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唐朝继承了隋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开创了一个科举时代,“状元”一词在唐朝后期。特别是五代时期流传开来。何谓状元呢?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一节讲唐朝科举制度时说“进士科第一名,称为状元”。其他辞书类譬如《汉语大词典》的“状元”词条解释也差不多,认为科举时代称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  相似文献   

2.
大窘 《初中生》2011,(31):14-15
阅读背景:现在,很多人称高考第一名为状元,如"湖南省文科状元"、"北京市理科状元"等。这些叫法,到底合不合适呢?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它为什么叫"状元"而不叫别的呢?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这份  相似文献   

3.
"状元"一词到晚唐才在笔记小说、诗歌等文艺性作品中出现,唐、五代,直至宋初的13科,政府从来都没有确认过一个状元,也不注重具体名次,只笼统称名次居前者为"甲科"、"高第"等,所以"状元"一词在唐、五代的史书、令中都不曾使用,墓志及韩愈、柳宗元、杜牧等著名文人作品中也不使用,科举制早期称某人为"状元"只是民间行为。  相似文献   

4.
除了靠名字和相貌得中状元外,还有靠籍贯、权势,甚至凭书法中状元的。唐朝卢洲有个名卢肇的人,因他的名字与他家居洲郡之名暗合,主考官颇觉意外,使擢为状元。宋朝有个人名叫肖贯,是南方人,已定为乙卯科状元,因枢密使寇准不喜欢南方人,奏道“南方下国,不宜冠多士”,便把状元赏给了北方人蔡齐。明朝的陈(安阝),亦因是南方人,虽已考中状元,但由于不合明太祖笼络北方人的御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徽州人才辈出,科第连绵。根据地方志记载统计,明代徽州有举人1100多人,清代有1536人。明代徽州进士452人,居全国第13位;清代徽州进士684人,居全国第4位。明代徽州状元为3人。而清代112科112名状元中,徽州本籍状元4人,寄籍状元15名,共19人,占全国的17%,居全国第一位(原被认为状元数最多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人,但其中有6人为徽州人)。此外,歙县明清两代共取进士623人,居安徽省诸县首位。  相似文献   

6.
赵志伟 《教师博览》2013,(12):56-57
<正>状元,这个名称其实很复杂。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或称为殿元。按唐朝制度,凡赴礼部试者都须"投状",故列第一名者也叫状元,也叫状头。但宋时除第一名外,第二、三名也可称状元,宋俗称"一甲三名"。唐宋两代考进士须上京城赶考,由尚书省礼部组织考,所以也称"省  相似文献   

7.
徐梓 《中国教师》2009,(21):28-29
<正>根据宋元强先生的统计,中国自唐朝迄清朝,进士科有732榜,录取进士106735人,有姓名可考的状元有599人。这近600位抡大魁者,从十万进士、百万举人、千万秀才中脱颖而出,是科举队伍乃至整个知识阶层的代表。社会给予了他们极高的光耀荣宠,那么在中国历史上,他们是否有与其相匹配的德行事功呢,在传  相似文献   

8.
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状元黄轩是休宁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年)状元金榜是歙县人,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年)状元吴锡龄又是休宁人。接连三科状元俱为徽州儒生所得,颇不寻常。  相似文献   

9.
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状元黄轩是休宁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年)状元金榜是歙县人,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年)状元吴锡龄又是休宁人。接连三科状元俱为徽州儒生所得,颇不寻常。  相似文献   

10.
以往人们都认为在中国科举史上,辽宁文士无人中状元。本文经考证认定,金代懿州(今辽宁省阜新市)人奥屯忠孝是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女真进士科第一名,即状元。辽阳张甫,与奥屯忠孝同年中进士,为词赋科状元。此二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空前绝后的两位辽宁籍状元。  相似文献   

11.
《黄山学院学报》2007,9(3):85-85
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状元黄轩是休宁人,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状元金榜是歙县人,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状元吴锡龄又是休宁人。接连三科状元俱为徽州儒生所得,颇不寻常。  相似文献   

