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4 毫秒
1.
教育新闻,尤其是与高校相关的新闻在媒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教育新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增强高校教育新闻的思政功能成为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当前媒体对高教新闻关注度很高,但也存在价值导向错误、贴近性不强、正面新闻报道较少等问题,有必要探索进一步发挥高校教育新闻思政功能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价值观呈现多样化态势,高校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受到了深刻影响。高校作为人才资源的聚集地、文化引领的前沿阵地,承载着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因此,应从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等四个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担负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任。只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探讨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就业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伴随着我国高校改革进入到一个关键阶段,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致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和就业难题,学生在校期间高校应该切实做好就业指导教育,及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给予足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拟从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出发,阐述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并提出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承担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理解、认同的重要窗口,是引领主流价值观、振奋大学生精神的主阵地。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又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和困境,表现为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差异性和不稳定性、高校部分大学生存在轻视心理、效果评价难度较大、现实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存在背离现象等。高校需要通过引入大数据、利用新媒体、创新评价机制、借助课程思政平台、实践带动等方式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与路径进行分析,可全面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使高校思想政治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效果,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与教育的整合促成了慕课教育模式的出现,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可重构教育模式,促进资源分享以及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但是,在教育模式的转换、慕课资源的整合与升级以及平衡创新与实效方面,仍存在着难点。因此,针对当前慕课优势进行混合式教学,提出建立优化慕课资源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以文化人内蕴着“文”的内容价值、“化”的方法价值及“人”的目标价值。高校思政教育以文化人的问题表现为内容层面对文化创新性认识不足、载体层面传统载体与新型载体分离、主体层面文化需求增长与文化自觉缺乏的矛盾。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功能,加强“传统+特色”内容建设、搭建“文化+思政”育人平台、培养“文化认同+创新”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在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有效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责任。步入互联网时代之后,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自然也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新媒体平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以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概括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然后阐述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和传统思政教育的优势,最后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主要包括加强高校思政网站建设、加强高校互动机制的构建、延伸传统思政教育内容、强化思政教育的辅助性作用等,从而实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教育的互动整合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族精神支柱与人民行动向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政教育在价值、功能以及实践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契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应致力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思想导引,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导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导引。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内在要求与具体实践。实践课程思政,需要解决好专业课与思政内容的价值关联与实践困境这一对矛盾。通过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发现,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我们需要把学生、教师、课程、教材作为建设与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刘 《时代教育》2013,(15):197
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和建国初期几十年的思想教育所养成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正在面临着商品、货币和市场竞争的冲击,大学生也处在思想困惑和情感冲突之中。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理想信念受到严重的挑战,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是重构转型社会新道德体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群体,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外因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教育、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更多方面的现实问题,实际工作开展难度不断增大。本文在简要解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概念及融合体系的基础上,对二者融合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提升融合水平的策略,以此为相关教育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参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学期间,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向成熟阶段,新媒体的运营与发展可以充分利用该阶段的时间来传播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完善与成熟。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新媒体与大学生这两个主体,通过挖掘高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传统的应试思政教育方法的弊端,借助新媒体的载体向大学生传播当代时政热点信息,促进大学生与时代的交流。思政教育的创新应与新媒体融合,通过建立思政教育的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给予高校学生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与环境。同时,新媒体思政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性,除了校内与教师一同辨别优质的新媒体信息,校外也要积极感受身边的大小事,从实践中体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校思政工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但是在思政教育方面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思政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处于相互脱离的状态、学生对思政课程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等。因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将思政教育与通识类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有效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本文研究了课程思政的概念、理论内涵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内在联系,重点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途径包括建立优质的教师队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结合以及在文化视域下开展思政教育等。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发展成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将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更好地满足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对高校思政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时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是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过程中要找准着力点,如何更有效地通过"精准滴灌"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发挥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环境作为思政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有重要作用,应大力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人文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同时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环境并使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作出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环境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大学生入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入学教育时间集中而短暂,缺乏连续性;入学教育内容单调滞后,形式单一;与新生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必须提高对入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延长时间,延伸入学教育;精心策划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顺应新生特点与要求,提升入学教育品质;建立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入学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