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维审 《辽宁教育》2013,(9X):84-84
<正>今天,在QQ上读到了这样一则留言:王老师,我经常读您的博客,也很喜欢您的文字。在阅读您的文章时,我会有一种暂时的轻松感。因为很多我所渴望的理想教育,在您的文章中时时会出现,这总是让我产生一种教育的激情。但是,当回到教育现实中时,  相似文献   

2.
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教师苗鸿媛,委实太平凡了!首先足貌不惊人。其次,也没什么豪言壮语,一句也没有。并不是她不喜欢那些带有点哲理味儿的语言,其实她教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几句像诗一样的语言。这些话还颇能吸引那些怀有爱美之心的孩子哩。她说:“我们从事大厦的奠基工作,跟泥瓦工人一样,根本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她确实获了不少荣誉:省级先进工作者、市优秀课冠军、首批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奖章、奖状几十个,几乎一个小学教师应得到的荣誉,她都有了。然而,她还是她,认认真真上每一常课,一丝不  相似文献   

3.
我很喜欢看人家的博文。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阅读者, 在那些絮絮叨叨的对日常琐事的叙述里, 你会看到一个人性情的一角和在他的文字里不自觉地展露出来的一些迷人的生活细节。这一期的四位博主轮流登台, 他们带给我的是这样一些小小的感受——欣怡: 一定是一个对文字很热爱的女生吧, 她那首小诗虽然很短, 但确实是挺有味道哦, 有一种很不错的从容不迫的语感和宁静中透着一丝绚丽的视觉效果。不过她让我意外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目标的实现,应该源于我们教育中的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个教育细节的积淀;源于每一次有效的教育行为。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我们遗憾地看到,不少教师仍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的课堂,或仍津津乐道于那简单、粗暴、死板的教育方式。因此,当我们的目光从终极目标回到关注教育的内核,即真正的教育效益时,有效教育的实施便非常现实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5.
2004年初,博客技术第一次进入百年名校——浙江省桐乡市崇德小学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教师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学校不失时机地利用博客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全新舞台和自主平台。引导和鼓励教师在博客中记录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在不断地阅读、反思、写作、积累和交流碰撞中,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引领教师成为学习型、  相似文献   

6.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位小学教师。在学校里,她认真工作,学生们都很喜欢她;在家里,妈妈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我和爸爸都非常爱她。  相似文献   

7.
喜欢《山东教育》,从初为人师时开始。初入教师行列,我首先是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听课,多看教学案例,多关注其他老师的博客。然后把学到的好的做法、好的点子用到我的实验教学中。每一次外出学习,我都很珍惜;每一次教学研究会议,我都积极参加。因为,每一次我都收获很多,我努力让自己在教育的路  相似文献   

8.
盛年不重来     
正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节选)116岁的你与"悲伤"相遇,往后的日子里,她成了伴随在你左右的友人。你不曾给她一个白描,但她喜欢在你的文字里快乐地舞蹈,在你编织的故事和你记录的心情里,常常看到她飞舞的衣裙,如美丽的花朵盛开在白纸上,点缀并不单薄的年华。你说,有时候她喜欢在雾气里和你捉迷藏,你不  相似文献   

9.
“我的同桌架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如果我问你她是谁,你肯定猜不出来。因为在这样一个藏龙卧虎的班级中,她实在显得太平凡了……不过,默默无闻的她同样散发着光和彩……”这是记者在上南中学高一(6)班的班级博客里看到的一段文字。像文中的“同桌”那样的学生在中学校园里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故事都应该有一个浪漫的开始。而我的却没有,它甚至像从未发生在我的生活中,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的生活中,每一次不经意的触碰,就激活了它……从小就在一起的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大了,却没有了儿时的纯真,偶尔看到那些还没长大的小  相似文献   

11.
阅读少年在博客里的文字总不是那么累的,不仅读后心情舒畅,还能常常感慨"英雄所见略同"。说它们读起来不累,主要是因为它们摆脱了正规的写作套路,实实在在地写生活感悟,本轮"我的博客"的文  相似文献   

12.
张宁 《快乐阅读》2014,(1):69-69
正时常会浏览作家新鲜旧情人的博客,看到他在博客里,随意地书写一些写作的心情,那些细碎如午后斑驳的树荫的心情和优美的词句,让我动容,恰如他的《春深》和他笔下的扬州一样诱惑了我的心。江南雨润湿扬州,书生捻字泪春花。这样的扬州,恰如新鲜旧情人温润的文字,春深惊心,四月天里让春花也感深落泪。似水流年里,不禁让我想起黄磊、刘若英当年在乌镇拍摄的电视剧《似水年华》,情浅暮春,令人缱绻。《春深》,那些文字里的风景、情怀,春花薄落,深深落在我的心尖儿,似乎要沉溺在我心深  相似文献   

