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情况下,美国曾出现第一次大的新闻报道揭丑浪潮。其杂志新闻界发起了一场揭发当时社会弊病的社会运动,史称黑幕揭发运动。黑幕揭发时期新闻媒体的大众化是推动黑幕揭发运动得以进行的外部因素。其发展过程经历了19世纪80年代报业"新式新闻事业"的出现,到90年代以"煽情"闻名的黄色新闻年代,直至90年代末20世纪初黑幕揭发时代黑幕揭发新闻的兴起。黑幕揭发者通过一系列黑幕揭发作品对美国的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劳工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等黑暗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揭露,在社会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推进了进步主义运动的深入。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之下,当权者不得不加强立法,规范司法与行政。然而,媒介所传播的精英文化意识无疑也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美国媒体对政府的批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捍卫资本主义的价值标准。舆论监督对社会变革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探讨该问题对我国社会变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于美国的黑幕揭发运动,是由美国新闻界发起的一场以揭发社会弊病为主要任务的社会运动。随着美国从农业文明步入工业文明,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迭,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对当时各种丑恶现象进行了广泛揭露,其中尤以托拉斯问题、市政腐败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为重点,而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政府迅速而积极的回应黑幕揭发运动,从而促成了"以强化政府监管"为特点的一系列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3.
市政腐败是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美国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严重社会问题。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林肯·斯蒂芬斯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揭露 ,对 2 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正因此 ,斯蒂芬斯被认为是 2 0世纪初美国“黑幕揭发运动”中最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黄色新闻是美国资本主义报业商业化和廉价报纸的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麦克卢尔杂志》《柯里尔》《世界主义者》《纽约时报》等报刊连载"揭丑者"记者揭露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丑闻的系列调查性报道,开启黑幕揭发运动.黑幕揭发运动顺应黄色新闻向客观报道过渡的新式新闻事业所倡导的报刊和报人服务于社会改革的号召,摈弃黄色新闻"耸人听闻"的调查性报道手法,从趣味性社会新闻转向针砭时弊的政论选题,从追求"轰动性"效果转向"人民斗士"与社会公器的报道诉求,基于客观新闻理念的调查性报道手段更臻完善和成熟,成为美国新闻采写的主要体裁.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知道中国旧小说中有一种叫“黑幕小说”。这种小说在1917年左右风行一时,自称撰述的目的是为了揭发“全国社会射影含沙之事,魑魅魍魉之形”,使“幕中人知所惧而幕外人知所防”。但不幸地是它在“五四”前后就泯灭了。殊不知斯时的大洋波岸也在轰轰烈烈地上演着一场类似的运动,“Muckraking Movement”。国内的许多学者将其译成“揭发黑幕运动”,亦  相似文献   

6.
进步主义运动是美国在经济繁荣时期进行的一次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西的改革运动。它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产物,是美国长期政治变动,社会抗议发展的结果。而中西部农民运动和平民党运动。黑幕揭发运动、文官制度改革运动,促使了进步主义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进步主义运动是美国在经济繁荣时期进行的一次社会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改革运动。它是资本主义在矛盾的产物,是美国长期政治变动,社会抗议发展的结果。而中西部农民运动和平民党运动、黑幕揭发运动、文官制度改革运动,促进了进步主义运动兴起。  相似文献   

8.
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他非常重视舆论的力量,并充分利用公众舆论来推行他的进步主义改革.正是在他的"支持"和"宣传"下,出现了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美国社会的一些阴暗面遭到有力的揭露,并在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支持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校正.美国社会由此顺利走上现代化轨道.西奥多@罗斯福与黑幕揭发者们的关系既有摩擦又有合作.这反映了罗斯福总统作为一名政治家的狡猾和大度.  相似文献   

