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奏”探     
佘红英 《科教文汇》2011,(17):165-166
在周代的乐器分类中,"金"乃"八音"之首。"金"主要是指钟类乐器,"金奏"当是指敲击钟、镈乐器以奏乐。"金奏"是至礼备乐,一般场合是不能随便演奏的,它在中国古代是地位与权力的象征,与鼎有同样重要的意义。"金奏"乃周代的礼乐重器,在周代的音乐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在已有的文献资料和音乐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周代"金奏"的乐器种类与组合、形制演变、音乐性能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进一步了解周代的用乐制度。  相似文献   

2.
张闽敏 《科教文汇》2011,(23):56-57
《修竹篇序》是陈子昂的诗歌理论纲要,也是唐诗革新的著名宣言。短序主张"兴寄"和"风骨",一扫齐梁以来的宫廷形式主义文风。《登幽州台歌》、《感遇》三十八首等便是陈子昂践履自己诗歌理论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元语言是有关语言的语言。它可对目标语言进行描述、说明或评述等。元语言具有双重性。它既是语言学家必不可少的描写工具,又是普通人指称和谈论语言的手段。Bussmann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互为描写关系的"两种"语言也是"对象语言——元语言"关系。从元语言既普遍又专业的双重性出发,探讨了在中国语境里,汉语作为元语言与小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丽娟 《科教文汇》2013,(14):43-43,49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绵延发展了千百年,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的思想情感、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及古人的聪明智慧。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意蕴最丰富的语言、形式最优美的语言,也是最具有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了解它、学习它、继承它、发展它,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然而,古典诗歌、散文语言的凝练性、情感意蕴的含蓄性、思维的跳跃性、表达的巧妙性、文句的多变性决定了我们对诗歌进行鉴赏的难度很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鉴赏能力成为了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来欣 《科教文汇》2010,(35):64-65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一词仿制"基因"而来,是文化信息的传递单位。它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2009年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着这种"被xx"现象。"被xx"这一语言模因的广泛复制和传播同样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同时"被xx"结构具有简洁性、实用性、时尚性的特征而成为强势语言模因。  相似文献   

6.
清平乐     
方华 《科教文汇》2014,(35):I0001-I0001
清平乐,不是清贫乐。清平乐是一个词牌,自宋代起。为词人所常用。清平乐又名醉东风、忆萝月,挺诗意浪漫的,但我还是喜欢清平乐,有一种清新平淡的尘世味。乐是音乐的乐,因为清平乐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取自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开始不知道来由。我就把"乐"读成快乐的乐。即便现在知道了清平乐的来由,我还是一厢情愿地把"乐"读成快乐的乐。走过几十年的岁月,感觉那些清静平淡生活中蕴藏的一个个小快乐,才是真正的诗意人生。人世多寻常,少非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芸芸众生,难得有什么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7.
诗歌的语言是最精最美最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当人们诵读优秀诗篇时 ,首先为之倾倒叹服的便是那如珠似玉的语言 ,较之于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样式 ,其中语言的音乐性就是诗歌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是指诗歌的语言如同音乐一样 ,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是由声音的回环复沓 ,节奏的跌宕起伏等因素形成的。它给人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美感。1 诗歌具有音乐性 ,押韵是最基本的要求什么是押韵呢 ?《文心雕龙·声律》说 :“异音相从谓之和 ,同音相应谓之韵”,通俗一点说 ,押韵就是常常在诗歌句尾有规则地使用韵母相同…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都有深厚的诗歌传统,但有趣的是:中国的诗歌被简称为“诗”,日本的诗歌被简称为“歌”。汉诗与和歌,在日本是互相对举又严格区分的两个概念。这在表面上看似乎无关紧要,实质上说“名者,实之宾也”(《庄子》),它道出了两者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
王燕 《科教文汇》2014,(35):175-176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了解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爱好学习的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乐"之所以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因为它完全开发了一个个体自我学习的原动力,在现代教学体系中"乐"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刚系统接触学习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对于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乐"往往不是与生俱来的,从批量生产人才的角度来说,往往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个引导就是"趣味性"教学。  相似文献   

10.
张玉增 《科教文汇》2011,(32):73-74
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怎样进行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相似文献   

