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汶川地震给全国的档案界敲响了警钟。大量纸质档案损毁造成了档案信息的丢失。如果说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容易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那么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我们却可以在灾难发生前通过对档案业务系统及档案数据的容灾备份,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给全国的档案界敲响了警钟,大量纸质档案损毁造成了档案信息的丢失。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容易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但对于电子档案信息,我们却可以提前通过对档案业务系统及档案数据的容灾备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学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灾备现状出发,从案例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列举了几种常见的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灾备的模式,从中选用最合适的模式作为我校在灾备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档案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给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容灾演练的形式与现实意义;接着指出了现阶段档案容灾演练活动存在缺乏容灾系统的信任、演练规模发展失衡、演练形式效果反馈断层、演练指导性规范标准不到位等问题;最后从预案修订、监督评估体系、加强容灾培训等方面就如何完善档案容灾演练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档案的载体形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电子文件等新型档案形态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信息记录的重要形式.它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纸质文件,成为档案管理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档案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给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必须树立档案安全防护意识,区分实休档案和数字化档案,采取相应的手段提高档案容灾备份能力,并就构建我军档案容灾备份战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档案管理作为信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其对于信息的安全性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档案管理存在着缺乏安全意识、管理设施,以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亟待建立系统性的档案容灾备份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电子档案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建设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普及和政府电子政务的开展,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以及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等数字化后的数据呈几何级增长,这些数据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如果遭到破坏,就会给国家及档案事业带来巨大损失。电子档案的海量、安全存储已成为档案馆目前必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论档案信息系统的容灾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档案信息系统是现代社会信息系统中最重要也是直接关系人们社会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的社会性信息资源,由于档案本身所具有的孤本性特征,决定了档案信息系统必须比其他类型的具有多份复本存在的信息资源更加注意系统安全,特别是在出现不可抗力事件时的安全问题。本文将以1989年黄岛油库火灾事故和2003年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透水事故为例,对如何建立与完善档案信息系统容灾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档案数据的备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影绘 《中国档案》2004,(10):46-46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普及和政府电子政务的开展,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以及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等数字化后的数据呈几何级增长,这些数据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如果遭到破坏,就会给国家及档案事业带来巨大损失。“数据是资产,备份最重要”,及时有效的备份是保证档案数据安全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3.
黄南凤 《云南档案》2008,15(1):18-20
档案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档案信息系统的中心模块。全国以及各地方的档案馆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数据库建设,而保证档案数据的原始性、可靠性、完整性与保持档案数据的保密性就给档案数据库容灾系统的建设提出了现实要求。本文分析了建立档案数据库容灾系统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建立的原则、系统的组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档案"概念的界定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在过去近千年的历史中主要是以纸质文件作为信息记录的主要形式,各级国家档案馆保存的也是以纸质档案作为最主要的保存载体.人们也习惯上认为纸质文件归档后才成其为档案.而对于各单位通过各种电子业务管理系统形成、办理、传输、存储的文字、图表、图像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记录仅认为是电子数据,而非档案.  相似文献   

15.
档案灾害容灾管理“四步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做好预防和处置各种灾害事件准备,建立健全档案灾害容灾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档案馆应对各种档案灾害的能力,确保档案的安全和长久利用,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档案灾害容灾管理的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16.
各种灾害对档案造成损毁的事件不胜枚举,灾害问题已经成为档案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但是,一些“无形的灾害”对档案的软杀伤更甚于现实中“有形的灾害”对档案的直接物理损伤。笔者从军队档案馆的职能出发分析,层层深入地阐述了军队档案部门应对“无形损害”的核心在于提升信息保障力的军队特色的档案容灾管理理念,以期能够对我军档案工作提供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7.
1管理层面:建立电子档案备份体系,保障电子档案备份工作顺利开展电子档案备份工作要顺利开展,政府机关应在管理层面做足工作,档案馆应建市档案馆馆藏重要电子档案容灾备份。应用上级政府提供的电子档案安全备份系统,采取具有抗震功能的小型磁盘阵列作为备份系统,完成档案原文的异地容灾备份。政府机关应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环境建设,对内网服务器和网站服务器进行扩容升级,定期查杀网络病毒,修复网站首页和网站数据,实现网站数据在线和离线备份。在电子档案载体选择上,应开展磁盘阵列和  相似文献   

18.
应对突发性灾害是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提出"档案容灾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系统的理论依据、设计方法、设计过程,介绍了设计的结果,即档案容灾系统的基本模型,并指出了设计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徐蔚 《档案与建设》2015,(10):28-30
纸质档案就是以笔和纸的形式对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各种文字、图表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进行记录与保存的档案形式.电子档案虽然有着快速和高效的优点,呈现出完全取代纸质档案的趋势,但其可靠性和真实性方面风险的存在,导致纸质档案的地位始终无可取代,传统纸质档案在现代档案管理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伴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必须凸现出纸质档案的重要性,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要双轨并存、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突发的"天灾人祸"不仅给政府、企业、商业机构甚至个人造成了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也对各类组织机构的档案信息资源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利用数据异地备份手段,保证有灾难发生时数据能够及时重新启用,是基层档案管理部门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