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华  时萍 《早期教育》2001,(23):20-21
语言活动可分为五个部分:讲故事、报告事情、念诗歌(做诗)、阅读和书写。虽然这几个方面相互之间有重复交叉,但它们各自有侧重,比如讲故事就比较侧重在语言表达和语言的美学方面,而报告事情则侧重在叙述和解释,诗歌强调语词的押韵,阅读和书写则强调书面语言。在各种活动中,有些活动比较注重阅读准备的技能,如对字的辨别能力,而另一些活动则注重提高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七、语言领域活动 语言活动可分为五个部分:讲故事、报告事情、念诗歌(做诗)、阅读和书写。虽然这几个方面相互之间有重复交叉,但它们各自有侧重,比如讲故事就比较侧重在语言表达和语言的美学方面,而报告事情则侧重在叙述和解释,诗歌强调语词  相似文献   

3.
应制诗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关系密切,《诗经》中记载的宴飨诗是应制诗的萌芽,应制诗创作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完善,至唐代达到顶峰。沈佺期是初唐后期典型的应制诗人,其应制诗创作与他的宫廷任职经历息息相关,是他跌宕起伏人生的缩影,对其现存37首应制诗题材类别的分析有利于了解唐代宫廷生活及风俗人情。沈佺期应制诗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题目的相对稳定性、“三部式”结构及尾联的程式化表达、诗中语词的重复以及数量词、叠词的运用三个方面,这些诗歌对盛唐气象具有开拓之功,也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寒山诗分为雅、俗两类,俗体诗表现出世俗性与叙事性的特点。世俗性是说寒山诗具有由宗教学向世俗学蜕演的倾向,重在展示世俗生活。叙事性首先表现为事件、场景、人物等因素代替情感因素成为诗的内容,其次表现为诗歌结构采用了旁观叙述的模式和时间布局的方式。在寒山作品中,俗体诗占三分之二,代表了其总体创作倾向,同时也体现了唐代俗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的痖弦,以其一部《深渊》而蜚声诗坛。其诗歌意象纷呈,语词风格迥然,语词建构方式也灵活多样。从语言学的角度上看,痖弦在诗歌意象语词的表达、语词建构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他人的的特点。现代化意象的营造是痖弦诗歌的一个亮点,在诗歌意象的组合上呈现出共时状态、历时状态和心理状态等三种组合方式;语词建构方面经历了从早期的以形容词为重心的描摹性语词优势,到中期的以动词为主的动作性语词优势以及后期的以连词为主的连词性语词优势的三个发展阶段。其诗歌的风格与内在的诗意也随之演进,透过表面的语词意象与形式建构,凸显了其悲苦的诗歌精神与成熟的诗歌艺术,展示了与民族审美心性相通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6.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很多的诗歌出现了"惭""愧"等字眼,这些诗歌,一方面表现出了白居易的负罪感心理,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难能可贵的自我批判意识;另一方面,这些诗歌特别是在感伤诗和闲适诗中也体现了作者由负罪感向逍遥闲适心态的转变.本文结合白居易的身世简要分析了他这种转变的心路历程,实际上处于一种进退的矛盾纠缠中.  相似文献   

7.
《伍子胥》是冯至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它具有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语言上.小说通过别具匠心的人物描写方式及遣词造句形成了舒缓的叙事节奏,运用内心独白、联想以及古典诗歌的直接引用表现出诗化的叙述方式,并提取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传达浓浓的诗情.  相似文献   

8.
灰娃的诗歌创作在中国当代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以诗歌疗救自己的精神疾病,进而呈现出一个独特的诗歌世界。她的诗在确证主体的过程中,在主题、语词、叙述和形式上都有独到之处。解读灰娃的诗可以使人们重新认识诗人、写作等命题。  相似文献   

