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筑美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建筑美是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建筑美的主观性受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有地域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审美观的变化,对同一座建筑可以得出不同的评价。中国传统审美观讲温柔敦厚,西方当前审美观偏好楞歪斜怪。人类建筑审美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但是在变化着的审美观中蕴含一些普遍原则。一是,悦目原则,符合人的视觉生理基础;二是,简明原则,简洁明了的颜色、线条和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法国卢浮宫扩建和北京国家大剧院是简明原则成功的典型;三是,生态原则,高效、低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些普遍性的原则是建筑美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语文美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为指导,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强调语文美育,把语文课上成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情趣盎然的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美,品味美,体验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融入文章去感悟文章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正> 从事自然科学的人接触到美学,从一开始起就感到美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自古以来,中外美学文献浩如烟海,使人应接不暇,科学美一直也没有被纳入美学体系,有人认为,如承认科学美的概念,就等于否认了美学是一门科学。有人认为科学美没有客观性,没有客观性的事物,是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的。但笔者认为,美学已被公认为一门科学,科学美学也能成为一门科学,因为科学美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与姿态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受欢迎程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怎样注意自己语言与姿态美的展现,从举手投足中将英语之美传递给学生,在课堂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两方面对于课堂语言教学中的美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浅析工程美与数学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的一切物质的运动、演化都遵循合规律性的原则,且以美的形态显现出来。人们从黄金分割等形式中可以感悟到大自然中的数学美,并可以美的工程展示出数学给予的抽象美,这种抽象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也是当今数字化时代工程界所追求的美。数学美给予的数字美、几何美、公式美等,不仅在大自然中有,而且在工程中更为突出。由数学美代表的抽象美与自然界的形态结合所体现出来的美,构成了工程美的基本原理,结合越完善,其工程就越美,给人感觉越愉悦,表明工程美与数学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3、审美观的共同原则建筑学中的解构主义的源头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哲学思潮。特征是自我为中心,反对权威,反对非黑即白,批判传统信仰,寻求刺激怪相和不和谐。解构主义建筑(Deconstructivist)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结构主义基础上,把结构打碎、解剖,再随机拼合、重组,是在后现代主义基础上的一个派流,解构主义建筑否定现代主义建筑的标准和原则,否定历史的印记和装饰。结构破碎是解构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图书馆计算机编目中,应遵循标准化原则、集中性原则、一致性原则、顺序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简明化原则、严格核查原则与实用性原则,才能把计算编目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建筑的美始终是建筑师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之一。但是人们对于美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每一个人的审美观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和存在差异,所以这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形式美法则作为普遍被应用在各种建筑的风格中,有着自己的普遍性和通用性,但是不属于某一种风格范围。建筑的形式美,必然存在着普遍的联系,美的有规律,有形式,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关系,这就是和谐,一种让人向往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在图书馆计算机编目中,应遵循标准化原则、集中性原则、一致性原则、顺序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简明化原则、严格核查原则与实用性原则,才能把计算编目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数学美是数学学科的精神表达,数学美可以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在阐述美与数学美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数学中符号美、抽象美、简单美等的表现形式,探讨了数学美的客观性、社会性、物质性、宜人性的本质,最后提出了如何在高职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追求美的能力,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王冠。数学美是科学美的核心,是科学美的标志,对数学美的探索和研究将推动和促进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数学知识的科学美、理性美,体现在逻辑美、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有序美、奇异美和统一美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渗透美育,就是指在数学课堂中发  相似文献   

12.
赵淑娥 《知识窗》2011,(4X):58-59
美育,就是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小莜 《百科知识》2007,(6S):26-28
巩莉走红和拥有世界声誉后,虎牙变得美起来,因为巩莉有虎牙;罗纳尔多成为足球先生后,龅牙大扒牙也成为美齿,因为罗纳尔多是大扒牙。龅牙、扒牙和虎牙美吗?这要看用什么眼光和看这样的牙长在什么人身上。如果是一般人,毫无疑问这些特殊的牙甚为难看,因为它们都有违人体美学和牙医美学的原则。不过美学原则如同人类社会的所有准则和法规一样,是可以有例外的,原因在于巩莉等人是明星和偶像。  相似文献   

14.
1844年马克思在《经济哲学手稿》中对“美”的定义是:“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进行生产,并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美的规律”是美的关键,如果外物具有“美”,它必须具有与“美的规律”相符合的特点。美是个体在审美过程中感到的欢愉或快乐,它是一个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数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美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变化同样依赖于数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和谐是建筑美学与数学美共同的追求。生态建筑美学强调建筑美来自于和谐。但是,这种和谐指的是一种系统的和谐观,与其他建筑美学相比,它强调的是综合的和谐观,要求建筑体现系统和谐原则,而不像其他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只是和谐的一个方面。而数学美的最高追求也为和谐,并且,在数学领域,和谐的涵义本来就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达到整个数学领域以及内部的各个分支之间的和谐发展,小到分支内部定理与定理之间的丝丝入扣——都体现了数学系统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要注重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形成学生高尚的审美观,概括地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愿望。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陈建全 《知识窗》2014,(6):71-71
语文是一个美的世界,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环节,用教材中的美、生活中的美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美的事物的熏陶下,建筑起美的心理结构,提升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8.
艺术设计中人与物的和谐、物与环境的和谐、物与文化的和谐构成了艺术设计美的和谐体系,这个体系的不断完善最终会实现艺术设计之美追求的最高理想--和谐美.  相似文献   

19.
<正>对男人而言,什么样的女性才算得上漂亮和有魅力?为此绞尽脑汁的不仅有占一半人口的女性,她们期望吸引男人的注意;也有作家、诗人,他们冥思苦想,美的世界是否能得以提升,为何人们如此崇拜美?还有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他们都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一些学者相信,人类的审美观是建立在文化作用和人类自身鉴别力的基础上。这样的结论似乎告诉人们:美  相似文献   

20.
正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通常我们所说的美是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式存在。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简言之,数学美就是数学中奇妙的、有规律的、让人愉悦的美的东西。大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到其内在美,理所应当地认为它是枯燥乏味的。但作为科学语言的一种,数学具有和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在内容结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