11.
毛文静 《科技风》2011,(8):199-200
诗与歌在古代是有分别的。《说文解字》中记到:诗,志也。歌,咏也,从欠,哥声。《尚书.尧典》亦提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因此,诗与歌,声与律,其实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因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可以吟颂的,大多数诗歌都可以配乐演唱。王士禛身为清一代宗师,家学渊源深厚,自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其诗歌风格多变,内容丰富。诗歌能传情,因而其创作,包括他后期所推崇的诗歌,本身就体现出清灵的音乐美。《唐贤三昧集》作为王士禛晚年所辑的唐诗选集,体现了他对盛唐之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王传敏 《科教文汇》2011,(17):96-97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是一片无边的草原,是一首心底的长歌,也是一门充满美学的课程。台湾作家余光中称"中国的语文是一曲委婉动情的歌",由此看来,语文教学过程也可看做是一次师生共同参与审美活动的过程。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应讲究以精彩的导入作为美的形式,以品味优美的语言作为主体,以迭起的高潮作为推动力,以充满韵律与情感美的教学语言作为载体,从而伴随学生学习的整个审美旅程。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是在维吾尔民歌、民间音乐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木卡姆意为“大曲”,它包含了维吾尔民间艺术中许多成分:劳动歌、游戏歌、喜庆乐、哀乐等,自西汉时已产生。  相似文献   

14.
乐府诗是汉代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瑰宝。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负责制定乐谱采集民歌,并训练乐工演奏。这种歌辞统称为“乐府诗”,又简称“乐府”。后来文人拟作或改编的乐府诗,不一定能唱,有些古体诗虽然不是乐府歌辞,也称作曲、歌、行、吟等,只说明这种诗体是模拟乐府诗得名的。到了魏晋南北朝,乐府机关仍然存在;有些旧的歌辞还可以继续演唱,又采用了不少新辞。其中最有价值的应该说是保存在乐府里的一部分民间歌谣。宋代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把乐府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舞曲歌辞和鼓吹曲辞、相和曲辞、清商…  相似文献   

15.
赵元峰 《科教文汇》2010,(27):78-79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提到"命令"、"编程"大家就感到头痛、枯燥、乏味。其实,Logo语言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它采用儿童十分喜爱的积木拼图的方式,通过海龟绘图来学习编制程序的一般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徐萍 《科教文汇》2010,(2):36-37
隐喻的研究在西方始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与《修辞学》,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孔子时期。隐喻与诗歌有着深刻渊源,中外诗歌中都充满了隐喻的精彩演绎。本论文通过对中英诗歌及诗学思想的对比分析,旨在挖掘重审中西诗歌深层的隐喻思想,并从中西隐喻研究的脉络中梳理说明隐喻从诗学观到哲学观发展的共同走向;还以西方认知隐喻和中国比兴本质辨析为契合点,从一个角度对"概念的隐喻性"和"心智的体验性"这一西方"体验哲学"认知观的普遍性进行跨文化考证。  相似文献   

17.
陈秀春  赖远慧 《科教文汇》2014,(14):103-104
本文旨在介绍释意理论之核心概念———"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并结合商务实例,试从词汇、句法、语篇、文化信息等四个层面,就"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在英汉商务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树松  袁文科 《科教文汇》2009,(16):229-230
英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尽管短暂,它却和英国文学史上的其他时期一样,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之一在于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以抒情见长。八宝德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中那些依然有生命力的创作理念在八宝德的诗歌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它们也是大部分抒情诗歌必备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9.
孙娟 《科教文汇》2010,(22):50-51
许渊冲教授在实践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提出"三美"论,对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翻译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传播了中国文化,也提高了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本文旨在用"三美论"解读许老英译李商隐《无题》的上片,再现原诗中的"意美"、"音美",看译者如何"戴着镣铐跳舞",指出在诗歌翻译中以"三美"论为指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段赵胡 《科教文汇》2011,(11):85-85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一贬再贬,宦海沉浮,命运坎坷。谪居生活的悲凉与凄苦折磨着柳宗元,也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山水游记名篇——《永州八记》。贬官后的柳宗元内心是极度痛苦的,为排遣苦闷,永州的山山水水成为他亲近与探访的对象。《小石潭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既然《小石潭记》的情感轴心是苦闷,那么怎样理解文中所写的"乐"呢?大自然特立独出的山水令作者冰释抑郁沉疴;柳宗元的"乐"不仅是暂时的,也是被动的;以乐写哀,哀更见其深,苦中作乐,苦更见其重。其实柳宗元完全应该感到快乐:其一,永贞革新具有历史进步性;其二,柳宗元的坎坷经历造就了山水精品——《永州八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