13.
看了这一期的几篇博客,细心的读者也许感到奇怪,上一期才刊登了肖华老师的一篇博客,这一期怎么又选了他的,而且是连续的三篇?难道编辑和这个安徽铜陵四中肖华有什么特殊关系?请读者朋友千万不要误会,编辑如此特殊关照肖华老师,只是因为被他的文章打动了。读着那些博客,编辑突然想到,肖华老师的文章说出了编辑的很多想法,是不是也说出了别人的一些心里话呢?写下上面这些文字以后,编辑又回到肖华老师的博客里。眼前是肖华老师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耳边,费玉清的《千里之外》清澈悠扬。怎样,您也到肖华老师的博客里感受一下吧。肖华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xiaohua1969324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位班主任,学生偶然间和她说起自己在读的一本《明朝那些事》,说这本书可好看了。这位老师在读完后,鼓励全班同学去读这本书及相关历史读物,由此建构起了一个丰富的读书活动系列。有这样一位班主任,在学生向她提及网上看到的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冬衣时,她实实在在地鼓励、帮助孩子们组织了一次班级活动;成功之后,她又帮助学生们发动全校学  相似文献   

15.
王老师:您好! 看到了您的来信,信中描述了您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同时附上了您在教育过程中的思考。看完信后,我感觉您是一名喜欢反思、善于反思的老师,这主要表现在您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归因,并针对问题采取了较为有效的对策。下面,  相似文献   

16.
转眼间,我在小学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8个年头。我从一个懵懂的年轻教师成长为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从一个只知道教数学知识的老师成长为思考教育的老师:从一个对教育充满热情到想要放弃,最后又坚持探寻教育真谛的老师。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成长故事。上好常规课是竞赛课成功的前提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我获得校青年教师比武第一名,成为学校参加区赛的唯一选手。因为没有经验,在第二轮复赛时被淘汰。第二年、第三年我又参加区赛,结果还是一样。看到那些获奖老师精彩的课堂,我明白了自己的差距:看到那些获奖老师有师傅带着研课,我感到了自己的孤单。没有人指导.没有经验,怎么办?我决定将每一节课都当作竞赛课来上,决定把教参当师傅。我认真备课,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觉得每节课都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7.
安宁,一个喜欢文字胜过喜欢自己的80后女子。在告别了高中生活的时候,她开始写字。她不聪明,但是勤奋。她不喜欢走路,但喜欢在走路的时候,将与她擦肩而过的行人,编入缤纷的文字。她不企盼荣华,但希望在在这繁华的世间,能用自己的文字,给人一点点温暖与柔情。爱上写字,是因为单纯的喜欢。一种在美的文字里飞翔时的快乐,让她一路坚持下来。她相信文字可以给人给己在喧嚣里一份静寂,一份欣喜,所以她选择了有文字相伴的寂寞又充实的生活,将此生慢慢交付于文字。她知道对于那些汹涌而来、光芒四射的80后乃至泛90后们,自己已是微微地有些老;才华与激情,亦不如他们,有种不可遏止般的恣意和妖娆。她只是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将校园和高中岁月里值得让人怀念的东西,忠实地记录下来,如此,它们在自己的心里,便永不会老去,不会消逝。在这样单调又绚烂无比的写字中生活,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逃不过她温柔又犀利的文笔。其中的每一个字,都照得见她辛勤的汗水,还有,正被岁月悉心呵护着的青春的模样。安宁,同时也是《课·高》的核心作者之一。她对高中岁月细腻而精妙的出色描写,一直受到读者的大力追捧,《青年文摘》也转载了发表于2006年2月《课·高》上的《成长那么痛》。本期合刊我们特别推出“安宁专辑”,作为送给大家的一道暑假大餐!  相似文献   

18.
作家零距离     
《小星星(作文100分)》2014,(11):F0002-F0002
麦子,写作者兼心理咨询师,喜欢幻想喜欢笑,喜欢看到世界一派美好、因为相信文字的正能量,积极地投身于此,希望能在某一瞬间温暖大家。您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人?长大后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小时候非常调皮。表面虽胆大无比,内心却很怯懦;和男孩女孩都能玩到一处,但总觉得很孤单;很喜欢一个人看星星、看蜣螂、看野花,是一个在外人看来很乖,在家人看来却倔强得要命、叛逆得要命的小孩:长大后仍然很倔强,因为遭遇过地震,所以无比珍惜生命和一切美好。在成长的道路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最深刚,对您影响最大的人或事?我的奶奶非常善良,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她对我的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教育工作越来越难开展了。这天,我发现张小米的作业本里有一张纸条,原来是她写的一封情书。  相似文献   

20.
李树元 《辅导员》2011,(18):73+77
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子很喜欢书,各科成绩都不错,尤其是她的语文素养非常好,我想这和她爱读书有很大的关系。问她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书,为什么喜欢书,她给了我一个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的回答。她说,她外公是一个收废品的,她从小就看她外公老是将书弄来弄去,很好奇,以为这书一定是好东西,又经常看到有的人在书堆里挑来挑去,最后拿一本或几本走了,她更认定这书一定是好东西,所以她也就喜欢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