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斗酒诗百篇"的大诗人李白的心目中,美丽的皓月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李白把他对客观抽象的真切感受和自己的主观情感有机地统一起来,创造了明月这个美的形象,唱出了他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一生的境遇使他诗中的明月形象一方面表现出一种豪肆狂放的性格和精神,另一方面也流露了一些消极颓废的情绪,这正是一个孤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人生观的局限.随着李白人生奋斗历程的变迁,他笔下"月"的意象有八十多种类型,李白心中月与自然月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可以说明月使李白在诗的国度中更加璀灿.  相似文献   

2.
琴曲《酒狂》是表现醉后狂歌、豪放不羁的作品,传为晋代阮籍所作。乐曲部分体现、反映了阮籍消极避世,颓废悲观的思想情感,表现了"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酒与素"这古往虚妄的人生主题内容。它以曲折的手法表现了古代文人内心矛盾、楚痛、哀伤、悲观、消极的人生主题,实质上代表着整个魏晋时代社会意识形态——清谈玄学之风尚。  相似文献   

3.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充满了豪迈浪漫之激情,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但李白这种人生理想过于高傲自负,过于理想化,在实现中是很难实现的,浪漫与严峻的现实矛盾也常使他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颓废行乐的消极情绪构成了《将进酒》的主要思想倾向,其中讲到人生短暂,应痛饮尽欢等思想,也是当时士大夫普遍存在的一种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4.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伟大的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忧郁、孤独、哀愁,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生动地体现了他人生的悲剧和悲剧的人生.本文从柴可夫斯基所生活的历史时代、俄罗斯民族文化、人文环境及柴科夫斯基的性格、不幸婚姻、与梅克夫人之间"柏拉图"式的交往等主客观因素方面,运用音乐学、美学和民族审美心理学等方法,以多元视角分析了<第六"悲怆"交响曲>中"悲剧性"特征产生的原由及其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1965年上海<文汇报>刊载一篇初中学生作文<茉莉花>,轰动一时.当时,铺天盖地的文章批评它"感情不健康",表现的是"小资产阶级思想情调".在那个大讲"阶级斗争"的年代,即便对一篇中学生作文,也不惜"上纲上线",此乃时代局限所致.  相似文献   

6.
巴金创造了一系列男性"弱者"形象,如<家><春><秋>中的高觉新、陈剑云、枚,<雾>中的周如水,<寒夜>中的汪文宣等.这些"弱者"形象具有相似的性格--懦弱、忍让、忧郁.时代背景是这种性格的成因之一.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旧的封建腐朽思想与新生进步思想相互碰撞的时代.其次,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家本位"等思想压抑着他们的自我意识.此外,个体性格中的惰性、体面意识和自卑感也促进了他们懦弱性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李白、杜甫,是唐代诗坛双璧,后者更是被誉为"诗圣".杜甫一生创作的诗歌有三千余首,被喻为"诗史".笔者认为,他的诗歌在艺术形式上,其格律工整是后代人创作古典诗歌的典范,在其思想意蕴上,更是体现了一名传统的儒家文人士大夫的"民本思想",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8.
日本作家太宰治,是无赖派文学的代表,被称为"二十世纪的旗手".1938年至1945年是太宰治创作生涯的调和期,其间他的精神状态安定,创作热情饱满.在<文体>杂志上发表了<富狱百景>.通过对富士景观的描写,向读者呈现了一幅朴素、自然的富士景象.1946年至1948年则是其创作的颓废期,精神处于崩溃状态,内心痛苦,其间在<世界>杂志上发表了<樱桃>.两篇小说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太宰治的人生观及文艺观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李定广先生回护旧说,认为拙文<正诠>释"博徒"、"四异"为"褒美之词","观点虽新却失真","属断章取义的曲解",并认为刘勰在<楚辞>的评价上"存在深刻的矛盾".笔者立足于<辩骚篇>文本的精细解读,反省自己,参酌时贤,据理商榷,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论定"博徒"、"四异"仍是"褒词".刘勰将"博徒"与"英杰"对喻<楚辞>,正好体现了<楚辞>"四同"、"四异"思想与艺术的审美特征.此乃刘勰理想的创作原则与境界.故刘勰力荐<楚辞>为后世诗赋创作之典范.<辨骚篇>"博徒"、"四异"终究是"褒词".  相似文献   

