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消息     
黎信主编的《外国新闻通讯选评》新闻分册,汇集了本世纪世界著名记者所写的一百四十七篇新闻。在那些反映重大事件或比较有影响的事件的新闻中,不少作品写得绘声绘色,生动、活泼、幽默,然而体裁却各有不同,有的叙述得体,有的评论精当,有的文采横溢,使人开阔视野。全书三十万字,共分三大部分,以写作或发表的时间先后为序。主编对所选新闻分类作了评介和注释。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信息     
由山西《新闻采编》、《新闻学刊》和《新闻战线》编辑部联合召开的全国新闻专业期刊经验交流会,10月底在太原市举行。全国各新闻刊物的主编或编辑四十四人出席了会议。目前,全国公开发行的新闻期刊约二十多家。这些刊物,有的侧重探讨新闻理论,有的侧重交流新闻实践经验,有的侧重普及新闻写作知识。会上,代表介绍和交流了各自办刊的情况和经验,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并就当前新闻改革中新闻刊物如何发挥作用、如  相似文献   

3.
培养新闻界的“明星”——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名主编、名总编的问题,近来又开始议论了。有的同志在新闻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专论,有的新闻学术讨论会上被列为议题,有的报纸上还发表评论,切盼新闻界出名家。其实,这个问题早就该提出并着手解决了。只是由于过去曾长期把“成名成家”当成  相似文献   

4.
既有矛盾点又有相容点过去一向被认为廉洁自律、两袖清风的新闻单位,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出现了行业不正之风,新闻队伍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以新闻或版面作交易,接受和索取钱物;有的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牟取私利;有的还超出了职业道德界限,触犯了党纪、政纪和刑律。这类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在新闻界内外却引起了震惊。特别是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的老同志,或诧异,或激愤,或不安,或担忧;有的读者甚至另眼  相似文献   

5.
衷心的感谢     
6月21日,我们在西安开了个座谈会,纪念《新闻知识》创刊10周年。陕西省党政机关和新闻单位的有关领导同志,新闻界的专家、学者、教授,本刊的读者、作者、发行者,还有企业界的朋友,有的题词,有的写纪念文章,有的到会讲话,纷纷给予祝贺,并真诚地提出建议和希望。作为《新闻知识》杂志的现任主编,我和我们编辑部的全体同仁,浑身上下好似充满一股暖流,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们把  相似文献   

6.
并非所有的新闻都要抢,有的新闻则需要“养”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去采写。“养”出来的新闻并非因时过境迁无新闻价值,有的新闻反而被“养”出深度和效果来。1993年9月,我矿开始实行对考上大中专、技校的职工子女分别进行奖励的政策。我所主编的企业报《牟铜报》归口宣教部。奖励政策是宣教部部长起草的。要抢发这一重大新闻,非部长莫属。果然,文件下发时。他已将这条新闻当简讯写来了。我在刊发他的简讯同时,将他起草文件的初稿  相似文献   

7.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形势下,新闻界也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先前作为新闻学范畴或新闻研究课题的一些新闻属性和报纸功能,出现了不同情况的变化:有的已经销声匿迹,如“专政工具论”;有的继承了传统,丰富了内涵,如党性、群众性;有的在内质上作了很大调整,如阶级性、战斗性;有的得到了强化,如时间性,时效性,客观性;有的曾被打入冷宫重又受到新闻研究的重视,如商品性(特殊商品)以及知识性、趣味性;有的则以新的面孔步入新闻研究的领域,如服务性、传播性、娱乐性、可读性;有的则是对过去的理论与实践不能全盘否定,但也不能全盘照搬,一句话说不清,或一时  相似文献   

8.
既有矛盾点又有相容点过去一向被认为廉洁自律、两袖清风的新闻单位,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出现了行业不正之风,新闻队伍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以新闻或版面作交易,接受和索取钱物;有的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牟取私利;有的还超出了职业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信息     
全国首届新闻专业期刊会议在太原举行由山西《新闻采编》、《新闻学刊》和《新闻战线》编辑部联合召开的全国新闻专业期刊经验交流会,10月底在太原市举行。全国各新闻刊物的主编或编辑四十四人出席了会议。目前,全国公开发行的新闻期  相似文献   

