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一提到"后进生"这个词,大家都认为他(她)们是各方面都很差的学生。而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后进生"并不是在各方面都是绝对的差,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与其他同学相比在某些方面表现的不如其他同学。所以我认为:后进生是相对的,后进生是受相关因素影响的,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一、后进生是相对的后进生是相对的,一个后进生并不是事事都是  相似文献   

2.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技术活,在转化过程中,教师既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又要掌握有的放矢的技巧。教师应让后进生感受到被爱与信任,尊重与理解;善于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赞赏和鼓励;有耐心,给后进生反复、改正的机会;恰当使用表扬与批评;对后进生有合理的期待。这样,这些"迟开的花"一定都能美丽绽放。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直对护短诸多指责,认为护短是不能正视错误的一种表现,是溺爱的代名词。我却以为,教师的护短不是对学生过错行为的消极迁就,而是原谅他们的年幼和不成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是以博大、深厚的感情去“溶化对方的攻势”。护“弱”不护“强”班集体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其成员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有的能言善辩,成绩优秀;有的拙于言辞,成绩落后。一般说来,成绩优异者在小朋友的心目中位置甚高,同学们都羡慕他们,甚至崇拜他们,因此很少有人去欺侮他们;而班级的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加之自身的自卑心理,常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奚落、嘲…  相似文献   

4.
卞胜林 《考试周刊》2014,(74):127-128
<正>无论在什么样的学校。在什么样的班级,由于它是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之中对应的个体(学生)必定存在相对的好坏、优劣。每一个体的差异会表现在不同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弱点和闪光点,我们看待任何学生都不能以点盖面、以偏概全。后进生弱点相对多一点,优秀生闪光点相对多一点。教育是为学生全面发展,而相对"弱势"的后进生更需要关注和帮助。因此,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一、转化初中体育后进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后进生"问题的研究是教育科学,尤其是教学论的重要实践课题与理论课题之一."后进生"特指小到一个班集体或大到一所学校中各方面表现都比较落后的学生.因此,可以看出"后进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他们只是在特指的群体中表现落后.再者也不难看出,由于"后进"是一个相对概念,就导致  相似文献   

6.
贾世常 《教师》2012,(36):29-29
“后进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作为“后进生”,虽然身体健康,但在思想或学习方面跟不上同班其他同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心中的“难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改掉坏毛病,培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这对我们每位教师都是挑战。为此,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也浅谈几点“后进生”转化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根本任务。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转化后进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30年的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的知道转化后进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坚信,只要方法对头,收效也是明显的。我的体会是: 一、坚信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 老师坚信学生能进步会变好,这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去挖掘各方面的潜能去关心、爱护、教育学生。我的基本做法是: 1.坚信功夫不会白花。由于后进生是在长期生  相似文献   

8.
正后进生是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本文认真分析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并介绍了转化后进生的几种有效的方法.每个班级都会有相对落后的学生,人们私下里称之为"差生"或"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因此,"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教育工作中的"永恒的主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初三处于准备升学阶段,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继而在学习过程中,每个班级总会有成绩较好和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也被称之为"后进生"。后进生并不是智力因素而导致的,一般都是因为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后进生很多时候会因为自己成绩落后而产生一系列的消极情绪,觉得同学和教师都看不起自己,久而久之对学习丧失了自信心,便陷入了恶性循环。因此,如何让初三阶段的后进生消除这些消极的心理反应,对于学生升学和自身的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小平 《教师》2020,(12):16-17
初中学校普遍存在成绩相对较差的一些学生被贴上"后进生"标签的现象,并由此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班上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到一视同仁。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和经验,提出了关于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四大策略:"一个都不能少"策略,"知彼知己"策略,"三心"策略,"众人合力"策略。  相似文献   

11.
谈中专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水波 《职教论坛》2002,(16):55-55
近几年来,中专的招生出现大滑坡,生源严重不足,生源的质量也严重下降,造成中专学校学生中后进生数量大增。针对这种情况,中专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应正确对待后进生问题,积极寻找转化后进生的途径与方法。一、正确认识后进生,从感情上行动上关心后进生1.正确认识后进生。现实生活中,各方面都落后的学生极少,大多数后进生仅是在某一方面落后。所以,我们绝不能得出后进生一无是处、朽木不可雕的结论。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优点,也有缺点,后进生如此,好生也不例外。落后不是后进生的本质教师应坚信这样一个观点:任何事物都…  相似文献   

12.
小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像教师希望的那样出类拔萃,小班化班级同样有"后进生"。利用小班的优势和资源对后进生进行帮扶指导,将精致化教育变成现实,让因材施教变得更加有效,彻底"消灭"后进生。  相似文献   

13.
后进生既非天生,亦不会永存.因此,我们转化后进生既不能放任自流,更不会一蹴而就.我认为:对待后进生一定要"爱"加"救",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压"和"弃".  相似文献   

14.
由于初中数学在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与小学数学的有所差异,造成许多学生在进入初中时学习困难,尤其是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特别严重。我认为数学后进生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力薄弱;掌握知识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故对如何转化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可从这几方面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后进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各章节入门前做相关数学知识补缺,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加强对初中数学学法引导;改进初中数学教法。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点石成金,使后进生获得进步的意识和力量,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呢?根据我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我认为要切实有效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谢艳梅 《教师》2013,(21):15-15
后进生虽然在班集体中占的比例小,但影响甚大。教师若不及时教育或者方法用得不当,可能会引起班风不正,纪律涣散,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所以,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身"入其境,了解后进生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方面的后进,还是学习方面的后进,都不是一朝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当前小学基础教育推行改革的基本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也是如此。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能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程度。然而,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具有恐惧感和抗拒感,具体表现为:畏惧和抗拒学习数学,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明显落后于班级其他同学,这部分学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后进生"。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后进生,是指思想上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后进生常常因为其落后与班上其他同学格格不入,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忽视、冷落。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甚至自甘堕落。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关爱,同学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差异,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或多或少存在着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里我想就我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王华 《家教世界》2013,(8):164-164
我天生喜欢孩子,我更喜欢看到一个顽劣的孩子在我的教育下发生改变的那种成就感。当然,这得有爱为前提,离开了爱,一切都是空谈。但这种爱,不是造作,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居高临下的一种恩赐;更不是为了教学成绩、教学成果的情感投资或感情欺骗,本文讨论的就是我与一个学生的"斗争"故事,也是老师如何激励培养后进生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