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著名的波兰美学家塔塔科维兹(W ladyslaw T atark iew icz)认为,东方美学是“内隐的美学”。所谓“内隐的美学”是指“美学思想并不是直接见诸于语言表述,而是首先见诸于艺术作品;它们并不是以文字而是以形象、色彩和声音表达出来的。我们可以从一些艺术作品中演绎出美学论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城市的法律涵义,是指直辖市、建制市和建制镇.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地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相似文献   

3.
西方诗学以逻各斯直达"真理",中国传统诗学则"立象以尽意".两者的差异根源于各自语言方式的差异.汉语诗学的异质性根源于由汉语言说的异质性.汉语的曲折性、间接性、隐喻性言说显然不只是想把话说得美妙动听些(所谓"修辞"是也),其"思想语法"还坚定的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可能达到"本真",这就叫"其言曲而中".传统诗学的曲折性、隐喻性言说其实是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它充满了传统智慧所具有的弹性,它是人与天、人与人,以及各种话语方式之前的迂回和"妥协".这里强调的不是逻辑体系的"真理性",而是一种实践现实的"有效性".这样,传统诗学的"比兴",就不是一种手法而是一种本质,不是一种"器"而是一种"道"."风"这一具有普遍性的隐喻,就是这多种张力之间的调节中介.  相似文献   

4.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存在的两种认知过程.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关注并强调学生有意识的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这种无意识的语言加工过程缺乏必要的认识.结果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从内隐学习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出发,探讨了在内隐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臧克家的<泥土的歌>的抒写成分非常复杂,至少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写得最多的是关于农民悲苦生活及艰难时世的诗篇.在这部诗集中,减克家也开始涉猎讽刺诗歌.通过文本细读及分析,我们发现<泥土的歌>并不是如很多研究者所认为的是一曲农村的"田园牧歌",或是农民的"颂歌".笔者认为, <泥土的歌>的"歌"字应回归其最朴素的原意,即作"诗歌"之意来解.相应的,研究界对<泥土的歌>的评价也应该改变.  相似文献   

7.
也说"杖"     
对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或植杖而耘耔"中的"杖",有人认为"杖"应该为"犁杖".从中国农学史角度看,"犁"的概念从没有用"杖"来表达过,<说文解字>及东晋和西晋以前的各类作品中,"杖"也从来没有"犁"这个义项."或植杖而耘耔"中的"杖"不是"犁杖",而是"手杖".在这首辞中,"杖"也是官位的代表."或植杖而耘耔"应该释为:"有时讲述杖放在一边,(用犁)在田里除草培苗."是陶渊明时自己放弃官位而回乡归隐的高洁情怀的自释.  相似文献   

8.
黄金责先生<"面缚"考>一文,从文献资料、词义训诂和礼俗制度等三个方面论证了<左传>等文献中.面缚"一词的含义是"系颈".文章中也解释了与"面缚"关系十分密切的"衔璧"一词,认为"衔璧"是"饭含"的意思.但是,这一解释是不正确的, "衔璧"不是"饭含",而是投降者"持争其祭器",也就是把礼天的"璧"作为进献给受降者的"贽"礼.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杨宝生<"植杖"释义勘正>(<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7期,以下简称<勘正>)认为此"杖"不是"手杖"而是"犁杖".这一"勘正"其实是以正为误,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所谓"依标施教",就是整个课堂教学围绕课程标准展开.换言之,就是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就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几乎完全不同.汉语文约义丰,充满了随意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暗示性,同时也引人遐想,趣味无穷.中国的哲学书多是格言警句式的片断汇集,语句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如<道德经>皆似名言隽语,虽深刻但不系统;如<论语>也是往往以寥寥数语阐述哲学观点,虽简约但不规范.中国人的思考是含糊不清的非概念思维、非逻辑推理的方式,这或许与中国哲学的用途有关.在中国,学哲学的目的不是做西方式的"科学家",而是铸就有修养的"人",只有简洁,哲学才能在民间推广,达到熏陶每个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书面语言的组织能力,跟口头语言的原理是差不多的。我们知道,孩子说话会有沉默期,写作能力也有沉默期。沉默期的孩子其实也在不停息地进行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最近心理学界的热门词汇"内隐学习"、"内隐记忆",就是说的这种现象。内隐学习对应的是外显学习,外显学习我们容易理解,就是师傅教徒弟,你一句我一句这样,或者给一道题目,让学生想办法做出来。  相似文献   