12.
早期称某人为"状元"只是民间行为,并无权威的界定。金章宗承安四年(1199年)最早给状元一词作出界定,此时距进士科创立594年。此后,明、清政府也都给状元一词做过界定。金代"状元"一词的含义跟明清是一致的,指国家级进士科考试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13.
李林 《考试研究》2013,(5):86-93
夏同騄以麻哈州学附生身份,1893年应贵州癸巳科乡试,考列第二十九名,获举人出身,座师为光绪壬辰科状元刘福姚。夏氏于1894年应光绪甲午恩科会试,不售。1898年再应戊戌科会试,考列第一百三十四名成为贡士,该科会试正主考为咸丰己未科状元孙家鼐。随后应殿试,考列第一甲第一名钦点为状元,并授翰林院修撰。咸丰丙辰科状元翁同騄在1894年乡试覆试及1898年礼部覆试中,两次作为阅卷大臣批阅夏同騄覆试试卷,故翁同騄与夏同騄这两个同名状元之间,有座主门生之谊。夏同騄科考经历中,共有三名前科状元为其受知师,由三名状元接力拔擢一名新科状元,堪谓"三魁举鼎"。  相似文献   

14.
屈原首次将客观实体--植物"兰"、"菊"视为审美对象,并将其升华为综合性的审美意象."兰"、"菊"的人格化,是顺应历史潮流,高扬人的价值的理想主义寄托."兰"、"菊"意象在唐朝,较之前代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每年高考结束后,各类热炒"状元"的活动便陆续上台。广东德庆孔庙的"状元礼",到如今已是第六次。今年更是把往届高考状元请来参礼回拜。现场鼓乐齐鸣、醒狮起舞,一时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1,(11):14-15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它为什么叫“状元”而不叫别的呢?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  相似文献   

17.
自清顺治三年(1646)开科取士,至光绪三十年(1904)其间258年,产生进士科状元114名,如加上博学宏词、经济特科状元4人,共118名状元。其中江苏籍的有51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43%。 这些江苏状元,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吴地。其中古镇所在的吴县(包括当时的长洲县)有状元17名、常熟6名、武进5名、无锡3名……共46名。 为何江南吴地能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产生这么多的状元?这要追溯到清初开科取士的缘由。 顺治二年五月,清兵攻占了南京。明福王政权虽然覆灭,但江南人民反抗夷族的斗争并没有停息。清统治者为稳定江南局势,在采用武力镇压的同时,又利用“开科”取士来笼络人心。这年秋,清世祖采纳大臣范文程建议,沿袭明王朝科举取士制度,正式颁诏,实行科举考试。“圣朝特旨试贤良,  相似文献   

18.
"9年磨剑,6月试锋."中考状元是怎样在这次试锋中胜出的呢?"宝剑锋从磨砺出",那就让我们探寻一下状元们将"宝剑"磨成"魔剑"的诀窍吧. 诀窍一:我要当状元 刘峻琳,2009年重庆市中考状元.他中考7科只丢了13分,是重庆中考10年来丢分最少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北宋太宗年间,苏易简在京城开封写成了我国最早记录"文房四宝"的专著<文房四谱>. 苏易简,字太简,北宋梓州(今四川境内)人,从小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尤善言辞.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23岁的苏易简考中进士.复试时,他在顷刻间就写好了三千字的文章,宋太宗非常高兴,把苏易简定为甲科状元.后来,苏易简主持续编唐朝李肇的<翰林志>,深得宋太宗的赏识.  相似文献   

20.
近日,辽宁抚顺市总工会委托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举办的首届优秀技术工人大专班开学了!这个班的27名学员是从该市8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产生的887名状元中挑选出来的,被称为"状元中的状元"。据了解,挑选优秀技术工人进大学深造,是抚顺市总工会培养"大国工匠"的积极探索。抚顺素有"煤都"之称,但随着资源日渐枯竭,该市经济发展也持续下滑。从2000年开始,抚顺市总工会开始联合人社局等举办职工技术运动会,截至去年已举办8届,共产生8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