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考试,是语文课程改革进程中日益受到关注的热门话题。考试的基本属性是一种教学评价。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其根本目的是让教师更加有效的教,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让语文课程更为有效的发展。这里,让我们试着审视当前如火如荼的语文考试改革,点击语文考试命题中出现的若干关键词,拨云见日,触摸课程改革的脉搏,看清有效教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考试,是语文课程改革进程中日益受到关注的热门话题。考试的基本属性是一种教学评价。作为评价方式之一的考试,其根本目的是让教师更加有效的教,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让语文课程更为有效的发展。这里,让我们试着审视当前如火如萘的语文考试改革,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趋向于"活动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由传统的"静"的教学逐渐向"动"的教学转变。"动"是对以往注重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陈旧方式的反拨,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语文课外实践"动起来",越来越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一致努力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研员曾对语文课程和教学的规范化运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即语文课程目标的生成化、语文课程内容的自主化、语文课程实施的开放化和语文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必然要求语文教研员的专业职能发生深刻转型,并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即语文教研员要由国家语文课程和教学大纲的诠释者而成为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者、由共性化课程的规范者而成为个性化课程的催生者、由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而成为其专业自主化发展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5.
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核心,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材料和语文教学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语文材料和语文教学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左右手;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本质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左右脚;语文教师则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头部,教师素养的提高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教育的学段衔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语文教育一直缺乏必要的观照和贯通,主要表现为语文课程目标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不强、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性和相关性不好、语文教师教学的前瞻性和后顾性不清、语文考试评价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不够、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和适应性不明等几个方面。为了改变各学段语文教育各自为政的弊端,需从课标制定、教材编写、教师培训、考试评价、学生特点分析等方面加以改进,在突出学段特色的同时,加强各学段的联系与承接,发挥语文课程的整体功能,提高语文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是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实施者,因此,教师应当具备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李猛 《教师》2013,(20):55-56
生态审美教育的最终落实,需要和课程改革,尤其是和语文课程改革中对语文素养的要求完美结合,在语文课程中融入自然生态美育,从阅读、分析、整理、理解、感悟等各方面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健康、自然的人格,培养自主、个性的思维能力,是语文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师的新课题、新任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对全体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对语文教学现状发起了全方位的变革和冲击.面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深刻地感到对语文教学的反思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教材形式与内容上的更新,而应该在继承、发展和创新中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去审视语文教学,关注语文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这几年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名目繁多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然而,反思20多年来的语文教育,我发现,语文教学出现一些越来越浮躁的现象,根基不稳,浮华背后是浅薄,热闹背后是虚假,考试之后是困惑,这些现象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反思。首先,教学目标存在虚假现象语文课程改革推行三维目标教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语文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与教学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对教材、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就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改革业已十年有余.基于实证研究,十余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价值诉求、语文课堂生态建设、语文教科书编制、语文教学方式选择、语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实践与理论、工具与人文、课改与考改、学生与教师、传统与革新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鉴于这些问题,今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要:重点聚焦“新版课标”培训,切实有效为语文教师“洗脑”、“补脑”;立足鲜活的语文教学世界,着力推进“自下而上”课改实施策略;“三管齐下”改革语文考试,规避基于学生考分来“以学评教”;抵制泛人文教育,恪守“语文姓语”的学科信条;学习“哲学智慧”,树立融通辩证的课程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3.
冯雷激 《教育现代化》2005,(11):110-110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同时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同时也给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初步阶段,对学生未来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人文精神集中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人价值、精神世界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自我修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将人文精神渗透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程?这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实中却成了大问题。很多教师紧紧盯住考试,把语文缩窄得只剩下应试;部分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当作语文必需的内涵;有的教师放弃语文课的基本责任,凌空蹈虚地去追求人文价值;不少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可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借用黄厚江老师的说法是,语文在被萎缩、被夸大、被拔高、被虚化。1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语文课程的价值究竟何在?不可否认,语文课程具有促进学生发展、承传文化、推动文明进步等多重功能价值,但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应该在语文考试中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考试理念,让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更多关注如何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试从让试题贴近生活、贴近融合、贴近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小学毕业生质量检测命题探索,力争在考试中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充分发挥考试这一评价手段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正确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小语教学的理性思辨和课堂实践的认真审视,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亟待创造性地改革考试评价策略,系统设计考试评价方案,达到强化教师学科教学观的彻底转变,激励教师创新教学,调动学生亢奋的学“情”,引导他们自觉习得知识和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到丰富人文精神的熏陶,力求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素质化,真正达到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是指在宏观的语文教育及微观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元文化要素的有机构建。提倡课程改革理念观照下的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语文课程文化内蕴构成的多元性要求语文老师具备较强的文化整合能力,使语文课程开放而富有活力;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文化复合型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有对民族文化和人类多样文化的积极认同、选择和整合能力,为学生创造崭新的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9.
近来来,为了改进高职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人们对于高职教育语文课程的教学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很多人致力于高职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工作,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得语文课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塑造作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从2003年开始,河北省沧州市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就扬起了“享受语文”的旗帜,坚定地走上了“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之路。作为教学评价改革的一部分,全市的教学质量验收考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下面就简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