13.
麦天枢提出,现代化就是"西化",中国要建立"现代国家"、实现现代化只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并认为西方"现代国家"的建立是依靠"妥协"实现的.本文认为,西方"现代国家"的建立不是依靠"妥协",其发展更不是因为"妥协".它们的"现代化"道路实际上就是一条对内不妥协地剥削压迫劳动人民,对外不妥协地侵略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建立霸权国家和殖民体系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不是永恒的,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中国不可能也不能走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而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归隐思想是东西方文化共有的.中国古代文人的归隐有"意隐"和"身隐".在<退场的鬼魂>中,主人公祖克曼的归隐是一种"身隐",而其文学导师纳诺夫的归隐则是"意隐".菲利普·罗斯所追求的是"身隐"后的"意隐",既不同于祖克曼的也不同于纳诺夫的归隐.这种归隐在文学作品上表现出强烈的"内省"意识,主张文学上的"归藏",即将后现代的艺术手法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结合起来,开创一条文学新路.罗斯的归隐在政治上体现为不主张追随美国政府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而主张韬光养晦、避世求安.这种归隐思想无疑有利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5.
所谓"做数学",就是"在做中学数学".陶行知先生在<谈教学做合一>一文中说过:生活教育必须是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须是以做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从内隐学习的视角看学校课程与教学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学习作为一种无意识的认知加工过程,具有许多相对于外显学习的优势.本文研究认为,真正高效的学习应是无意识学习与意识学习相结合的整合学习模式.根据这一点,笔者对现实中学生学习机能失衡的状况进行了反思,提出健全的学习方式应当注重"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两大认知机能系统的平衡.为此,学校现有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都必须加以优化:在课程方面,要开发和实施学生取向的活动性、体验性课程,注重隐性课程的实施,建立第二套教学大纲、开辟第二课堂;在教学方面,要强化教学的情意目标,注重学生实践智力的培养;运用显隐结合策略,坚持两条腿走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内隐学习或外显学习;在教学中给艺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喻"思维留下足够的空间;对学生学习的评估既要考"表达",也要考"操作".  相似文献   

17.
“亲亲相隐”的法学意义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春秋时代,孔子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思想,不仅具有伦理学意义,在法理学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父子相隐"延伸为"亲亲相隐",在法律与道德之间,在公共道德与家族私德之间,形成了矛盾对抗关系.在古代社会,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关于亲属作证的豁免权规定.今天的西方社会,许多国家在作证问题上也为亲属相隐容留了亲情空间.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公民作证义务的规定上有过于严苛、过少考虑人情世故的倾向,应对<刑事诉讼法>中作证权的规定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18.
关于<喧哗与骚动>主人公康普生·杰生四世,国内外评论家没有一致看法.多数人认为他是"最丑恶的人物"和"邪恶势力的代表".后现代主义认为主体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永远不变的,也不是普遍的本质属性,而是习得的、建构的和流动的,并且受到在生活方式之中相互消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的个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8期刊登的董一菲老师的<采薇>教学,作为一节常态语文课,无疑是成功的.这节课告诉我们不仅仅像张玉新老师所言阅读课"也可以这样上",而是"必须这样上".  相似文献   

20.
向明康 《初中生》2005,(14):26-30
逆向立意关键在于"逆",亦即"反弹".如司马光砸缸救人,不是按"人离水"的正常思维去考虑对策,而是运用"水离人"的逆向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作文时立意的逆向开拓,亦如用"水离人"的思路来探求文章的主旨.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指的就是作文中的逆向立意.其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