10.
1 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 读背景材料,知人论诗词.学诗词,就要对作者的人生基调有所了解,这对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极为有用.如从李白的生平简介上可知,李白是一个豪放、天真又浪漫的人,他极富才华,又非常自负,他的诗也表现了这一点.如<古朗月行>一诗,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对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马孝林 《考试周刊》2008,(1):179-180
萧峰的悲剧是整部<天龙八部>中最震撼人心的部分.有了萧峰,这部小说才有了神采,才让人时而热血沸腾、怦然心动,时而又黯然神伤、悲愤感慨.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他的悲剧呢?本文试图从侠义性格、儒家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及人性的"嗔"、"贪"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他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吴建 《教师博览》2013,(2):63-63
<正>"如果你认为你自己每次都会赢,那你只会失望。如果你小心翼翼,并且做了该做的事情,就会意外地获得正面结果。"英国最著名的赛马训练师纳特如是说,他更相信悲观。近日,有英国媒体报道了有关悲观性格优势的一系列研究。研究表明,悲观一点不仅可以未雨绸缪,有利于作出正确决策,还可以适应困难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李白的二入长安,是他人生中的重要历程,虽然政治上没有大的发展,但却触及到了唐代的上层社会,认识到了上层社会的真实面目,对他的性格及人生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探究李白二入长安时的诗歌创作对研究李白在长安的生活及思想状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半自传体作品.书中的两位男性角色:主人公盖茨比和讲述者尼克,分别代表着作者浪漫感性和冷静理智的一面.这两个角色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菲茨杰拉德在喧嚣的爵士时代的传奇人生和细腻感悟.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波兰美学家塔塔科维兹(Wladyslaw Tatarkiewicz)认为,东方美学是"内隐的美学".所谓"内隐的美学"是指"美学思想并不是直接见诸于语言表述,而是首先见诸于艺术作品;它们并不是以文字而是以形象、色彩和声音表达出来的.我们可以从一些艺术作品中演绎出美学论点".他认为,相对于东方美学而言,西方美学是"外显的美学".所谓"外显的美学"即具有成熟的逻辑理论形态的美学.塔塔科维兹的话不一定全面.因为东方也有"外显的美学",如刘勰的<文心雕龙>;西方也有"内隐的美学",如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荷加兹的<美的分析>和丹纳的<艺术哲学>.  相似文献   

16.
李白诗文中对大鹏形象的塑造是诗人理想、性格、精神和人生遭遇的真实写照,是其强烈的功名事业心和"济苍生"、"安社稷"儒家用世思想的集中表现,是李白儒家思想为体,道家思想为用所形成的性格和精神气质的外在物化.  相似文献   

17.
茅盾在《蚀》三部曲中,刻划了一群“新女性”的群象,后来在文学史上称这些新女性为“时代女性”。这也因茅盾自己在一九三三年写的《几句旧话》中曾说:“终于那大矛盾又‘又爆发’了,我眼见许多‘时代女性’发狂颓废,悲观消沉”。从这以后,人们谈到“时代女性”的特征时,往往以“发狂颓废,悲观消沉”作为概括。其实这只是“时代女性”性格特色的消极的一方面,应该看到他们身上,还有着积极的一面,那就是“愤愤然要革命了”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8.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的<人间喜剧>以编年史的方式反映了19世纪前期法国的社会生活,"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对巴尔扎克作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人间喜剧>"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它取得的成就"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易经>中九是阳数,故"重九"又名"重阳".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写重阳思乡的名篇,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也是重阳节怀人的佳作.可见,重阳节这个日子很容易引发人对于人生的感怀.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也是如此,开篇就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名句,发出了"人生易老天难老"感慨,但这番感慨一改悲观的基调,翻出了激情,翻出了新意.  相似文献   

20.
读<季羡林人生漫笔>(以下简称<人生漫笔>),掩书而思,脑海中浮现四个大字:开慧"辞典".这部书对人生所能遇到的事业、情感、学术、命运、读书、研究等诸方面的重大问题,都能给以深刻的启迪,称其为开慧"辞典",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