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列求和是数列考查的热点问题,而周期数列求和是数列求和中较常见的一类问题,根据周期性求数列和一般都比较容易.对于一些与周期数列结合的非周期数列求和问题又如何解决?我们不妨称其为"类周期数列求和"问题.本文通过类比于周期数列求和介绍"类周期数列"求和的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纵观近年全国高考试题和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数列一直是创新改革题型的"试验田",一些构思精巧,新颖别致,极富思考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新定义型数列频频出现,如"等和数列"(04年北京卷)、"绝对差数列"(06年北京卷)、"对称数列"(07年上海卷)、"等方比数列"  相似文献   

3.
刘建中 《新高考》2009,(1):32-33
本文所谓的"派生数列",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数列产生的新数列.比较简单的"派生数列"有:(1)已知数列{an}的子数列{ank},已知数列{an}的和数列{Sn},或由已知数列{an}的通项表达式产生的新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通过毕达哥拉斯形数引入数列概念,在凸显数列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作用并不明显。从有关数列的历史材料中,选取和改编出月相情境、"计数量"问题、"找位置"游戏以及关于"数列与小行星的发现"的故事,引入和拓展数列概念的教学,从而体现了数列之"奇、趣、本、用",揭示了数列知识背后的文化韵味。课后反馈表明,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5.
<正>周期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根据数列的周期性求数列和一般较为容易.而有一类数列,本身并不是周期数列但与周期数列相关,其通项含有其它周期数列的通项,这种数列我们不妨称之为"类周期数列".本文通过典型例题介绍"类周期数列"求和的一种有效方法——连续若干项求和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含有(-1)n的类周期数列求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近年高考中的热点内容,其主要考查内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数列求和问题。2003年高考中,首次出现了"三角数表"数列这一新名词,随后"数表"(将数列中的各项排成表格)、"数阵"型(将数列中的各项排成阵)  相似文献   

7.
一、数列信息题例1(2004年高考北京)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 已知数列{an}是等和数列,且a1=2,公和为5,那么a18的值为__,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Sn的计算公式为__. 分析:此题"定义"了一种新数列,需要根  相似文献   

8.
数列求和历来是高考的一个热点问题,纵观近几年高考,笔者发现,形如"d_n=a_nb_n+c_n,(其中b_n为周期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正悄然升温,暂且称此数列为"类周期数列",本文下面介绍"类周期数列"的一种求和策略——并项与迭代,并例说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高考与各省市模拟考试中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数列交汇性问题,有同一模块知识点的"小交汇",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相交汇在同一题中呈现,也有以数列为主体,横向联系其他知识模块、跨度较大的"大交汇",如数列与函数、数列与三角函数、数列与方程、数列与不等式、数列与概率、数列与解析几何、数列与程序框  相似文献   

10.
正数列求和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内容.通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我们可以发现,通项形如"dn=an bn+cn(其中bn为周期数列)"的数列{dn}的求和问题正悄然升温.我们暂且称数列{dn}为"类周期数列".一、并项与迭代求和策略在"类周期数列"{dn}中,设数列{bn}的周期为T(T∈*N),数列{dn}的前n项和为Sn.将数列{dn}从第一项起,依次每连续的T项"捆绑"合并成一项,构造一个新数列{pk}(其中pk=dTk-(T-1)+dTk-(T-2)+…+dTk-1+dTk,k∈*N),并求其通项公式.当数列{dn}的项数n为T的倍数(即n=Tm,m∈*N)时,  相似文献   

11.
学习数列时,常常见到"等差乘等比或等差除等比"的数列即"等差比"数列求和问题,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通常用"错位相减法",步骤为"乘公比——错位相减作差——化简",作为学习数列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经过学习和练习学生们对做题的步骤把握得非常清楚,但总是在最后的结果化简中浪费大量的时间,有时还得不出正确的或最简  相似文献   

12.
(2004年高考北京卷)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后面的项的和都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中有一种数列叫"二级等差数列"。"二级等差数列"也称"差后等差数列",就是数列的后项减前项,组成的新数列是等差数列。比如3,7,12,18,25就是二级等差数列,为什么呢?用后项减前项可以得出4,5,6,7,很明显,得出来的新数列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仔细观察3,7,12,18,25这个数列,如果直接用后项减前项,它并不是一个等差数列。但是,如果用后项减前项的结果组成新数列,那么我们就可以惊喜地  相似文献   

14.
语言数列,是一种特殊而且有趣的数列.它不像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那样,特征明显,有章可循,而是一种比较"任性"的数列.但是,探讨语言数列的性质,我们将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发人深思的问题.对语言数列做出进一步的探讨,你会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15.
<正>在必修5的数列部分中,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涉及到两个数列:斐波那契数列与九连环数列,其中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解没有给出,而有关九连环的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解过程很多学生反映不好理解,介于此,本文重点就如何求两个有趣数列的通项公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递推数列是国内外高考数学和竞赛数学命题的"热点"之一,由于题目灵活多变,答题难度较大.本文利用构建新数列的统一方法解答此类问题,基本思路是根据题设提供的信息,构建新的数列,建立新数列与原数列对应项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研究新数列达到问题解决之目的.其中,怎样构造新数列是答题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从高考试卷及各地模拟卷中精选部分特殊数列例题加以剖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一、等和、等积数列例1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已知数列{a_n}是等和数列,  相似文献   

18.
褚人统 《新高考》2008,(4):24-27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数学卷也随之推出了一批新颖别致的创新试题,体现了高考与新课标理念吻合、支持课改并服务于课改的指导思想.数列、不等式、导数与圆锥曲线等知识是综合题命题的热点,尤其是数列问题,更是倍受命题者的"宠爱":数列与不等式的交汇,数列与解析几何的综合,数列与函数、导数的"联袂"等.据此,笔者对2008年高考中可能出现的以数列为主干的相关试题进行预测与评述.  相似文献   

19.
数列问题是高考数学中的一棵"常青树",可谓常考常新.2004年,多个省市高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都与递推数列有关,这是因为递推数列问题的题型的新颖性、解题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式的抽象性,所以高考命题人常"乐此不疲"地去编制递推数列题,但学习者往往不得要领,递推数列由此"曲高和寡"而难以让人"亲近".本文就概率问题中的两类递推数列,从求解策略出发剖析,以期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归纳出一般解题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20.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列, 差 "和 比 "充分揭示了这两类数列的本质区别,但是这两类数列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