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校园也受到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学生由于受到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功利主义、浮躁心态、拜金享乐主义、美丑不分、善恶不辨的人和事也屡见不鲜。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学校都要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号和十六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社会基本道德要求。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提出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课堂教学相结合;同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精神相结合;同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实践教育相结合;切实把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学校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行了分析,提出深刻把握内涵是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前提,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重在行动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建。  相似文献   

4.
吴正 《甘肃教育》2007,(12S):31-31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大主题.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首选命题,而中学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在历史课教学中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立足于史,着眼于今,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固有的爱国主义素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5.
职业学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要,采取学校教职工示范、加强学生学校荣辱观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等方法,使学生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内化成行动。  相似文献   

6.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活动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相一致的,同时也突出了学校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赋予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使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并以此为动力,奋发学习,努力向上.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呢?学校教育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高校开展荣辱观教育的意义及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指南。高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加强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向主流价值观靠拢以及师德建设;开展荣辱观教育的途径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倡导和确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途径和客观需要,倡导和确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目的。高等学校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从内容上、手段上、方式上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倡导和确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0.
顾颖 《班主任》2006,(9):4-5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学校要认真谋划.此外,班主任也起着直接的、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中职学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然而,现在的多数中职学校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停留在形式上、空洞说教上,未能使学生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思考和探索中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重要性。这样,为进一步研究对策奠定坚实基础,也才能有效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2.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体,科学有效的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荣辱观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学校教育、教师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发挥学校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八荣八耻”,有立有破,旗帜鲜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主席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对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对新时期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教育部党组要求各地各高校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放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同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渗透荣辱观教育,让教师成为学生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内涵深邃,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从本质上深刻阐述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青少年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系统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做到“两抓、三进、一结合”。(一)开展荣辱观教育,要抓好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系统的行政干部、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广大教职员工是青少年学…  相似文献   

16.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途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应该走在社会前列,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学校的师德建设、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党员干部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内容体系与实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教育中有各自明确的任务指向性和内涵规定性,也决定着他们各自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具体实施途径和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务必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创新教育途径、载体和形式,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推进中小学荣辱观教育的体系创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适应当前学生张扬个性、注重权利、关注问题的思想特点,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科学设置教育内容。目标要让学生能理解,内容要让学生能接受,要求要让学生能遵守,载体要让学生能喜欢,切实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心动是行…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受到历史、现实以及自身等原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人格缺陷.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因此当前形势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通过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通过课堂灌输,使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实践中培养青年学生知行统一的道德人格,并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荣誉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下提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它包含着爱国主义、爱民利民、诚实守信、勤俭力行等丰富的民族精神与道德内涵,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深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