9.
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给美国带来生机和改革进步的时代。“揭露黑幕运动”则是这个时代社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揭露黑幕的人是指20世纪初的一些新闻记者,他们是这场改革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加者。他们深入调查,通过自己的笔墨生动有力地揭露了垄断组织托拉斯给美国政治、经济生活带来的各种消极、丑恶现象。他们所写的有关政界、实业界和社会上种种腐败现象的文章和报道震撼人心、唤醒民众,为当时美国的改革运动奠定了社会基础。他们呼吁国家进行改革,消除各种社会弊端和腐败现象,从而掀起了一场“揭露黑幕”、促进社会改革的运动。“揭露黑幕运动”对西奥多·罗斯福政府所通过的几项重要改革立法措施和法案都有直接影响。正确评价“揭露黑幕运动”对罗斯福改革立法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美国20世纪初的社会改革运动。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0.
网络围观“黑幕倾向”的负面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新型政治参与方式,网络围观在技术手段上提高了网络民意在政府政策执行运作中的分量,然而网络广场对现实社会的揭示和质问总是呈现出一种“黑幕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讲揭露社会“黑幕”更能彰显网络围观的警示功能和监督功能,但另一方面网民热衷围观“黑幕”也容易招致负面的社会影响,分析网络围观“黑幕倾向”现象的成因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将有助于消解中国的互联网治理困局。  相似文献   

11.
以主体为标准,法律可以划分为“私法———社会法———公法”三个领域。作为第三法域的社会法指社团法。它依托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社会领域”,反映着市民社会的团体性特征。社会法中的“社会”特指正式的社会组织。社会法所调整的社会利益也特指社会团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贫富差距及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富差距程度与社会稳定状况基本呈正相关关系。近年来,中国急剧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并可能继续威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大公平优先的二次分配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安全阀”:畅通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的通道;降低因“寻租”和“共谋”等滥用权力的行为造成的贫富差距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不仅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关系与请求言语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交际双方地位、距离、年龄、性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言语行为被看成是一种社会行为,集中反映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尤其是“权势”和“平等”关系。请求作为一种具体的言语行为,其实现方式也必然会受到“权势”和“平等”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开民智”、“作新民”是我国近代发展社会教育的主题。自民国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以来,社会教育的理论与事业就受到教育家群体的关注,陶行知、俞庆棠、傅葆琛、雷沛鸿、陈礼江等对社会教育都有过深刻的论述,形成了创造的社会教育、扩大的社会教育、丰富的社会教育、制度化的社会教育、消极与积极的社会教育等各具特色的社会教育理论。这些社会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社会对策性和教育对策性,总结他们的社会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民智”的开启、“新民”的养成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仁学把“仁”从个人的内在情感体验转化为带有更广更深的社会道德功能的行为,把源于我们特定个人之间关系的“爱”引申为公正无私的作为伦理责任的“爱”,将“仁”作为国家的正义与社会和谐的基础。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着的追求社会管理制度的伦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部分温州"城中村"村民分化考察,发现社会网络以及嵌入其中的社会资本在村民上向或下向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城中村"经济精英"生成也正是他们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互相转化的结果。城中村"政治精英"利用依附于旧体制的社会网络依然保持着配置各种资源的功能和资源转移通道的作用,对"城中村"社会分化及分层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测量西部城乡居民的社会资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对西部城乡居民社会资本的测量为例,具体说明了如何在经验社会调查中测量复杂的社会概念。社会资本的定义有宏观和微观层次之分,因此在测量时必须根据不同层次的定义采取相应的测量方法。在调查中我们对微观社会资本的测量通过“位置生成”的“节日交往网络”,测量了个人的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和网络资源;而对宏观社会资本的测量则使用了信任量表和参与量表,测量了个人对制度、陌生人和熟人的信任,以及对社会组织和活动的参与情况。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信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社会资本特定形式的社会信任,以社会资本的运作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1、创立与维护社会团结,整合社会秩序;2、实现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3、润滑社会交易与合作,促进人的发展与社会繁荣;4、抑制“机会主义行为”,避免“囚徒困境”现象。认识社会信任的这些作用,对于当今充分发挥社会信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发展的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关于"四位一体"、"五个统筹"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整体论的新内涵;关于"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的观点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持续论的新境界;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主体论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