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有幸听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著名特级教师、江苏丹阳师范附小校长孙双金教学的一堂示范课——《我的战友邱少云》。这里介绍这堂课的教学片断,以飨同行。孙老师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安排了让学生提问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我听了望城县城关镇完小周安奇老师一堂一年级“加9”的数学课。整堂课结构安排紧凑,师生配合默契,教师教得轻松自如,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尤其是这堂课末尾的巩固阶段,特色十分显著,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将其“巩固”片断简介于后。教师授完新课,让学生稍事休息后,便进入了这堂课的巩固阶段。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到某校教学调研,听了两位老师上了同一堂课《解比例》。这一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5页的例5,教学重点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解比例,两位教者都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正确地列出了比例算式:13.5︰6=x︰4。下面就两位老师求比例未知项计算这一教学环节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我在附小听了一位青年老师上的体育课——甩纸炮,我感觉到这堂课的准备活动也可以算是“精彩片断”。首先,教者用“集合歌”集合学生: 师:看谁站得好? 生:我们站得好,谁也不乱跑。师:看谁站得齐? 生;我们站得齐,谁也不乱挤! 于是,学生迅速地进入了教学情境。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开展准备活动: ①学鸟飞(关节舒展);由教师示范动作。  相似文献   

5.
观看了孙双金老师《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学实录,对如何组织好有效的自主合作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总结这堂课的教学至少给了我们下面几个方面的启示。一、教学片断师:上课之前我请你们听一首歌,会唱就跟着唱,不会唱就跟着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听了两位老师上《田忌赛马》一文。先看一看这两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两次赛马经过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特级教师王有声老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有机地交将“教”和“学”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教课文,学作文。 王有声老师抓住三个排比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要学生找出“静”、“清”、“绿”三个特点,并要求学生仿写出这样的片断,学生一听要他们写出这样的片断,不少人表现出畏难情绪。 王老师诙谐而又幽默地说:“怎么?有困难吗?别着急,还没有轮封你写哪。昨天晚上我先写了一个片断,想知道吗? 大家兴趣很浓、静等着看老师的片断。 王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公园里的花”挂出,让学生先默读,后朗读。  相似文献   

8.
《统计》是苏教版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 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笔者有幸 听了徐斌老师施教的这堂课,现 将撷取的几个精彩片断予以介 绍,供各位同行学习借鉴。 片断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课 师:同学们好!你们喜欢动 物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 看看动物朋友。 (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森林里真热闹!你 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 生:是大象的生日。 师:让我们齐唱一首《生日 歌》,祝大象爷爷生日快乐。 (学生唱歌,有的还站起来 表演动作。) 师:我代表大象爷爷谢谢大 家的祝福!  相似文献   

9.
关于作文教学,教师普遍的感慨是学生的好作文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天赋使然。很多学生谈到自己的写作情况时也常常提及自己的课外阅读等方面的影响,似乎教师的作文指导与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关系不大。教师在作文教学面前真的是无所作为吗?笔者近日听了一堂作文指导课,获益颇多,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下面请看这堂课教学的大体流程。这堂课教的是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里的一个内容——《说真话,抒真情》,因是借班上课,学生不认识老师,于是这位老师单刀直入。“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叫薛…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笔者到城区一所小学连续听了三节语文课。其中两堂课的开头是这样的:片断一:小学四年级口语交际《安慰与感谢》师生相互敬礼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孩子们,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新老师,你们的心情怎样?"很快孩子们举起了小手,老师请一位高高举起小手的孩子回答,这孩子大声说:"我的心情有点紧张。"(其他孩子还高高举起小手)老师顺势问道:"如果老  相似文献   

11.
读了刊登于《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年第2期李正林老师的《〈项链〉教后三叹》深受启发,李老师利用学生的质疑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也可以看出李老师在学生那里受益匪浅。李老师总结说这堂课“达到了师生共乐,师生共获的双赢效果”。然而,笔者总还是觉得这堂课存在着一些问题。细想之后,我发现在这次貌似成功的教学活动里,李老师仅仅关注强调了学生,而教学的另外两个要素——教材和教师被严重地淡化了。再次回过头来看这堂课,笔者清晰地看到,在这堂课上,课文的作用有二:一是充当学生质疑的起点,二是充…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听了十里铺耕小何长友老师一堂一年级算术(“减3”)、二年级语文(《查路条》)的复式课,既教得机动灵活,又教得扎实,教学效果也好。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经过:  相似文献   

13.
之所以要上这堂课,是因为前段时间听了两堂人教版教材《生物入侵者》的同课异构课后产生了一些疑问,便决定用这堂课探索一条教学说明文的路. 评那两堂《生物入侵者》课时,我在黑板上写了两个问题:(1)这堂课教了吗?(2)这堂课真的教了吗?这两个问题似乎很奇怪.课上完了,满满当当的40分钟结束了,课文也处理完了,当然教了.但是,这堂课真的教了吗?是不是教师填满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就真的有所收获呢?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端午的鸭蛋》教学片断这是在张泾中学"初中综合课程"《科学》开题论证时听的一堂课。一上课,老师让学生品尝鸭蛋,当时没一个学生主动接受,没办法,老师于是指定一位学生品尝。那位男生吃得很斯文,老师问他什么感觉,该生说:"太咸了!"老师问:"你会一直记得今天吃的鸭蛋吗?"该生答:"明天就忘了!"老师很惊讶:"这么快就忘啦?这可是老师自己掏钱买的呀!"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4月,在第2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我有幸聆听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一课。这一课,颠覆了我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我不禁感叹:原来还可以这样上数学课!一、我们不是在上课,我们在讲故事【教学片断】导入:师生共同观看2015年9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视频片断。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上一节阅  相似文献   

16.
这是笔者在学校随堂听的一节课,执教内容是一年级的《填未知加数》。这堂课真实地反映了教师的实际教学状况。教学片断师:小猴用盒子装桃子,已经装了7只桃子,还要摘几个桃子正好装满10只?生:(几乎异口同声)3只。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们积极举手。)生1:7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听了两位老师上《田忌赛马》一文。先看一看这两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两次赛马经过的教学片断。第一位老师教学过程是:1.自由读课文,思考:两次赛马的经过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2.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接着出示有动画演示的、展示两次赛马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要求学生认  相似文献   

18.
<正>研读肖培东的《孔乙己》课例1,我们发现:善于运用教学辩证艺术实现"浅浅地教语文",是他语文课堂的最主要特征。所谓"浅浅地教语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老老实实地把学生引领到读、写、听、说的实践中去。下面我们就以《孔乙己》这堂课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点拨三个方面来初步解读肖培东"浅浅地教语文"的教学特征。一、教学内容:简约而丰富的交融肖老师执教《孔乙己》,主要围绕小说三要素之一的"人物"展开,以"人物"为课堂内容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10多年前,我在上海的一份报纸上读到贾志敏老师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想起30年前听的一堂课>,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因工作的关系,我听了一部份中学语文教师所教的语文课,有几点粗浅的体会。一、教材要熟,熟能生巧作为一个教师,在教课之前,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内容,这是教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同样如此。我在听语文课的过程中发现,凡是语文课教学效果显著的,都具备了这个共同的条件。我市三中有一位语文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体验到,要让学生了然于心的东西,教者必先了然于心。因此,他备课严肃认真,往往是教一堂课,就得花几倍的时间去备课。他在备《义理、考据和辞章》这篇课文时,不仅对课文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难点、重点以及如何联系学生作文实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