9.
阮籍写于魏晋之交的八十二首咏怀诗是他当时心灵的真实写照。诗歌中体现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矛盾。本文认为造成诗人痛苦矛盾的关键点在于他对时间的敏锐感悟,并且从阮籍对时光飞逝、今昔对比和渴望永恒三个方面感悟做出分析,探究其文化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0.
雪莱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作的诗歌极具风格和辨识度。本文主要通过论述雪莱的生平,雪莱诗的艺术风格以及雪莱诗的表达力这三个方面对雪莱诗做一个赏析。通过这些方面的论述,体现了雪莱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贡献以及雪莱诗歌中真、善、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镇贫民——许三观喜怒哀乐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一代中国贫民在那个艰辛年代的缩影。作者以一个卖血故事对一个普通人的生命“长度”进行了展示和叙说,通过其用鲜血换来家庭与爱情,用鲜血为生命增加色彩与信念以及用鲜血让生命与爱延续的富有深层意蕴的故事叙述,表现出作者对一个普通人的生命历程思索,体现出一种关注生命的艰辛而执着的存在状态,深怀悲悯与赞叹的浓郁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南唐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提出了关于六书理论一些新的见解,他的六书理论对六书的研究有很大贡献,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将以"六书三耦"为主线,兼谈徐锴的六书观和六书次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中存在正言直谏、巧辞谲谏两种说服模式,分别形成对抗性和支持性语境。对抗性语境中充满了恐吓性、攻击性语句,多有责难性反问句、祈使句,常用强对比性语句和否定性例证。支持性语境下说服者由挞伐对方错误转换为讲述“我”或他人的故事,由析理反驳改为隐喻叙事,多用肯定性词语和正面例证,侧重表达人性化的支持和激励。  相似文献   

14.
一部百回本《水浒传》,大略86万言,究竟写了多少年的事情,似乎从来没有很好地弄清楚过。《水浒传》文本内提到的“数载”和“数十余载”都不是准确的叙事年限,何心先生《水浒传编年》提出的第七十一回梁山泊大聚会之前共叙事“八年又四个月”也错得离谱。《水浒传》实际叙事年限既不是“数载”,也不是“数十余载”,而是13年又5个月。  相似文献   

15.
清代袁仁林《虚字说》是我国虚词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专著。它不仅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实用价值,因此,在虚词研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袁仁林的虚词理论是具有代表性的。他对虚词的理解与分析具有独到之处,即基于汉民族整体文化背景和思维特点之上,通过综合把握丰富的语言材料来分析汉语虚词,所以在训释方法上也具有汉语语法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6.
徐渭注《参同契》深受阳明学的影响,重逻辑意脉而非字句形式。徐渭是宋代以来较为鲜见的称《五相类》而非《三相类》的注家,对《参同契》的内在逻辑顺序提出了新的见解。他注重意脉的诠注方法,对其文艺思想与创作实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师生有缘、相会一师、苏区重逢、延安祝寿、相互为师5个生动情节,第一次科学地纪实了徐特立与毛泽东的深厚师生情谊,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8.
史籍屡屡奚落谴责封德彝 ,揆诸实际 ,皆是不实之辞。这是许敬宗借修史之便 ,对封德彝挟私报复所致。许敬宗能售其奸 ,是借了唐太宗的东风。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 ,杀兄屠弟 ,逼父让权 ,才夺宗称帝。他想留下好名声 ,就定调子修改当代史 ,由许敬宗具体操作。许敬宗对已有稿本凭爱憎曲事修改 ,乘机对已故的封德彝造谣中伤 ,特别以所谓反对太宗当政来激怒太宗 ,最终将封德彝打倒搞臭。因此 ,廓清迷雾 ,弄清史实 ,有助于认识唐初政治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徐霞客与戴复古分别是明代和宋代的文学家、爱国主义者,都是一生布衣,行走于山川大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二人均生当末世,家境相似,历尽艰难,各成正果。徐霞客写出近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而戴复古则作诗词2000余首,现存《石屏诗集》,留诗词1000余首,他们是旅游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对比徐、戴二人的作品,一长于深入观察,科学记录,注重地形地貌的客观描述;一长于诗意的挖掘,注重人文,以情动人,两者各有千秋。而戴复古的诗词大多寄寓着家国之思,有着国之将亡的切肤之痛。特别在现实中出现民族危机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虚词研究的基础上,《虚字说》将其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深入,袁仁林明确地用“气”范畴理论来分析研究虚词,他所开启的运用“神情声气”分析虚词的研究格局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且这种研究对于建立汉语本位的语法体系的重要意义也值得我们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