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教学目标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学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所特殊的学校(多媒体课件出示学校图片)。这是一所动物学校,弯弯的小河,青青的草地,可爱的动物,多美啊!(设计意图: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2.
课前思考:在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中发现,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已能熟背乘法口诀。所以,本节课作为乘法教学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一种新运算的需求,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经历乘法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乘法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二、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乘法。三、会读写乘法算式,能说出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21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的4—6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会看图写乘法算式。教具准备:例2放大图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 2.认真观察老师抽的式题卡片。哪些加法算式能改成乘法算式。(边算边贴在绒板上)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第三册第2~5页。教学目标 :1 从生活实际引入乘法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 在参与数学活动中 ,通过观察初步认识乘法。3 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说出乘法各部分的名称。课堂实录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课件 :熊猫京京图) ,京京最近有点不舒服。(课件演示 :啊嚏!我感冒了!这是山羊大夫给我开的药)活动一 :通过数一数 ,知道几个几可以列出连加算式 ,感知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1 数药片。师 :数一数 ,一共有多少粒药?你是怎么数的?算式怎么列?生1 :…  相似文献   

6.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王艳红) 本次说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学生是初次学习乘法,本课的学习对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知识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重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内容:分数乘以整数.(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1页例1、例2)二、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四、教具准备:小黑板、纸条、圆形图、投影仪.五、教学过程:(一)复习1.用乘法算式表示下列各式5+5+5+5=□×□19+19+19+19+19+19=□×□小结:从上面两题中可以看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并算出结果(用投影仪先出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覆盖.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二、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体会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简便。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加法计算的和编出7的乘法口诀;通过珠心算帮助学生记忆7的乘法口诀,学会用7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乘法算式的得数。2.使学生主动参与编制口诀的过程,具有自主、独立的探究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初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0页第10~11题及补充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自主探究熟练地用加法算出乘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3.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展示、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乘法口诀这个单元中,我设计了一个练习,目标是:1.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和加法的算理与法则:2.有意识地渗透乘法交换律和函数思想;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4.激发学生敢于挑战、充满自信的品质.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及练习九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经历把相同数相加算式抽象成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沟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会读、写乘法算式。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2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学目标:1.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链接已有经验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顾老师今天带来28、12、213、5这四个数,请你从中任选两个,组成一个乘法算式。生:213×28,12×5,213×12,28×5,28×12,213×5。师:这样的乘法算式可以写很多,哪种类型已经学习过了?生: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相似文献   

15.
1.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关键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运算,那怎样显出它的简便,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由它的简便形式——乘法代替?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也是对乘法意义理解的关键。(1)制造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了"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一、二册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学生在运算和认识上的一次质的突破。初次接触乘法,学生会感到陌生,理解上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好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自然地弄清乘法的意义及来源,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尤为重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②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并能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为此,我对这一…  相似文献   

17.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兴奋地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究竟该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此 ,笔者借助《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 ,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 ,从中获得了一些感受和体会 ,也引发了一些思考。教学设计 (一 )1 .看图列加法算式 ,说说其意…  相似文献   

19.
胥国祥 《安徽教育》2012,(12):51-51
<正>一、在探索中感受情趣在新知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探究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的情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片段一:《认识乘法》上课伊始,教者在黑板上写下了8个加法算式:  相似文献   

20.
正"乘法的初步认识"作为乘法学习的起始课,对学生之后学习乘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该课内容的教学,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上,教师一般的做法是:由书中出示的主题图入手,学生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连加算式。将所列的连加算式进行分类,发现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教师告诉学生此种情况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读法,教师强调每个因数的意义,然后进行大量练习巩固。这样的做法,学生往往掌握了将相同加数的加法改写成乘法的方法,但对加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