10.
巴晓芳 《新闻前哨》2012,(2):16+21-16,21
湖北日报元旦开始的改扩版,新闻版面赢得了一片喝彩,专副刊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专副刊的各位主编、责编倾注了大量心血。每个版面都是精心设计、精心策划的结晶。有的反反复复改动、比较.征求别人的意见:有的还将自己设计的版面在网上传给朋友,听取建议,确定版面,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记者对新闻写作形式,可以有自己的偏爱,比如,有的人善写情景式新闻,有的人善写有理论色彩的新闻,有的人偏爱通讯、特写,有的人偏爱写人物、调查报告或评论,如此等等,可以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是无可厚非的。当然,记者最好是各类新闻武器都能掌握,各类新闻形式都能够运用自如,这样,你才能应付你面前出现的错综复杂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消息的结尾所不同于其它新闻体裁的结尾的是:消息的“尾”,有的明显,象“豹尾”,有的不明显.象“兔尾”(恕我打个蹩脚的比喻);有的“尾”大而长,有的“尾”则短而小;有的“尾”是在叙述新闻事实清楚、完整后,听其自然,立即收住,这种“尾”在消息写作中占多数。而有的“尾”则是在叙述新闻事实之后,来一句或一段话对新闻事实进行说明、补充、交代,或来一段描述,呼应新闻的开  相似文献   

13.
任何新闻都有一个想表达或揭示的主题,主题是新闻的大脑,直接关系到一篇作品的质量、影响力,所以要写出质量高、有影响力的新闻,就需要在主题上做足文章。相同或相近主题的新闻为什么有的出类拔萃,有的表现得平平淡淡呢,这与新闻主题的立意、报道角度选取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4月10日,由《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实践》杂志联合主办的全国新闻专业期刊总编辑年会(首届)暨新闻专业期刊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拓展研讨会在浙报集团召开。与会的全国新闻专业期刊负责人有《新闻战线》总编辑胡欣、《中国记者》代总编文璐、《新闻记者》主编刘鹏、《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副总编周然毅、《南方电视学刊》副总编余得通、《新闻与写作》副主编耿瑞林、《传媒观察》主编沈志强、《青年记者》主编荆成、《新闻前哨》主编肖曜、《新闻世界》主编叶水茂、《新闻知识》副主编谢丛容、《新闻爱好者》主编郭玲玲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教授也到会予以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傅宁、王永亮主编的《传媒智慧——高层权威解读中国传媒》近日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对中国传媒界人士的访谈录,作者采访的主要对象是新闻传媒业界、学界的权威人物,对传媒界当前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均有所论及:有的在思想文明的层面对新闻史实作了深广开掘和纵横比较;有的在“经世致用”的层面对新闻实践作了讲解和示范;有对新闻与传播学术“冷门”的执著探究和独到见解;有对媒体现状、走向及未来的审视和前瞻。全书分为《泰斗论道》、《将帅论战》、《耆宿论鉴》、《方家论语》四部分,收入了对30位高端人士的访谈。《…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新闻或社会特写,有的报纸叫社会扫描或社会热点,又有的叫热点追踪或热点访谈,名称虽然不同,但内容多是读者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这是有别于通常的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或文化体育新闻等动态性新闻的另一类新闻体裁.本文试就社会性报道与广播电视报的关系,特别是与省级广播电视报的关系作些分析,以求教于广大读者和广播电视报界同仁.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如一座百宝山,丰富多采。有的记者、通讯员可以从中采写出引入注目的新闻来;有的却一无所得,或得之甚少。什么道理呢?这里有个新闻敏感问题。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新闻的能力,也是所有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 最近,社会上一些组织或企业擅自举办“中国名报名刊”、“强势报纸”之类的研讨会、论坛、评比或推荐活动;有的举办所谓的“新闻人才培训班”;有的擅自设立“新闻中介代理机构”,代理各种案件在新闻媒体曝光、承办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从中收取中介费。这些活动,带有明显的商业操作性质。有的“论坛”导向明显背离国家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舆论的关系新闻与社会舆论有什么关系呢?有的专家指出,“社会舆论通过新闻事业来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威力;新闻事业则把舆论作为反映对象,依靠社会舆论来获得力量,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引自郑旷主编《当代新闻学》第90页)这段话,恰到好处地界定了社会舆论与新闻事业的关系。我感到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新闻反映舆论和引导舆论方  相似文献   

20.
所谓背景,原指舞台上或电影里的布置。把它放在后面,衬托演员的演出活动;又指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中衬托主体的背后景物。将它借用到新闻写作上,指的是衬托报道主体的材料,故称为新闻背景。有的西方新闻学把新闻中的背景,也叫“衬托性叙述”。一般地说,这种新闻背景是对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一种补充、点染、解释或阐明。所以,在许多稿件中,它是构成一篇新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可是,有的记者或通讯员写稿时常常忽视新闻背景,不使用或不善于运用背景材料。因此,有的新闻写得单薄、肤浅,不能突出报道的中心思想,又缺少说服力。有的新闻由于缺少必要的背景,读者不明白报道事实的来龙去脉,甚而还会产生种种疑团。为此,新华社曾向记者发出《新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