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实施新课程后,“激励与宽容”就成了常挂在我们嘴边的词语。课堂上赞美、鼓励、肯定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赏识与激励是孩子成长的阳光和空气。”但是让人担心的是,一些教师又开始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滑动,即无原则的一味夸奖和宽容。这样,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一、激励、宽容是学生成长的阳光和空气激励意味着理解,表达着尊重,传递着关爱。宽容是开启心结的钥匙。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和独特的视野。只有宽容,我们才有可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尊重他们不够成熟的见解;才有可能看到…  相似文献   

2.
用生态的观念反观我们的教育,尊重人的生态性应该是生态教育的特征,教育要培养孩子关心自然、进而关心社会、关心自身成长。以生态教育为发端,以构建生态文明、生态科学、生态文化为体系,培养公民素养是宗旨,我们以此为突破口,实现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3.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着多重角色,起着身先士卒的作用,所以,在孩子启蒙教育方面,就需要我们父母多多研究一些恰当的教育方法,引领孩子健康的成长。本文笔者本身就是一个孩子的家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现实情况,探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怎么做,才会让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都很健康。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的课堂,流淌生命的活力;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黄进 《幼儿教育》2012,(13):40-41
我感动于这位教师的困惑,如果不是内心有着一种对专业的执著信念,这位教师就不会产生这种强烈的冲突感。到底怎样做才是适宜的?怎样才是让孩子得到了有价值的经验?我们确实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常常这样反复询问自己,我们也正是在这样的自我询问和尝试中获得专业成长的。教师为什么会困惑?因为她看到了一个孩子对于坚持自己爱好和遵守现有规则之间的冲突。她一  相似文献   

6.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乐意接受,并使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呢?——那就是赏识教育。我任教对几年中,班上的一件小事令我记忆犹新,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7.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激励幼儿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只有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评价才有价值。作为教师,我们拥有评价的权利,那怎样智慧地运用评价语言,使课堂充满激情、涌动灵感、弥漫人性,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呢?下面结合一线教师的实践谈谈几种常见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虽然不能帮他们解决所有,但是至少我们可以陪着他们进步、成长,我们可以用心去体验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快乐。课前选择恰当的音乐营造意境,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和课文内容相符合的图片,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上更是激励学生不断地探幽出新,经过不断地摸索,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孩子的脸上,课堂又重现了活力,孩子愿意学了,也更加快乐了。  相似文献   

9.
温风琴 《宁夏教育》2008,(12):20-20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育的意义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损伤孩子,用博大深沉的师爱温暖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茁壮的发展、成长,教育才会取得成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自身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学校的合力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功不可没,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持久的师爱是教育成功的良方。  相似文献   

10.
生命是希望,是美好的存在,更是心心念念的传承!生命教育不应当只是出现在生死抉择的当口,而是应该与青少年心灵成长伴行;不应该只是传授预定的生命教义,还应当回答青少年成长历程中遇到的每一个心灵困惑!我们给了孩子生命,更要努力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让生命得到尊重、珍视,让生命倍受关注、呵护.为人父母,也许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触摸生命,和孩子一起探寻生命的意义,和孩子一起创造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11.
批评,是对他人的错误、过失、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批评或开展错误的批评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对孩子的教育又会适得其反。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地发挥批评的教育功能,又能让孩子欣然接受呢?对认知水平较低的聋童的批评教育应该做到就事论事、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批评并为孩子提出改正的方向和方法。让批评成为我们研究孩子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聊天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多与幼儿聊天,可以随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个性发展、思想动态,是随机教育的一种好形式。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需要我们老师用智慧去解读。我们要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和他们融成一片。和孩子聊天,会让你获得许多快乐和感悟,也会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批评,是对他人的错误、过失、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批评或开展错误的批评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对孩子的教育又会适得其反。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地发挥批评的教育功能,又能让孩子欣然接受呢?对认知水平较低的聋童的批评教育应该做到就事论事、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批评并为孩子提出改正的方向和方法。让批评成为我们研究孩子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陈秀亭 《师道》2007,(1):26-26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冰心语)在我们师生携手走进新课程,不断开展新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一轮课程改革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曙光。为了使“野花们”能从大自然中吸吮多方面的营养,让他们更好、更美、更茁壮的成长,老师与家长都倾注了不少心血。我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家庭是儿童生活时间最长、最密切的环境,是孩子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上,家长存在着不少认识和行为上的偏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消除种种不良观念,我们必须利用思品这个小课堂对家庭教育这个大课堂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品德课走进家庭。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为孩子创造有利于教育的客观条件,让品德真正走向生活,家长在参与活动中,为自己上了最好的一课。面对家长中的种种陋习,让孩子来当家长的老师,采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学生不但在品德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更要让孩子在课外也能做得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16.
孙晶晶 《新疆教育》2012,(14):152-152
当学习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学习对儿童来说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脱离生活的学习是不完整的教育。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让生活走进课堂,融入学生的实际,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祖国的花朵感受到课堂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7.
功利教育束缚了孩子的天性,也让孩子远离了自然,教育具有功利性,但功利性不是目的,培养孩子健康身心、终身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基于此,在幼儿园阶段应该推行主体教育、摆脱功利教育,实践审美教育,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努力使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美好童年。  相似文献   

18.
<正>叶澜教授说过: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让它焕发"生命",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追求和期待的目标,而数学课堂学习作为一个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平台,更应先溶入"生命"的光环之中,只有这样的课堂孩子才更喜欢。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落实,在课堂首先表现为给学生平等,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平等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希望每一堂课是真实有效的课堂,是生态课堂,往往这样的课堂是朴实无华的.因为生态,才不会顾虑教学以外的东西;因为生态,才会教孩子老老实实地学;因为生态,才更能凸显教师的专业水准.我希望能使课堂走向平实、真实,回归理性.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我们会为教学情境如何别出心裁,教学手段如何丰富先  相似文献   

20.
万珍 《四川教育》2008,(10):18-19
学生的成长,除了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该是心智、情感的成长。学生心灵需要一次次洗礼、重塑,才能够日渐成熟、完善,奥运,则是重新塑造孩子心灵的“原材料”。我们要充分利用奥运这一鲜活的教育资源,趁热打铁,在最佳的教育时机对学生施加最有效的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