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代表人诉讼制度是为解决多数人纠纷而设计的一种当事人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处理群体纠纷的诉讼程序制度,它是指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时,从中选出数人作为代表进行的诉讼。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内容上过于简单、概括,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应从立法角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由户主作为一方当事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诉讼,而结果却及于家庭中的每一个人,这是现有的诉讼理论无法解释的.通过对我国诉讼代表人制度和家庭诉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把户主为代表人的家庭诉讼视为一种特殊的代表人诉讼.对于在法律上的冲突,我们可以在人数限制、诉讼程序、权利来源上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解释家庭诉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事人制度在起诉制度中忽略了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没有区分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的差异;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中存在着滥列第三人和忽视第三人的诉讼权利;在代表人诉讼中存着提起代表人诉讼涉及金钱财产案件多、不作为案件少,存在着人数众多不确定的判决的范围扩张有限性和保障被代表人权益不够性等缺陷.要完善这些缺陷需引进正当当事人概念,将司法机关的民事案件立案机构改为登记机构、导入第三方被告、辅助参加第三人、团体诉讼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劳动争议争议主体人数多、处理困难和社会影响大,针对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法院可选择适用共同诉讼和代表人诉讼。但共同诉讼适用范围有局限,代表人诉讼制度也存在诸多缺陷。鉴于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诉讼机制的适用困境,建议改进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同时,引进团体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虽然对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至今尚无实践。学者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建议多集中于法律文本层面,而本文试图从当事人、法院和律师三个维度,对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实施的相关社会条件加以分析,认为以中国目前的国情,这一制度没有适用的空间,应通过多元化途径来解决群体性纠纷。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主体众多与诉讼空间容量之间的矛盾,达到诉讼经济的目的,各国都纷纷建立群体性纠纷解决制度,如美国的集团诉讼、德国的团体诉讼、日本的选定当事人制度,以及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等.随着群体性纠纷的大型化,各国民事诉讼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的趋势亦在加强,有鉴于此,这里通过对集团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比较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现状,分析公司法和证券法上中小股东权益受损的主要缘由及状况;比较我国目前的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两种诉讼制度及单独诉讼、共同诉讼和代表人诉讼三种诉讼提起方式各自的适用案情和优劣。通过比较分析两种诉讼制度与三种诉讼方式之间的关系,得出在非证券市场以及证券市场两种情况下中小股东权益受害后提起诉讼的最佳途径以及相关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8.
因为缺乏法律规范,内幕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会损害证券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完善内幕交易案件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对于内幕交易行为提起的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原告的确定、诉讼管辖、赔偿额的确定、判决的效力及执行等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纠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伴生物,而传统的单一诉讼制度对这类纠纷的解决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当事人众多,一个诉讼空间无法容纳这么多的诉讼主体。司法实践呼唤着新的诉讼制度的诞生。通过对多国有关群体性纠纷的诉讼制度进行剖析,将对新的诉讼制度的产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代表人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实司法实际中日益增多的代表人诉讼案件入手,以代表人诉讼相关的基本概念为基础,通过分析我国立法中有关代表人诉讼的规定,联系司法具体操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其程序操作中几个应重点把握的方面,如管辖等提出了自己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以期为今后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日趋完善起到促进作用和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人撤销之诉是与案件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自己的事由而未能参加原诉讼,但原生效判决对其权益产生损害,请求法院撤销或改变原生效裁判中对其不利部分的诉讼行为。在法国、我国台湾地区等民事诉讼法中均有规定。虽然我国新民诉法增加了第三人撤销之诉,但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主体、诉讼客体、审理范围及配套措施方面仍有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原被告加以明确和细化,将仲裁文书纳入诉讼客体,赋予撤销之诉当事人上诉和再审的权利,并增加担保和罚金等惩戒方式来保障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2.
伴随人们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日渐增强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民事争议理当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仍然有大量的民事争议未能进入诉讼程序。通过一定范围的调查分析 ,从当事人、法官素质、诉讼模式、司法体制及立法缺陷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 ,指出了其不良影响 ,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环境行政诉讼的集团诉讼制度是在吸纳了环境行政诉讼和环境民事集团诉讼共同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环境行政诉讼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借鉴英美等国的先进经验,改革集团诉讼中的“登记制度”,提倡公益诉讼,以完善在我国实践中应用并不多的环境行政集团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诉讼做为一种谋求公正的手段,需要诉讼成本。本则试图从改革现有的诉讼制度尤其是人民陪审制度及诉讼救济制度着手,探索一条扶助弱势人群最大限度地获得诉讼公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公民、法人、团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违反环境法律、法规,造成环境污染或损害后果的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检察机关作为政府或公益代表参与行政公益诉讼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特点;检察权和行政权目标一致,这一特质决定了检察机关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诉讼参加人的地位;同时,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分离是检察机关进入行政诉讼领域的必要性.确立检察机关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参加人地位应结合<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受案范围及参加诉讼的方式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完善和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公益案件的数量呈迅速增长之势,对我国当前公益诉讼的困境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或种类问题是行政诉讼第三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立法中也没有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有不同的做法,缺乏统一的标准,亟待完善。从基本原则、标准等方面对行政诉讼第三人范围的界定作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作出较为科学的划分。  相似文献   

18.
尽管我国行政诉讼法原则上不允许适用调解的方式审理行政案件,但审判实践中适用调解却成为公开的秘密,理论界对此也给予了很好地辩解.然而,由于对行政诉讼特殊性和中国法治状况的无视,理论界有夸大调解制度积极作用之嫌.实际上,对调解制度的适用应当给予理性认识,如何完善和健全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才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涉及属人因素和属事因素两个方面。在当代,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非常迅速,其趋势是逐步放宽和统一原告资格,其依据是一国的政治、经济、法治状况等基本国情。为使中国融入国际行政诉讼法制现代化的潮流,必须发展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在属人因素上,要重新理解行政相对人的内涵;在属事因素上,要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在发展途径上,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20.
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新型的诉讼。它突破了传统诉讼中对原告资格的限制,为世界多数国家所采纳。而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却对原告资格进行了较多的限制,阻碍了环境诉讼和环境保护。通过对我国现有的普通侵权诉讼和公诉制度的分析,结合国外业已完善的环境诉讼制度,以期建立我国可行的环境侵权公诉机制,实现对环境侵权案件的有效救济,这正是本选题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