镜头和空间表现,直接传达出大量叙事难以表达的思想信息,形成奇特、复杂、含蓄的表演特点。诗文艺传统在电影中的复苏与再现,使电影艺术达到中国古典美学中诗的境界。它具有中国电影的民族性特征,是费穆电影艺术水平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民国电影在1930年代革故鼎新,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高峰时刻"。其间"左翼电影"与"软性电影"的论争,立体表征了民国电影悖反式的现代性结构:资本主义启蒙与社会主义革命、市民精神与阶级政治的二位一体。1930年代的民国电影尚未形成一种真正主体性的现代性意识。抗日战争后民国电影融会古典美学与启蒙思想,确立了兼具现代性与传统性、民族性与普世性的本土电影传统,并创造出《小城之春》等世界经典。民国电影缔造的现代性美学范式,一直影响着新中国的电影创作,并成为一种挑战新中国革命主流电影文化的潜话语,作为一个本土化的现代性电影传统,是当代中国电影重构核心价值观及文化主体性的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晋建立的时间,人教社2001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及以前诸版本都作265年,查辞书及大学通行教材(如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也无一例外作265年。但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却改为266年,而与之配套的《中国古代史地图册》仍然作265年。对新旧版本的变化及新版  相似文献   

8.
黄修己的《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继1995年初版以来,2007年又出修订版,12年后的修订版之于初版有何变化,其学术价值有何提升?通过新旧两版的比较,我们可以洞察黄修己对于这部《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的学术价值理想的追寻。  相似文献   

9.
小城之春     
小城之春是春姑娘失落的一块绿手帕小城之春是燕子洒下的一片银铃般的呢喃小城之春是牧童  相似文献   

10.
贾樟柯和顾长卫的电影均属于小城电影的范畴,他们把电影共同的叙事背景放在了小城。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的电影以表现小人物的命运为主题,选取中国内陆小城作为叙事背景,达到了用电影记忆历史、关注个体生命的目的。顾长卫则是由"中国第一摄影师"而转型为导演的,他以一颗悲悯之心把七八十年代的小城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抗争或屈服呈现给观众。他们的电影在镜头的调度上很有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的必要,两位导演大量使用了长镜头,使影片的表达效果更为真实,表现内容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辞源》初版于1915年,《辞海》初版于1936年,几十年来,二书多次修订,多次再版,至今各发行积数百万部之多,然而,“郧县”“郧”二词条中的错误,相沿已久,误人子弟,今特指明,希望编辑下次修订再版时改正。  相似文献   

12.
正反型反问句有两种类型:前项否定式和后项否定式。两种类型的使用频率相差不大。与其他类型的反问句相比,正反型反问句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句首常出现一些话语标记。这可能与正反型反问句情感评价上的对立有关。与是非型反问句相比,正反型反问句语气要弱,主要用来说服劝告。这就是其特殊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红楼梦>二译本中之<好了歌>及其解语翻译进行了评论比较.  相似文献   

14.
赵谦,字谦,明代人。《中国丛书综录》把其名、字误作两人,因而在目录和索引中均分列两处,这与其编例不相一致。同时《中国丛书综录》等失收赵谦《声音文字通》一书,该书现存两个版本。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部伟大的作品,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正如前人所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既有借鉴又有超越。文章试图从游戏描写方面对两书之间的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介绍用数模转换器实现模数和数模转换两种功能的设计方案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玩偶之家》和《伤逝》是中外文学史上以“关心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命运,提出妇女解放的社会问题”为主题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颗明珠,它们虽然是产生在不同国家和时代的作品,却都塑造了具有鲜明民主思想倾向,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两篇作品在揭示主题思想,塑造人物形象,采用艺术手法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具特色的地方,本文拟对此进行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灿烂千阳》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部作品。小说以两位女主人公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思维方式、身体、话语和权力等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对阿富汗女性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剖析,借此批判了代表男权意志的阿富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永别了,武器》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篇重要小说。以《永别了,武器》的两个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译文词语的选择、句法、人物身份与语言、特殊名词的翻译四个角度来探讨文学翻译中风格的可译性和译者的策略,以及海明威风格的保留与再现。  相似文献   

20.
安德森和福克纳都是美国现代文学著名的作家。由于都是在相近的时期,相近的政治社会环境(社会高度工业化及蓄奴制的没落)下进行文学创作,因此,两人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相似的倾向。特别是安德森的《林中之死》与福克纳的《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在表现爱与死亡这些主题中,他们在视点,题材,结构,象征等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